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用增大接触辊的可动范围、即使存在卷装的卷绕增粗误差等接触辊也不会从可动范围逸出的纺纱卷绕装置。在使接触辊(35)位于作为卷绕开始位置的第1辊位置(LS)的状态下开始纱线(Y)的卷绕,在从纱线(Y)的卷绕开始到达到转台转动开始条件的第1期间(P1),使接触辊(35)从第1辊位置(LS)移动到第2辊位置(L1),在从达到转台转动开始条件到到达满卷的第2期间(P2),使接触辊(35)从第2辊位置(L1)移动到作为卷绕结束位置的第3辊位置(LF)。转台(21)的转动轴(23)到第3辊位置(LF)的距离比转台(21)的转动轴(23)到第1辊位置(LS)的距离长、比转台(21)的转动轴(23)到第2辊位置(L1)的距离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切换卷绕筒管边卷绕纺出的纱线的纺纱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纺纱卷绕装置中在转台上设置有2根筒管支架,纱线卷绕到安装在一个筒管支架上的卷绕筒管上。将接触辊压接在卷绕中的卷绕筒管上。另一个筒管支架上在变成满卷的卷绕筒管(卷装)落纱后,被安装新的卷绕筒管。当向新的卷绕筒管切换时,在变成满卷的卷绕筒管(卷装)落纱之际,转台旋转约半圈。当卷绕筒管的切换结束时,向新的卷绕筒管的纱线的卷绕开始。满卷的卷装的落纱由落纱装置进行。 专利文献I公开了将纺出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筒管上时,使接触辊的位置保持大致一定地控制转台转动的纺纱卷绕装置。专利文献I的纺纱卷绕装置中,由于将接触辊的位置保持大致一定,因此从刚刚切换到新的卷绕筒管开始转台的旋转角度时刻变化。由于转台的旋转角度一直变化,因此变成满卷的卷装的位置也一直变化。因此,落纱时必须使落纱装置追随卷装的动作,存在落纱装置的结构变复杂这样的问题。并且,自动进行落纱的自动落纱装置中追随卷装的动作进行落纱是困难的。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切换到新的卷绕筒管后到结束变成满卷的卷装的落纱之前不进行转台的转动的纺纱卷绕装置。专利文献2的纺纱卷绕装置中在结束卷装的落纱之前使接触辊上升来与卷装的卷绕增粗(卷t太>9 )相对应。因此,在卷装落纱之际卷装的位置不变化,落纱变得容易。在卷装的落纱完了后,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相对应地控制接触辊的位置和转台的旋转角度,在卷绕筒管变成满卷的时刻使接触辊下降到下限附近。但是,专利文献2的纺纱卷绕装置在卷绕筒管变成满卷的时刻接触辊下降到可动范围的下限附近。此时,存在由于卷装卷绕增粗的误差等使接触辊超过可动范围的下限、保护装置动作使纺纱卷绕装置停止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欲使接触棍不超出可动范围,有使可动范围具有足够的余量的必要。但是,如果增大接触辊的可动范围,则存在纺纱卷绕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日本特许第2798508号公报日本特许第40243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不用增大接触辊的可动范围、即使存在卷装的卷绕增粗误差等接触辊也不会超出可动范围的纺纱卷绕装置。本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S卩,第I方案为一种纺纱卷绕装置,边切换卷绕筒管边卷绕纺出的纱线,具备机体;转台,具备保持卷绕筒管的2根筒管支架,并且相对于上述机体转动;接触辊,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及上述转台的转动相对应地保持压接在卷绕筒管上的状态,并且使离上述转台的转动轴的距离变动地移动;设定部,设定使上述转台的转动开始的转台转动开始条件;检测部,检测纱线的卷绕状态;判定部,判断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卷绕状态是否达到了上述转台转动开始条件;控制部,控制上述转台的转动和上述接触辊的移动;以及,保护装置,将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接触辊的距离比规定的最小停止距离长、比规定的最大停止距离短的范围作为上述接触辊的可动范围,在上述接触辊的位置从上述可动范围逸出了时使纱线的卷绕停止;上述控制部这样进行控制在使上述转台位于作为卷绕开始位置的第I转台位置、使上述接触辊位于作为卷绕开始位置的第I辊位置的状态下,开始向卷绕筒管的纱线的卷绕;在从纱线的卷绕开始到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达到了上述转台转动开始条件的第I期间,使上述转台位于上述第I转台位置,并且使上述接触辊从上述第I辊位置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相对应地移动到第2辊位置;在从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达到了上述转台转动开始条件起到卷绕筒管到达满卷的第2期间,使上述接触辊从上述第2辊位置移动到作为卷绕结束位置的第3辊位置,并且使上述转台从上述第I转台位置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和上述接触辊的移动相对应地转动;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3辊位置的距离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I辊位置的距离长、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2辊位置的距离短。第2方案为在第I方案的基础上,在卷绕筒管达到了满卷后到开始下一个卷绕筒管的卷绕的第3期间,上述接触辊从第3辊位置移动到第I辊位置。第3方案为在第I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上述接触辊的卷绕开始位置的上述第I辊位置被设定为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I辊位置的距离比上述最小停止距离短,并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接触辊的距离从开始纱线的卷绕后直到最初超过上述最小停止距离为止,使上述保护装置不动作。第4方案为在第I至第3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控制部使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接触辊的距离单调减少地控制上述第2期间内的上述接触辊的移动。第5方案为在第I至第3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控制部使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接触辊的距离的减少率在上述第2期间的初期阶段变大地控制上述第2期间内的上述接触辊的移动。第6方案为在第I至第3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控制部使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接触辊的距离在上述第2期间的初期阶段减少、从上述第2期间的中途起成为一定地控制上述第2期间内的上述接触辊的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具有以下所述的效果。根据第I方案,从转台的转动轴到第3辊位置的距离比从转台的转动轴到第I辊位置的距离长、比从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2辊位置的距离短。因此,在第2期间,即使存在卷装的卷绕增粗误差等接触辊的位置也不容易逸出可动范围。由此,即使不增大接触辊的可动范围,接触辊也不容易逸出可动范围,能够避免保护装置动作引起的纱线的卷绕停止。根据第2方案,在第3期间,接触辊从第3辊位置移动到第I辊位置。因此,能够使接触辊的位置回到第I辊位置,开始向新的卷绕筒管的纱线的卷绕。根据第3方案,从转台的转动轴到第I辊位置的距离比最小停止距离短地设定。并且,此时使保护装置不动作。因此,能够确保长的使接触辊从第I辊位置移动到第2辊位置的时间,能够确保更长的用于卷装落纱的时间。根据第4方案,在第2期间中的接触辊的移动被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单调减少地控制。因此,在第2期间能够确实地使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比规定的最大停止距离短。由此,在第2期间即使存在卷装的卷绕增粗误差等,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也不容易比规定的最大停止距离长,能够使接触辊的位置不容易从可动范围逸出。根据第5方案,第2期间内的接触辊的移动被使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的减少率在第2期间的初期阶段变大地控制。因此,在第2期间的初期阶段,能够使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快速地比规定的最大停止距离短。由此,在第2期间,即使存在卷装的卷绕增粗误差等,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也不容易变得比规定的最大停止距离长,能够使接触辊的位置不容易从可动范围逸出。根据第6方案,第2期间内的上述接触辊的移动被使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在第2期间的初期阶段减少、从第2期间的中途起变成一定地进行控制。因此,在第2期间的初期阶段,能够使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快速地比规定的最大停止距离短。由此,在第2期间,即使存在卷装的卷绕增粗误差等,从转台的转动轴到接触辊的距离也不容易变得比规定的最大停止距离长,能够使接触辊的位置不容易从可动范围逸出。并且,由于从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接触辊的距离从第2期间的中途起变成一定地被控制,因此转台和接触辊的控制变得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纺纱卷绕装置11的主视图;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纱卷绕装置,边切换卷绕筒管边卷绕纺出的纱线,其特征在于,具备:机体;转台,具备保持卷绕筒管的2根筒管支架,并且相对于上述机体转动;接触辊,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及上述转台的转动相对应地保持压接在卷绕筒管上的状态,并且使离上述转台的转动轴的距离变动地移动;设定部,设定使上述转台的转动开始的转台转动开始条件;检测部,检测纱线的卷绕状态;判定部,判断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卷绕状态是否达到了上述转台转动开始条件;控制部,控制上述转台的转动和上述接触辊的移动;以及,保护装置,将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接触辊的距离比规定的最小停止距离长、比规定的最大停止距离短的范围作为上述接触辊的可动范围,在上述接触辊的位置从上述可动范围逸出了时使纱线的卷绕停止;上述控制部这样进行控制:在使上述转台位于作为卷绕开始位置的第1转台位置、使上述接触辊位于作为卷绕开始位置的第1辊位置的状态下,开始向卷绕筒管的纱线的卷绕;在从纱线的卷绕开始到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达到了上述转台转动开始条件的第1期间,使上述转台位于上述第1转台位置,并且使上述接触辊从上述第1辊位置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相对应地移动到第2辊位置;在从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达到了上述转台转动开始条件起到卷绕筒管到达满卷的第2期间,使上述接触辊从上述第2辊位置移动到作为卷绕结束位置的第3辊位置,并且使上述转台从上述第1转台位置与卷绕筒管的卷绕增粗和上述接触辊的移动相对应地转动;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3辊位置的距离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1辊位置的距离长、比从上述转台的转动轴到上述第2辊位置的距离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村浩之,桂强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