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绿高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817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座(1),轴体(2)与固定座(1)固定相连,轴体(2)内分别设有轴向的通道(22)和横向的滑道(21),相互连通的通道(22)和滑道(21)分别贯通轴体(2),滑套(3)与轴体(2)的外表面滑动相连,所述滑套(3)通过拉爪(5)与提升机构(6)相连;所述滑道(21)内设有与其滑动相连的卡块(4),所述滑套(3)内设有与卡块(4)相吻合的横向的凹槽(31)。(*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拉刀夹持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拉床的自动 拉刀夹持装置。技术背景拉床是机械制造企业广泛使用的一种加工器械,拉床上设有能实现固定 刀具的拉刀夹持装置。由于拉床特殊的工艺原因,在加工某些工件时,拉刀 需要频繁的装夹和卸下;因此在加工上述工件时采用自动拉刀夹持装置。目 前,现有的自动拉刀夹持装置为弹簧驱动。此种拉刀夹持装置工作时,当碰 到工作台或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挡块后,弹簧被压縮就能将拉刀夹持装置打开; 同理,当离开工作台或者离开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挡块后,依靠弹簧的张力就 能将拉刀夹持装置关闭。因此上述拉刀夹持装置的弹簧必须设置一定的预紧 力才能正常工作;而且由于拉刀夹持装置与工作台的撞击频率很高,因此会 对拉床的几何精度造成影响。另外,由于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在拉床上的安装 位置不便于观察,因此机床操作者无法从直观上判断自动拉刀夹持装置是否 将拉刀夹持牢固,这就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便于实现机床自动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自动拉 刀夹持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包括 固定座,轴体与固定座固定相连,轴体内分别设有轴向的通道和横向的滑道, 相互连通的通道和滑道分别贯通轴体,滑套与轴体的外表面滑动相连,滑套 通过拉爪与提升机构相连;滑道内设有与其滑动相连的卡块,滑套内设有与卡块相吻合的横向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自动拉刀夹持装置的改进在滑套或拉爪上设有行程 定位装置。本技术的自动拉刀夹持装置,能轻松、安全地实现对拉刀的装夹和 卸下,并且保证了对拉刀的有效夹紧。使用本技术的自动拉刀夹持装置, 不会对工作台产生撞击,因此不会对机床工作台的精度造成影响,从而保证 了机床工作的精确度。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自动拉刀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夹持状态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图1在松开状态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 图3中,均省略显示了位于左半侧滑道21内的卡块4。图l给出了一种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l,此固定座l内设有通孔11,轴体2的下半部分置于上述通孔11内;依靠锁紧螺母12,轴体2实现与固定座1的固定相连。在轴体2内分别设有轴向的通道22和横向的滑道21 ,通道22轴向的贯通轴体2,滑道21横向的贯通轴体2;通道22和滑道21相互连通。在滑道21内的左半侧和右半侧各设有1个卡块4,卡块4与滑道21的内表面滑动相连。为了使卡 块4在滑道21内能顺利的向外(即远离轴体2的轴心线)滑动,滑道21由中心 向外设计了很小的斜度,即滑道21靠近轴体2的轴心线处略高、滑道21远离轴 体2的轴心线处略低。滑套3套在轴体2的外部,且滑套3与轴体2的外表面上下 滑动的相连。滑套3内设有横向的凹槽31,凹槽31的沿轴线方向剖切的截面形状等同于 滑道21的截面形状;因此当凹槽31与滑道21处于同一平面时,卡块4能部分地 滑入凹槽31内。拉爪5的一端与滑套3的外表面相连、另一端与提升机构6相连; 因此提升机构6能通过拉爪5带动滑套3作上下移动。此提升机构6可选用液压 动力源等等。在拉爪5上设有行程定位装置,此行程定位装置包括感应块71和支架72, 感应块71固定在拉爪5上,支架72固定在拉床上。支架72上设有上限位面73和 下限位面74。上限位面73能相对于支架72作上下高度的调节,同样,下限位 面74也能相对于支架72作上下高度的调节。感应块71位于上限位面73和下限 位面74之间,即感应块71能在上限位面73和下限位面74之间运动。在轴体2的上端设有限位保护面8,滑套3位于限位保护面8的下方。即当 滑套3上移至与限位保护面8接触时,就无法再上移了。因此,即使行程定位 装置发生误操作,滑套3也不会无限制地上移从而导致滑离轴体2。同样,由 于轴体2的下半部分与固定座1相连;因此,当滑套3下移至与固定座1接触时, 就无法再下移了;这样就保证了即使行程定位装置发生误操作,滑套3也不会 无限制地下移从而导致滑离轴体2。实际工作时如图2和图3所示,将本技术的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安装在拉床上,分别调节上限位面73和下限位面74在支架72上的高度位置。使 得感应块71对应上限位面73时,滑道21被滑套3的内壁封闭;当感应块71 对应下限位面74时,滑道21正对着滑套3的凹槽31。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 夹持状态提升机构6通过拉爪5带动滑套3沿着轴体2的外表面上 滑;当感应块71碰到上限位面73时,滑套3停止上滑。此时凹槽31与滑道21在 水平方向上已经错开(即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在滑套3内壁的挤压下, 卡块4向内移动(即靠近轴体2的轴心线),此时卡块4进入通道22内的部分正 好位于拉刀9的凹槽位置,因此限制了拉刀9在通道22内的运动,实现了拉刀9 的夹持。2、 松开状态提升机构6通过拉爪5带动滑套3沿着轴体2的外表面下 滑;当感应块71碰到下限位面74时,滑套3停止下滑。此时,滑套3内的凹槽 31与滑道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位于滑道21内的卡块4就向外移动(即远离轴 体2的轴心线),此时卡块4就不再位于通道22内,因此整个通道22保持畅通。 这时,拉刀9可以自由进出通道22,实现装刀和卸刀。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 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座(1),轴体(2)与固定座(1)固定相连,轴体(2)内分别设有轴向的通道(22)和横向的滑道(21),相互连通的通道(22)和滑道(21)分别贯通轴体(2),滑套(3)与轴体(2)的外表面滑动相连,所述滑套(3)通过拉爪(5)与提升机构(6)相连;所述滑道(21)内设有与其滑动相连的卡块(4),所述滑套(3)内设有与卡块(4)相吻合的横向的凹槽(3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套(3)或 拉爪(5)上设有行程定位装置(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1),轴体(2)与固定座(1)固定相连,轴体(2)内分别设有轴向的通道(22)和横向的滑道(21),相互连通的通道(22)和滑道(21)分别贯通轴体(2),滑套(3)与轴体(2)的外表面滑动相连,滑套(3)通过拉爪(5)与提升机构(6)相连;滑道(21)内设有与其滑动相连的卡块(4),滑套(3)内设有与卡块(4)相吻合的横向的凹槽(31)。本技术的自动拉刀夹持装置,能轻松、安全地实现对拉刀的装夹和卸下,并且保证了对拉刀的有效夹紧。文档编号B23B31/107GK201079846SQ20072011301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9日专利技术者林绿高 申请人:林绿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拉刀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座(1),轴体(2)与固定座(1)固定相连,轴体(2)内分别设有轴向的通道(22)和横向的滑道(21),相互连通的通道(22)和滑道(21)分别贯通轴体(2),滑套(3)与轴体(2)的外表面滑动相连,所述滑套(3)通过拉爪(5)与提升机构(6)相连;所述滑道(21)内设有与其滑动相连的卡块(4),所述滑套(3)内设有与卡块(4)相吻合的横向的凹槽(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绿高
申请(专利权)人:林绿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