树枝状蓝光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349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如式(Ⅰ)所示的树枝状蓝光金属配合物,以及包含这种树枝状蓝光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配合物中的咔唑树枝单元有效地抑制了发光核的聚集,同时赋予了配合物优异的空穴传输性能。基于此树枝状蓝光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表现出了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和高功率效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尤其涉及树枝状蓝光金属配合物及其的应用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和照明技术由于低能耗、可实现大面积柔性器件等诸多优点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数码照相机、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开发高效率的发光材料和改善器件制造工艺。根据器件的发光原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以分为突光材料和磷光材料两大类。 相比于有机荧光材料的低效率,基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磷光材料可以充分利用电致发光过程中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理论上可以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因此将磷光材料用于电致发光器件成为提高材料发光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磷光材料,其器件制备工艺一般为将其与主体材料真空共蒸镀使其掺杂在主体中。由于这一器件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在大面积平板显示上的应用。为此,开发出高效、低成本的溶液加工型磷光材料显得尤为迫切。目前,磷光材料的溶液加工有共混、化学键合到高分子中和树枝状结构三种实现方式。但是,前两者具有一些缺点共混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分离现象;而将配合物通过化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如式(Ⅰ)所示的树枝状蓝光金属配合物,其中,M为Ir或Pt;q独立地选自0或1;当M为Ir时,p+q=3,当M为Pt时,p+q=2;Q1和Q2独立的选自N或CH,且Q1为CH时,Q1上的氢可以进一步被R4取代;n为树枝单元的代数,选自1、2、3、4或5;R1和R2独立地选自氢、氟、氰基、C1~C40的烷基、烷氧基或烷硫基、C6~C60的芳基、芳氧基或芳硫基;当R1和R2独立选自C1~C40的烷基、烷氧基或烷硫基时,基团上的氢可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R4取代;当R1和R2独立选自C6~C60的芳基、芳氧基或芳硫基时,基团上的氢可以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R4取代;R3独立地选自氢或C1~C40的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祥丁军桥夏德斌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