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737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3:17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包括滚筒轴、幅盘、3至6根脱粒齿杆,齿杆与幅盘的连接是沿圆周对称、均布的,齿杆的前3/4或4/5段焊有若干段短纹杆,短纹杆两侧面中部均有一螺纹孔,可用于安装板齿,下部有一圆孔,便于穿入齿杆后焊合,短纹杆两侧面或单侧面可选择安装的板齿尖比短纹杆顶部高出6~12毫米,下部半圆槽骑在齿杆3上,用于防止受力后旋转。每根脱粒齿杆的后端还焊有的2~4个钉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短纹杆侧面安装板齿的数量及位置即可达到既能收割水稻、小麦,又能收割油菜、大豆且还不会产生大量碎秸秆及搓碎籽粒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一种脱粒滚筒。
技术介绍
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主要用于收割水稻、小麦,其脱粒滚筒的结构通常按所收作物特点设计为开式(常见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或闭式(常见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两种,而开式脱粒滚筒又按脱粒元件结构分钉齿式、板齿式、弓齿式或纹杆式。钉齿或板齿式主要靠“打击”将作物脱粒,常被用于脱粒水稻或小麦,但会产生大量碎秸杆而增加清选负荷;纹杆式主要靠“揉搓”将作物脱粒,因其工作表面上有斜凸纹的曲面,优点是打击力小碎秸杆少,比较适合脱粒小麦和油菜,缺点是不宜脱粒水稻,若脱水稻易将稻谷揉成米而不利储存或种子发芽。然而,农民为了“一机多用”不仅要收水稻、小麦,往往也尝试用来收割油菜或大豆,但效果都不理想,主要是上述脱粒滚筒的单一脱粒齿结构在收割油菜或大豆时,齿杆或板齿结构会将秸杆打的过碎影响清选,而纹杆结构又会将稻谷搓碎产生大量碎米。2006年江苏大学曾根据国外先进技术设计了一种可兼顾收割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的切向喂入轴流滚筒,专利号CN200610038924.6,但我们分析后仍感不够理想。理由是I.该滚筒为闭式结构,收潮湿作物时非常容易堵塞;2.滚筒后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包括滚筒轴、幅盘、3至6根脱粒齿杆,其特征在于:3至6根脱粒齿杆(3)与幅盘(2)的连接是沿圆周对称、均布的,齿杆(3)的前3/4或4/5段焊有若干段短纹杆(4),短纹杆(4)两侧面或单侧面可选择安装板齿(5),每根脱粒齿杆(3)的后端焊有的2~4个钉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奋飞章沈强钱菊平冯云云冯涛顾伟李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