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斜齿轮的螺旋拉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05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的对内斜齿轮的螺旋拉削方法,首先对螺旋拉刀的基本参数调整,然后进行刀具修磨、机加工过程控制,最后进行去毛工艺,所述螺旋拉刀的基本参数调整,其中螺旋拉刀的前角为18°,螺旋拉刀的后角为3°,校正齿后角为1°30′。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降低了切削负荷和切削振动,提高了拉刀使用寿命,实现了传统机械加工产品无法达到的齿轮精度。并使检测合格率由原先60%提高到9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
的拉削方法,具体是一种对内斜齿轮的螺 旋拉削方法。
技术介绍
螺旋拉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高复杂程度可最终成型的机械加工方法, 在汽车齿轮制造业常被用来加工内斜齿轮和内齿圈。现有的数控螺旋拉床,针对 齿向误差等螺旋角的控制方式,可以在机床的数控程序中进行自动演算控制;但 只从程序上进行修正,却很难达到调节齿向角度的目的。而且容易产生平均齿向 角度误差均有部分超差,齿根断裂现象,齿面毛刺等问题,使产品合格率只在合 格率60%左右,必须加以改进以提高工艺质量。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CN93103733.6名称为-直齿斜齿两用插齿机。该专利是一种采用差动方法加工内外斜齿轮的插齿机, 解决了斜齿轮,特别是内斜齿轮难于插削的问题。该专利是用一条差动传动链将 插齿刀主轴的往复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插齿刀的附加转动。 但是该专利是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以较低的切削速度实现的。无法达到自动变 速器等内齿套的高效高精度要求的齿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 使其有效降低切削负荷和切削振动,提高拉刀使用寿命,实现了传统机械加工产品无法达到的齿轮精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螺旋拉刀的基本参数的调 整,在工艺过程中增加去毛工艺、刀具修磨步骤来确保保证工件要求的精度及表 面粗糙度。具体步骤为螺旋拉刀的基本参数调整,刀具修磨,机加工过程控制, 去毛工艺。所述螺旋拉刀的基本参数调整,其参数包括螺旋拉刀的前角、螺旋拉刀的后 角、校正齿后角、齿升量、拉削长度、拉削速度以及齿向修正量。所述螺旋拉刀的前角为18°,螺旋拉刀的后角为38 ,校正齿后角为r30、拉刀前角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较大, 一般根据加工材料性质选择前角,前角大有利 于提高加工质量和提高刀具耐用度,但对强度、硬度高的工件材料,前角应小一 些,以保证刀齿有足够强度。后角主要根据拉刀的类型和工件所需的精度确定; 在选择后角时,除考虑拉刀耐用度外,还必须考虑在尽可能长的使用时间内保持 拉刀的尺寸精度,因此后角宜取较小数值,使拉刀齿在修磨后尽可能减少金属的 粘附,提高拉刀的使用寿命。所述齿升量调整,具体为粗拉齿型刀齿升量为0.05mm,精拉齿型刀齿升 量为0 mm 0.04mm。合理的齿升量选择对拉刀十分重要,因齿升量直接影响拉 削表面质量、拉削力和刀具耐用度。精拉齿升主要考虑拉削后表面有较低的粗糙 度要求,以及较小的硬化程度和深度。所述拉削长度,调整为1350ram。所述拉削速度调整,具体为粗拉速度为7m/min,精拉速度为3 m/min,回 程速度为9. 5 m/min,最大行程为1700mm。在拉刀的切削用量中,只有拉削速度 是能进行调整的因素,拉削速度不仅直接影响生产率,而且对拉刀寿命和工件表 面质量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所述齿向修正量,根据变形量来修正齿向,具体为当拉刀的模数为1.27mm, 压力角为20°,齿数为83牙,螺旋角为20°左转时,原拉刀的齿向修正量为 6um士7um,调整后,拉刀的齿向修正量为6um士7.5um;当拉刀的模数为l. 18mm, 压力角为18.5°,齿数为89牙,螺旋角为20.5。左转时,原拉刀的齿向修正量为 5um士7um,调整后,拉刀的齿向修正量为34um士7. 5um;当拉刀的模数为l. 35mm, 压力角为19.25°,齿数为89牙,螺旋角为19。左转时,原拉刀的齿向修正量为 6um士7um,调整后,拉刀的齿向修正量为7um士7. 5um;当拉刀的模数为l. 20mm, 压力角为17.5°,齿数为103牙,螺旋角为19°右转时,原拉刀的齿向修正量为 8um土7um,调整后,拉刀的齿向修正量为8um士7. 5um。以上所述的原拉刀指采取 原工艺方法时使用的拉刀。所述刀具修磨,是指根据具体零件的齿根部要求,对原拉刀粗拉部的刃口 形状进行修整① .拉刀刃口圆弧尺寸与齿形结合部增加5°过渡面。② .控制拉刀刃口圆弧尺寸的切点位置。控制输出内齿圈拉刀刃口圆弧与5° 过渡面切点的拉刀直径0116. 121 ■、拉刀刃口齿顶圆直径0116.970鹏;控制 输入内齿圈拉刀刃口圆弧与5°过渡面切点的拉刀直径0)115.316醒、拉刀刃口齿 顶圆直径①116.820 mm;控制主减速齿圈拉刀刃口圆弧与5°过渡面切点的拉刀直 径O 131. 256 mra 、拉刀刃口齿顶圆直《50132. 105 mm。③ .通过调整拉刀粗拉部与精拉部之间的定位滑块,确保二部分位置公差在 0. 0025mm 0. 005 mm以内。在对零件进行试拉、检测后,解决了齿轮根部在螺旋拉削时凹凸台阶等不连 续几何形状,克服了因应力集中而产生的齿根裂纹和断裂现象。所述机加工过程控制,是指零件置于机床中按要求进行加工,此部分操作 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所述去毛工艺,是指在原有工艺中新增去毛工艺,采用金刚轧轮对零件内 齿轮进行啮合,以机械方式去除零件中间毛刺和端面毛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降低了切削负荷和切削振动,提高了拉刀使用 寿命,实现了传统机械加工产品无法达到的齿轮精度。并使检测合格率由原先60 %提高到92%。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 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下述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螺旋拉刀的前角为18°,螺旋拉刀的后角为3° ,校正齿后角 为1°3(/,粗拉齿型刀齿升量为O. 05mm,精拉齿型刀齿升量为Oram 0. 04mm,拉削 长度调整为1350mm,粗拉速度为7m/min,精拉速度为3 m/min,回程速度为9.5 m/min,最大行程为1700mm。其他没有说明的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中有说明的,与发 明内容中相同。6所述刀具修磨,其中①.拉刀刃口圆弧尺寸与齿形结合部增加5。过渡面。 拉刀刃口圆弧R为0.4mm 0.6mm。②.控制拉刀刃口圆弧尺寸的切点位置。控制输 出内齿圈拉刀刃口圆弧与5°过渡面切点的拉刀直径0116. 121 mm 、拉刀刃口齿顶 圆直径*116.970 mm;控制输入内齿圈拉刀刃口圆弧与5°过渡面切点的拉刀直径 0115. 316腿、拉刀刃口齿顶圆直径ct116.820 ■;控制主减速齿圈拉刀刃口圆 弧与5。过渡面切点的拉刀直径OU31.256 mm 、拉刀刃口齿顶圆直径①132. 105面。 ③.通过调整拉刀粗拉部与精拉部之间的定位滑块,确保二部分位置公差在 0. 0025mm 0. 005 mm以内。实例一零件名称输出内齿圈加工零件材料SAE5130H拉刀的基本参数调整齿向修正量6um士7um调整到6um土7. 5um。改进前后零件齿向角度误差结果见表一<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实例二-零件名称输入内齿圈 加工零件材料SAE5130H拉刀的基本参数调整齿向修正量5um士7um调整到34um±7. 5um。 改进前后零件齿向角度误差结果见表三<table&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内斜齿轮的螺旋拉削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螺旋拉刀的基本参数调整,然后进行刀具修磨、机加工过程控制,最后进行去毛工艺,所述螺旋拉刀选用的参数为:螺旋拉刀的前角为18°,螺旋拉刀的后角为3°,校正齿后角为1°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兴陈晓彤陈炜汤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