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细长管材内孔表面加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73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细长管材内孔表面加工的装置,包括铰刀刀头以及固定铰刀刀头的刀杆,所述铰刀刀头和刀杆之间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铰刀刀头为能进行360°自由转动和左右径向调节的硬质合金制浮动式刀头,铰刀刀头为将标准铰刀刀头自尖端开始每隔一个刀齿去掉一个刀齿后的刀齿稀疏化刀头且刀齿稀疏段的长度为铰刀刀头全长的1/2~4/5;所述刀杆为长度能够自由调节的杆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使用操作简便,能实现长径比大于100且壁厚小于1mm的工件的特殊深孔内表面加工且加工精度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孔表面加工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细长管材内孔表面加工的装置
技术介绍
加工长径比>5零件的内孔时, 一般称为深孔加工;而当零件的长径 比〉30时,则称为特殊深孔。其加工零件的长径比越大,加工难度越大, 因而深孔加工历来被视为加工难度较大的工序之一,为此不断地探索深孔 内表面加工的有效方法,成为工艺设计重要研究课题。长径比(即L/D值) 大的零件内孔表面加工困难,其主要原因是退屑困难;其次,由于切屑不 易排出,冷却液流不到刀头,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冷却;同时,由于所产 生的切削热及排屑热不能很好地冷却,因而加工中不能很好地散热,致使 刀磨损加剧,破坏了加工质量,降低了加工表面的光洁度。传统深孔加工釆用的是固定的拉刀、铰刀,进行铰或拉加工,难以实 现内层壁厚均匀性,同时用拉削加工,拉刀成本较高,制作周期长,不能 保证高效完成深孔加工工艺。另外,也有釆用接长麻花钻进行钻削加工, 受麻花钻直径影响,能加工的内孔直径大,长度短,加工的孔径比也很有 限,同时加工效率低,加工孔质量也较差,而且麻花钻头易断裂,在加工 中取出断钻头异常麻烦。对于长径比大于30的深孔加工,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细长管材内孔表面加工的装置,包括铰刀刀头(1)以及固定铰刀刀头(1)的刀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刀头(1)和刀杆(5)之间通过连接杆(3)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铰刀刀头(1)为能进行360°自由转动和左右径向调节的硬质合金制浮动式刀头,铰刀刀头(1)为将标准铰刀刀头自尖端开始每隔一个刀齿去掉一个刀齿后的刀齿稀疏化刀头且刀齿稀疏段的长度为铰刀刀头(1)全长的1/2~4/5;所述刀杆(5)为长度能够自由调节的杆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瑞雪刘五一李争显杜继红刘凡胡湘银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