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535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5:45
提供一种传送装置,能够不降低传送介质的位置的检测精度而保护杆。传送装置包括:引导部件,划分传送路径,设置有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狭缝;杆,基于从转动轴经过狭缝而前端侧向传送路径突出的第1姿势,能够向第1朝向及第2朝向转动;传感器,检测杆的转动;第1施力部件,向第1姿势一侧对向第1朝向转动了的杆施力;以及第2施力部件,以比第1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大的作用力,向第1姿势一侧对向第2朝向转动了的杆施力,狭缝包括:第1宽度部,设置于在和传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与向第1朝向一侧转动了的杆重叠的位置;和第2宽度部,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向第2朝向一侧转动了的杆重叠的位置,宽度比第1宽度部的宽度狭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送装置,通过传送的传送介质使杆转动,根据该杆的转动检测传送介质的位置。
技术介绍
公知有通过传送的传送介质使杆转动并根据该杆的转动检测传送介质的位置的传送装置。该杆通过与所传送的传送介质接触来转动,并通过螺旋弹簧等的作用力恢复到原来的姿势。在该传送装置中,若在传送介质的传送时或卡纸处理中杆向转动方向以外移动,则存在转动轴变形或偏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降低传送介质的位置的检测精度而保护杆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I涉及的传送装置(40),在传送路径(45)上向传送方向(8)的一个朝向即第I朝向(48)传送第I传送介质(15),向另一个朝向即第2朝向(49)传送第2传送介质(17),上述传送装置(40)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部件(100),划分上述传送路径(45),在该引导部件(100)上设置有沿着上述传送方向(8)延伸的狭缝(110);杆(83),基于从转动轴(82)经过上述狭缝(110)而前端侧向上述传送路径(45)突出的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能够向上述第I朝向(48)及上述第2朝向(49)转动;传感器(87),检测上述杆(83)的转动;第I施力部件(98),向上述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一侧对向上述第I朝向(48)转动了的上述杆(83)施力;以及第2施力部件(99),以比上述第I施力部件(98)的作用力大的作用力,向上述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一侧对向上述第2朝向(49)转动了的上述杆(83)施力,上述狭缝(110)包括第I宽度部(113),被设置于在和上述传送方向(8)正交的宽度方向(9)上与向上述第I朝向(48) —侧转动了的上述杆(83)重叠的位置;和第2宽度部(115),被设置于在上述宽度方向(9)上与向上述第2朝向(49) 一侧转动了的上述杆(83)重叠的位置,上述第2宽度部(115)的宽度比上述第I宽度部(113)的宽度狭窄。另外,技术方案2涉及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传送装置(40),其中,上述第I传送介质(15)为记录纸,上述第2传送介质(17)为介质托盘。另外,技术方案3涉及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传送装置(40),其中,还包括在内部设置有上述传送路径(45)的框体(14),上述框体(14)在比上述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的上述杆(83)更靠近上述第2朝向(49) 一侧,具有使上述传送路径(45)与外部连通的开口(20)和能够开闭上述开口(20)的盖(21)。另外,技术方案4涉及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传送装置(40),其中,上述传送路径(45)在比上述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的上述杆(83)更靠近上述第2朝向(49)一侧,具有向上述杆(83)的转动轴(82) —侧弯曲的弯曲路径(44),上述杆(83)在向上述第2朝向(49) 一侧转动而位于上述第2宽度部(115)的状态下,上述杆(83)的前端侧向上述弯曲路径(44)突出。另外,技术方案5涉及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传送装置(40),其中,上述杆(83)被设置为能够从上述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向上述第2朝向(49)超过由上述传感器(87)检测转动的第2姿势(图3的细线所示的姿势)而转动到第3姿势(图3的点线所示的姿势),上述杆(83)在上述第2姿势(图3的细线所示的姿势)下,向上述弯曲路径(44)突出,在上述第3姿势(图3的点线所示的姿势)下,向划分上述弯曲路径(44)的弯曲内侧的内侧引导面(101)倒伏,上述第2宽度部(115)设置在处于上述第2姿势(图3的细线所示的姿势)的上述杆(83)的位置,在处于上述第3姿势(图3的点线所示的姿势)的上述杆(83)的位置,设置有宽度比上述第2宽度部(115)的宽度狭窄的第3宽度部(117)。另外,技术方案6涉及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传送装置(40),其中,上述狭缝(110)具有锥形部(114),从上述第2宽度部(115)朝向上述第I朝向(48),上述锥形部(114)的宽度连续扩大。另外,技术方案7涉及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传送装置(40),其中,上述第2宽度部(115)由上述引导部件(100)中在上述宽度方向(9)上相对的第I面(121)及第2面(122)形成,在上述第I面(121)或上述第2面(122)中的任一个面上设置有引导部(119),该引导部(119)朝向另一个面沿上述宽度方向(9)突出,向上述第2宽度部(115)引导从上述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向上述第2朝向(49)转动时滑动接触的上述杆(83)。另外,技术方案8涉及的传送装置(40),在传送路径(45)上向传送方向(8)的一个朝向即第I朝向(48)传送第I传送介质(15),向另一个朝向即第2朝向(49)传送第2传送介质(17),上述传送装置(40)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部件(100),划分上述传送路径(45),在该引导部件(100)上设置有沿着上述传送方向(8)延伸的狭缝(110);杆(83),基于从转动轴(82)经过上述狭缝(110)而前端侧向上述传送路径(45)突出的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上述前端侧能够向上述第I朝向(48)及上述第2朝向(49)转动;传感器(87),检测上述杆(83)的转动;第I施力部件(98),向上述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一侧对向上述第I朝向(48)转动了的上述杆(83)施力;以及第2施力部件(99),以比上述第I施力部件(98)的作用力大的作用力,向上述第I姿势(图3的粗线所示的姿势)一侧对向上述第2朝向(49)转动了的上述杆(83)施力,上述狭缝(110)包括第I宽度部(113),被设置于在和上述传送方向(8)正交的宽度方向(9)上与向上述第I朝向(48) —侧转动了的上述杆(83)重叠的位置;和第2宽度部(115),被设置于在上述宽度方向(9)上与向上述第2朝向(49) 一侧转动了的上述杆(83)重叠的位置,上述第I宽度部(113)被设置为在上述宽度方向(9)上与上述杆(83)重叠时不与上述杆(83)滑动接触,上述第2宽度部(115)被设置为在上述宽度方向(9)上与上述杆(83)重叠时能够与上述杆(83)滑动接触。另外,技术方案9涉及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传送装置(40),其中,上述第I传送介质(15)为记录纸,上述第2传送介质(17)为介质托盘。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图像记录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A和2B是图像记录装置10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2A是关闭盖21的状态,图2B打开盖21的状态。图3是打印部11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介质托盘17及记录介质16的立体图。图5是打印部1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引导部件100及检测部80的后表面侧的立体图。图7是引导部件100及检测部80的前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8是检测部80及保持机构90的立体图。图9A是引导部件100的示意性俯视图,图9B是变形例I的引导部件100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0是变形例I的引导部件100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10。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矢量中考虑箭头而从起点向终点的行进表现为朝向,矢量中不考虑箭头而将起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装置(40),在传送路径(45)上向传送方向(8)的一个朝向即第1朝向(48)传送第1传送介质(15),向另一个朝向即第2朝向(49)传送第2传送介质(17),上述传送装置(40)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部件(100),划分上述传送路径(45),在该引导部件(100)上设置有沿着上述传送方向(8)延伸的狭缝(110);杆(83),基于从转动轴(82)经过上述狭缝(110)而前端侧向上述传送路径(45)突出的第1姿势,能够向上述第1朝向(48)及上述第2朝向(49)转动;传感器(87),检测上述杆(83)的转动;第1施力部件(98),向上述第1姿势一侧对向上述第1朝向(48)转动了的上述杆(83)施力;以及第2施力部件(99),以比上述第1施力部件(98)的作用力大的作用力,向上述第1姿势一侧对向上述第2朝向(49)转动了的上述杆(83)施力,上述狭缝(110)包括:第1宽度部(113),被设置于在和上述传送方向(8)正交的宽度方向(9)上与向上述第1朝向(48)一侧转动了的上述杆(83)重叠的位置;和第2宽度部(115),被设置于在上述宽度方向(9)上与向上述第2朝向(49)一侧转动了的上述杆(83)重叠的位置,上述第2宽度部(115)的宽度比上述第1宽度部(113)的宽度狭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岛章太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