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阻滞净化入河径流污染物的小型生态廊道。
技术介绍
河道的水体污染物主要源于生活和各类生产过程中的排水及降雨径流二大类。其中,生活和各类生产过程中的排水相对易于人为调控和净化,而在农村地区,降雨径流则较·难人为调控,一般都就近入河、无序排放。当前,针对农村河道径流污染一般采用农田内部的生态沟渠系统或岸带的湿地净化系统进行治理,生态沟渠技术虽然可以部分拦截净化农田内部径流污染物,但在瞬时流量大、污染物浓度较高时,由于其无法满足合适的停留时间,导致处理效率较低;湿地净化是通过在河道岸带较大区域内,构建潜流或表面流湿地,通过对该河段汇水区域沟渠的合理规划布局,使径流汇入湿地系统内,可对沿岸带汇水区内径流污染物进行持续拦截和高效净化,但由于湿地系统的构建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且维护管理较为复杂,因此只能在规模相对较大的河道及有构建空间的区域进行实施,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上述技术在处理河道汇水径流污染时,没有将河道自身融入到处理系统中,仅就径流进行拦截和净化,虽然有时可获得较高的处理效率,但处理成本也较闻。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阻滞净化入河径流污染物的小型生态廊道,其特征在于其由阻截与收集系统和净化系统组成,其中阻截与收集系统由廊道框架(1)及填充基质(2)组成,净化系统由净化基质(3)和植物(4)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刘娅琴,王金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