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暗影的导光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302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暗影的导光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领域。在所述导光板中,所述导光板的暗影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的亮度低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亮度;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填充有小网点,以替代该区域内的原始网点;在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的原始网点间隙处补充填充有所述小网点;其中,所述小网点的直径小于所述暗影区域内的原始网点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改善暗影的导光板,在未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消除导光板的暗影区域。采用所述导光板的显示装置,可以显著改善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暗影的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暗影的导光板,以及包含所述导光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侧光式液晶显示,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提供可靠的光源,想要营造出均一的面光源则需要导光板的设计。就目前显示效果来讲,存在灯珠、灯影、暗影、暗带等瑕疵。导光板拐角处的暗影是一种比较难以消除的瑕疵,尤其是当暗影宽度比较宽时, 比如达到16mm时,更加难以消除。对于这种暗影,已知的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种I)、增加LED灯的颗数,使导光板拐角处有光源照射达到消除暗影,其缺点是增加生产成本。2)、在导光板拐角处增大网点直径,弥补暗影缺陷,但是对于大范围的暗影,例如上文提出的16mm宽暗影,单纯的增大网点直径也无法达到满意效果。3)、在导光板非入光侧增加导光条,导光条上布有网点,离光源近的地方密集,离光源远的地方稀疏,通过引导光线达到补偿暗角的作用。该方法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结构设计复杂,并且导光条粘附于导光板也存在工艺问题。4)、在两角处增加补偿区,但是对于LED灯离导光板边缘距离加大,单纯的补偿已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暗影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暗影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的亮度低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亮度;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填充有小网点,以替代该区域内的原始网点;在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的原始网点间隙处补充填充有所述小网点;其中,所述小网点的直径小于所述暗影区域内的原始网点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暗影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暗影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的亮度低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亮度; 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填充有小网点,以替代该区域内的原始网点; 在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的原始网点间隙处补充填充有所述小网点; 其中,所述小网点的直径小于所述暗影区域内的原始网点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网点的直径大于等于0.25_。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网点的直径为0.35mm。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内填充小网点的数量的计算公式为T1=S1AiL ; 其中,L为单个小网点的面积;Si为第一子区域的面积;Pi为第一子区域内的小网点数量;a为第一密度系数。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填充小网点的数量的计算公式为P2=S2/bL ; 其中,L为单个小网点的面积;S2为第二子区域的面积;P2为第二子区域内的小网点数量山为第二密度系数。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暗影区域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拐角处时,所述暗影区域呈直角三角形。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暗影区域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拐角处时,所述第一子区域呈四分之一圆形,圆心位于所述导光板对应的显示区域的拐角顶点处。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暗影区域所对应的边缘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泓博付国敬黄奔宋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