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军专利>正文

一种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处理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327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处理设施,包括进水管、覆盖层、植被层、吸附层,铁改良砂层、淹没层,砾石层,出水管与透气设施。雨水径流由进水管流入,经过各单元处理后由出水管流出。透气设施设在铁改良砂层中间与吸附层上方由直立管联通,并延伸至覆盖层上方。处理单元从上而下依次设有覆盖层、植被层、吸附层,铁改良砂层与淹没层。覆盖层有硬木树皮、浅色砾石与砂土。植被层由优选植物与降解菌固定化颗粒组成。吸附层由含适量污泥的改性泥炭与改性沸石组成。铁改良砂层保持Fe3+与好氧条件,淹没层设有木屑、报纸等有机物并保持缺氧状态。设施特殊的层间设置,并将生物强化的生态处理与吸附处理相结合,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各类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物处理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尤其是一种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处理设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透水表面也不断增加(如路面、停车场和天台等),导致雨水径流量相应增加。人们生活、生产活动导致了城市雨水径流中含有着大量的污染物,包括悬浮固体,营养物,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如果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各种受纳水体的环境问题(包括毒性、致病性和卫生性)。其中重金属物质不易被生物降解,在水体中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或造成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径流中的营养物主要指氮磷污染物,若不加以处理,排入水体后会加重水体富营养化,并引发水华、蓝藻等一些列水环境问题。
技术介绍
目前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法,通过化学药剂或吸附材料,由氧化、沉淀、还原、吸附作用去除金属污染物,此处理过程通常需消耗相应的化学药剂,适合于浓度较大的金属污染物处理。我国现有的生化处理技术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处理设施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处理设施,主要包括进水管、覆盖层、植被层、吸附层、铁改良砂层、淹没层,砾石层,出水管与透气设施。其特征是:进水管设置在设施最上层,砾石层设置在设施最下层,出水管设置在砾石层中间,透气设施设置在吸附层上方与铁改良砂层中间由直立管联通,并向上延伸至覆盖层以上;五个主要处理单元按雨水径流下渗方向依次设置为覆盖层、植被层、吸附层、铁改良砂层,淹没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处理设施,主要包括进水管、覆盖层、植被层、吸附层、铁改良
砂层、淹没层,砾石层,出水管与透气设施。其特征是:进水管设置在设施最上层,砾石层
设置在设施最下层,出水管设置在砾石层中间,透气设施设置在吸附层上方与铁改良砂层中
间由直立管联通,并向上延伸至覆盖层以上;五个主要处理单元按雨水径流下渗方向依次设
置为覆盖层、植被层、吸附层、铁改良砂层,淹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处理设施,其特征是:所述的植被层有灯芯草、
茼麻、乔木、柏油树、金光菊、千屈菜和黄菖蒲,并在植物根系处设有降解菌固定化颗粒,
降解菌为蜡状芽孢杆菌属与芽孢杆菌属混合菌,采用乙酸钠0.5g/L,葡萄糖,1g/L,酵母膏
0.25g/L,无水氯化钙0.07g/L,硫酸亚铁铵0.035g/L,氯化铵0.5g/L,硝酸钠0.5g/L,蛋白胨
0.45g/L,磷酸氢二甲0.6g/L,磷酸二氢钾0.5g/L作培养基,通过将300mL对数期的混合菌液
在8000r/min下离心5rnin,除去上清液,用无菌水冲洗数遍,加到灭菌后的PVA(聚乙稀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