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及使用其的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302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及使用其的背光模块,该导光板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喇叭形状部。主体部具有彼此相互平行一第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且喇叭形状部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喇叭形状部连接于主体部的一侧,且喇叭形状部的厚度随着与主体部的距离越远而越大,使喇叭形状部的第二上表面为一倾斜表面,其中喇叭形状部的第二上表面具有复数个微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光板由于在第二上表面上设置了第一微结构,使第二上表面射出的光线可达到雾化的效果,且避免从第二上表面射出的光线过度集中于该处。藉此,从第二上表面射出的光线亮度可与从主体部的第一上表面所射出的光线亮度接近,以均匀化导光板从其上表面所射出的面光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导光板及使用其的背光模块,尤指一种具有喇叭形状(trumpet-shaped)结构的导光板及使用其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液晶显示器逐渐朝向薄型化的目标迈进,因此其背光模块的薄型化亦是重要的课题的一。为了薄化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种类从直下式发展至侧光式。公知侧光式背光模块是将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使发光二极管的光线从导光板的侧壁射入,然后从导光板的上表面射出。虽然目前已有发展出导光板的厚度与发光二极管的高度相同的背光模块,以缩小整体背光模块的厚度,但发光二极管的部分光线仍无法射入导光板中,而导致光利用率下降。由此可知,导光板的厚度是受到发光二极管的高度的限制,而无法缩小。为了使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可射入导光板,以达到较佳的光利用率,另有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被发展出。然而,由于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的上表面并非为平整表面,而具有一部分倾斜表面,因此从倾斜表面射出的光线会朝部分平整表面的方向聚集,进而造成使用者会观看到一部分区块较其它区块亮。为了解决此问题,虽然有利用遮盖层遮盖此部分区块,以避免观看到此缺陷,但却限制了显示装置的可视区域。有鉴于此,在避免使用遮盖层来限制显示装置的可视区域的情况下,均匀化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所产生的面光源实为业界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及使用其的背光模块,以均匀化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所产生的面光源。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导光板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第一喇叭形状部。主体部具有彼此相互平行一第一上表面与一第一下表面,且第一喇叭形状部具有一第二上表面。第一喇叭形状部连接于主体部的一侧,且第一喇叭形状部的厚度随着与主体部的距离越远而越大,使第一喇叭形状部的第二上表面为一倾斜表面,其中第一喇叭形状部的第二上表面具有复数个第一微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至少一第一光源。导光板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第一喇叭形状部。主体部具有彼此相互平行一第一上表面与一第一下表面,且第一喇叭形状部,具有一第二上表面、一第二下表面以及一第一入光面。第一喇叭形状部连接于主体部的一侧,且第一喇叭形状部的厚度随着与主体部的距离越远而越大,使第一喇叭形状部的第二上表面为一倾斜表面,其中第一喇叭形状部的第二上表面具有复数个第一微结构。第一光源面对第一入光面设置。本技术藉由于第二上表面上设置第一微结构,使第二上表面射出的光线可达到雾化的效果,且避免从第二上表面射出的光线过度集中于该处。藉此,从第二上表面射出的光线亮度可与从主体部的第一上表面所射出的光线亮度接近,以均匀化导光板从其上表面所射出的面光源。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图I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一部分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具有喇叭型状部但未具有第一微结构的背光模块沿着图I的剖面线A-A’的方向的位置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I的剖面线A-A’的方向的位置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I的剖面线A-A’的方向的位置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I的剖面线A-A’的方向的位置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I的剖面线A-A’的方向的位置与亮度的关系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00背光模块102导光板 1022主体部 1022a第一上表面1022b第一下表面 1024第一喇叭形状部 1024a第二上表面1024b第二下表面 1024c 第一入光面 1026第二喇卩入形状部 1026a第三上表面 1026b第三下表面 1026c第二入光面 104第一光源 104a第一出光面106第二光源 106a 第二出光面 108第一微结构 108a第一棱柱状结构110 第二微结构 IlOa 第二棱柱状结构 200背光模块 202导光板 204第一棱柱状结构 206第二棱柱状结构 300背光模块 302导光板 304第一微结构 304a第一圆弧柱状结构 306第二微结构 306a第二圆弧柱状结构 400背光模块 402导光板 404第一圆弧柱状结构 406第二圆弧柱状结构 500背光模块 502第一光源 504导光板 506第一微结构Cl第一曲线 C2第二曲线 C3第三曲线 C4第四曲线 C5第五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请参考图I与图2,图I为本技术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且图2为图I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如图I与图2所示,背光模块100包括一导光板102、复数个第一光源104以及复数个第二光源106。导光板102包括一主体部1022、一第一喇叭形状部1024以及一第二喇叭形状部1026。主体部1022具有彼此相互平行一第一上表面1022a与一第一下表面1022b,第一喇卩入形状部1024具有一第二上表面1024a、一第二下表面1024b以及一第一入光面1024c,且第二喇卩入形状部1026具有一第三上表面1026a、一第三下表面以及一第二入光面。第一喇叭形状部1024连接于主体部1022的一侧,使第一上表面1022a与第二上表面1024a相连接,且第一下表面1022b与第二下表面1024b相连接。第一入光面1024c位于第一喇叭形状部1024相对于主体部1022的另一侧,而未与主体部1022相接触,且第一光源104是面对第一入光面1024c设置。并且,第一光源104具有一第一出光面104a,且第一出光面104a面对第一入光面1024c。藉此,第一光源104所产生的光线可经由第一入光面1024c射入第一喇叭形状部1024中,进而进入主体部1022以及第二喇叭形状部1026,以于第一上表面1022a、第二上表面1024a以及第三上表面1026a射出面光源。另外,第二喇叭形状部1026连接于主体部1022相对于第一光源104的另一侧,使第三上表面1026a与第一上表面1022a相连接,且第三下表面1026b与第一下表面1022b相连接。第二入光面1026c位于第二喇叭形状部1026相对于主体部1022的另一侧,而未与主体部1022相接触,且第二光源104面对第二入光面1026c设置。并且,第二光源106具有一第二出光面106a,且第二出光面106a面对第二入光面1026c。藉此,第二光源106所产、生的光线可经由第二入光面1026c射入第二喇叭形状部1026中,进而进入主体部1022以及第一喇叭形状部1024,以于第一上表面1022a、第二上表面1024a以及第三上表面1026a射出面光源。并且,第一喇叭形状部102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部,具有彼此相互平行一第一上表面与一第一下表面;以及一第一喇叭形状部,具有一第二上表面,该第一喇叭形状部连接于该主体部的一侧,且该第一喇叭形状部的厚度随着与该主体部的距离越远而越大,使该第一喇叭形状部的该第二上表面为一倾斜表面,其中该第一喇叭形状部的该第二上表面具有复数个第一微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部,具有彼此相互平行一第一上表面与一第一下表面;以及 一第一喇叭形状部,具有一第二上表面,该第一喇叭形状部连接于该主体部的ー侧,且该第一喇叭形状部的厚度随着与该主体部的距离越远而越大,使该第一喇叭形状部的该第ニ上表面为ー倾斜表面,其中该第一喇叭形状部的该第二上表面具有复数个第一微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微结构包括复数个彼此相互平行的棱柱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干,该等棱柱状结构垂直于该第二上表面与该主体部相连接的一侧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干,该等棱柱状结构平行于该第二上表面与该主体部相连接的一侧边。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微结构包括复数个彼此相互平行的圆弧柱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干,该等圆弧柱状结构垂直于该第二上表面与该主体部相连接的一侧边。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干,该等圆弧柱状结构平行于该第二上表面与该主体部相连接的一侧边。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一第二喇叭形状部,具有一第三上表面,该第二喇叭形状部连接于该主体部的另ー侧,且该第二喇叭形状部的厚度随着与该主体部的距离越远而越大,使该第二喇叭形状部的该第三上表面为ー倾斜表面,其中该第二喇叭形状部的该第三上表面具有复数个第二微结构。9.ー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导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