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摇架、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摇架具备摇架主体、大径侧筒管保持部以及旋转防止部。大径侧筒管保持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摇架主体,对用于卷取纱线的卷取筒管进行保持。并且,大径侧筒管保持部具备基体部件(70)以及接触部件。基体部件(7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摇架主体。接触部件通过使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相对于基体部件(70)进行装卸,并通过与卷取筒管接触来保持该卷取筒管。旋转防止部防止接触部件相对于基体部件(70)的相对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摇架、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保持卷取管的摇架。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通过将纱线卷取于被摇架保持的卷取管(卷取筒管)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取机。作为摇架保持卷取管的结构,例如已知有如下结构:具备两个与卷取管的内壁面接触的筒管保持部,利用该筒管保持部夹入卷取管的两端,由此保持该卷取管。日本特开2006-321615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这种摇架的纱线卷取机。专利文献1的纱线卷取机,在一侧的筒管保持部(筒管架)的附近具备用于驱动卷取管的马达。该筒管保持部以与马达的驱动轴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驱动轴。专利文献1的纱线卷取机实现了直接驱动卷取管的方式(直接驱动方式)。筒管保持部构成为包括:安装于马达的驱动轴的部件(基体部件);以及与卷取管的内壁面接触的部件(接触部件)。基体部件由普通金属构成。为了防止接触部件与卷取管之间的打滑,接触部件由摩擦系数高的原料(聚氨酯、橡胶等)构成。接触部件因与卷取管摩擦等而磨损。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对筒管保持部的详细结构进行了公开,但是以往已知有如下筒管保持部,该筒管保持部具有将基体部件与接触部件固定成无法装卸的结构。在这种筒管保持部中,当接触部件产生了磨损时,即使没有必要更换基体部件,也必须更换筒管保持部整体。因此更换接触部件时的成本升高。即使能够利用螺栓来装卸基体部件与接触部件,作业者为了更换接触部件也必须进行拆卸螺栓的作业、以及紧固螺栓的作业。因此,接触部件的更换花费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摇架,该摇架具有能够减少更换筒管保持部时的成本及工时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摇架具备摇架主体、卷取管保持部以及旋转防止部。上述卷取管保持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摇架主体,对用于卷取纱线的卷取管进行保持。上述卷取管保持部具备基体部件以及接触部件。上述基体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摇架主体。上述接触部件通过使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相对于上述基体部件进行装卸,并通过与上述卷取管接触来保持该卷取管。上述旋转防止部防止上述接触部件相对于上述基体部件的相对旋转。由此,由于基体部件与接触部件能够装卸,因此当接触部件因与卷取管摩擦等而磨损时,能够不更换卷取管保持部整体,而是仅更换接触部件。当更换接触部件时,作业者仅通过使接触部件发生弹性变形(例如不拆卸螺栓等),便能够拆卸该接触部件。因此,能够减少更换接触部件时的工时。在上述摇架中,上述旋转防止部具有凸部以及承接部。上述凸部形成于上述基体部件与上述接触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上述承接部形成于上述基体部件与上述接触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上述凸部嵌入到该承接部。由此,仅通过使接触部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将其安装于基体部件(在安装后不进行固定接触部件与基体部件的作业),便能够防止接触部件与基体部件的相对旋转。在上述摇架中,上述凸部设置于上述基体部件,是将该基体部件安装于上述摇架主体的安装件的一部分。上述承接部形成于上述接触部件。由此,由于将基体部件安装于摇架主体的安装件(螺栓等)兼具有凸部的作用,因此可以不在基体部件特别地形成凸部。因此,能够减少基体部件的制造成本。并且,由于更换接触部件时无需拆卸该安装件,因此能够减少更换时的工时。优选地,在上述摇架中,与上述基体部件接触的一侧的上述接触部件的面积,小于与上述接触部件接触的一侧的上述基体部件的面积。由此,通过使接触部件发生弹性变形而将其安装于基体部件,基体部件能够可靠地保持接触部件。优选地,在上述摇架中,上述接触部件是聚氨酯制的。由此,能够抑制接触部件与卷取管之间的打滑,并且能够使摇架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磨损性。优选地,在上述摇架中,具备通过使上述基体部件旋转来驱动上述卷取管旋转的卷取管驱动部。在上述结构(直接驱动方式)中,若在卷取管与接触部件之间产生打滑,则无法准确地驱动卷取管旋转。因此,优选地,通过以恒定的频率更换接触部件,来防止在利用磨损后的接触部件保持卷取管的状态下进行纱线的卷取。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发挥减少更换接触部件时的工时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卷取单元具备喂纱部以及卷取部。上述喂纱部供给纱线。上述卷取部具有上述摇架,通过对上述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进行卷取而形成卷装。由此,能够实现具有可减少更换接触部件时的工时的结构的卷取单元。因此,由于能够根据接触部件的磨损情况来简单地更换接触部件,因此能够适当地更换接触部件,并且能够利用卷取单元来抑制卷取管与接触部件之间的打滑,从而能够形成品质高的卷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观点,纱线卷取机具备多个上述的卷取单元。由此,在纱线卷取机中,能够减少更换接触部件时的工时。在具备多个卷取单元的纱线卷取机中,若减少更换接触部件时的工时,则能够缩短为了更换接触部件而使卷取单元不进行纱线的卷取的时间。其结果,能够提高作为纱线卷取机整体的纱线的卷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络纱单元的主视图及框图。图3是横动装置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从下侧观察摇架附近时的情况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示出基体部件的安装情况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接触部件的安装情况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基体部件及接触部件的安装后的情况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对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意味着纱线卷取时的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如图2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卷取部17对在喂纱部16中从喂纱筒管21退绕后的纱线20进行卷取,因此喂纱部16侧为上游,卷取部17侧为下游。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纱线卷取机)1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卷取单元)10、自动落纱装置8(automaticdoffingdevice)、机体控制装置(machinecontroldevice)90。各络纱单元10一边使从喂纱筒管21退绕后的纱线20进行横动一边将其卷取于卷取筒管22,从而能够形成卷装30。当在各络纱单元10中卷装30达到满卷时,自动落砂装置8行进到该络纱单元10的位置,回收满卷的卷装30、且供给并未卷取纱线20的卷取筒管(空的卷取筒管)22。自动落砂装置8可以仅回收满卷的卷装30,而不进行对空的卷取筒管22的供给。自动落砂装置8也可以不进行对满卷的卷装30的回收,而仅进行对空的卷取筒管22的供给。机体控制装置90具备操作部(operationsection)91以及显示部(displaysection)92。操作人员通过对操作部91进行操作而能够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由此,能够进行对各络纱单元10的设定。显示部92能够对各络纱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取状况、以及发生的故障的内容等进行显示。接下来,参照图2对络纱单元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各络纱单元10具备卷取单元主体(windingunitmainbody)11以及单元控制部(unitcontrolsection)50。单元控制部50例如具备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以及ReadOnlyMemory(ROM)。在上述ROM存储有用于控制卷取单元主体11的各结构的程序。CPU执行存储于ROM中的程序。在上述卷取单元主体11中,在喂纱筒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架具备:摇架主体;以及卷取管保持部,该卷取管保持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摇架,对用于卷取纱线的卷取管进行保持,所述卷取管保持部具备:基体部件,该基体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摇架主体;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通过使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进行装卸,并通过与所述卷取管接触来保持该卷取管;以及旋转防止部,该旋转防止部防止所述接触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相对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15 JP 2011-2019721.一种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架具备:摇架主体;以及卷取管保持部,该卷取管保持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摇架,对用于卷取纱线的卷取管进行保持,所述卷取管保持部具备:基体部件,该基体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摇架主体;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通过使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进行装卸,并通过与所述卷取管接触来保持该卷取管;以及旋转防止部,该旋转防止部防止所述接触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相对旋转,所述旋转防止部具有:凸部,该凸部形成于所述基体部件;以及承接部,该承接部形成于所述接触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保伸,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