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IS技术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已基本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已成为自然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将点源污染全部控制,仍然不能保证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其原因为降雨径流冲刷地面的各种污染物并带入自然水体。因此,研究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制定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策略、实施污染控制措施有着直接指导意义。评估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传统方法为输出系数法,即沿用用地类型划分准则(国内通常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用地类型,并通过现场采样和试验分析,计算各用地类型的降雨径流的污染物浓度,进而评估研究区域的不同用地类型的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目前输出系数法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例如:张大弟(1997)对上海市郊4种地表类型的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和负荷的调研和评估(上海市郊4种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调查与评价);常静(2006)对上海交通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等用地类型的降雨径流污染 ...
【技术保护点】
基于GIS技术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获取研究区域中陆域的空间信息数据,并将所述陆域分为地面类不透水面和屋面类不透水面;B、对地面类不透水面和屋面类不透水面分别进行降雨采样,并获取采样点的GPS定位数据;C、计算不同采样点的单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EMC,并进一步加权计算SMC,通过采样点GPS定位数据录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将地面类不透水面采样点的SMC作为属性数据与相应的空间坐标进行关联,建立地面类不透水面的降雨径流污染属性数据库;D、最优GIS模型构建,进行空间模拟,对各地面类不透水面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SMC进行拟合分析,通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GIS技术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获取研究区域中陆域的空间信息数据,并将所述陆域分为地面类不透水面和屋面类不透水面;B、对地面类不透水面和屋面类不透水面分别进行降雨采样,并获取采样点的GPS定位数据;C、计算不同采样点的单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EMC,并进一步加权计算SMC,通过采样点GPS定位数据录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将地面类不透水面采样点的SMC作为属性数据与相应的空间坐标进行关联,建立地面类不透水面的降雨径流污染属性数据库;D、最优GIS模型构建,进行空间模拟,对各地面类不透水面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SMC进行拟合分析,通过拟合分析选择最优半方差模型以及最优参数,并利用该最优半方差模型以及最优参数对各地面类不透水面采样点之间的位置进行SMC的插值计算;E、生成降雨径流污染等级空间分布图,对于地面类不透水面,输出步骤D中得到的地面类不透水面的降雨径流污染插值图,对于屋面类不透水面,将屋面类不透水面的降雨径流污染SMC进行加权平均,作为屋面类不透水面的统一的SMC。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技术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空间信息数据的来源分为两种:①以降雨径流污染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采用ArcGIS软件进行坐标系统配准后,对研究区域下垫面进行解译与解译图层预处理,并最终获得shp格式的、有效空间信息数据;②相关规划管理部门已存在研究范围用地类型的解译数据,则可采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预处理,最终获得研究区域中陆域的空间信息数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技术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降雨采样分为地面类不透水面和屋面类不透水下垫面的采样,采用人工采样或降雨径流采样器进行降雨采样,采样过程中,前30min内径流采样间隔时间宜为5min,30min~90min内采样间隔时间宜为10min,90min之后的采样间隔时间可适当扩大,采样监测指标为COD、BOD、NH4+-N、TN、TP、重金属和POPs。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技术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永鹏,谢胜,张辰,陈嫣,莫祖澜,尹冠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