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7259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及与其连接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同轴线的左、右半轴,所述左、右半轴上分别设有左锥齿轮、右锥齿轮,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动力传动机构,所述蜗轮连接有蜗轮托架,所述蜗轮托架内设有与所述左锥齿轮、右锥齿轮啮合的行星轮系,所述行星轮系包括沿左、右半轴轴线对称设置的行星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蜗轮与行星轮系等构成差速机构,不但结构紧凑,还提高了旋耕机的转向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扶后置旋耕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农用机械出现在农业生产中,旋耕机便是其中一种,因其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的手扶式后置旋耕机在丘陵地区得到了极大的运用,对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手扶式后置旋耕机转向性能差,转弯时两侧驱动轮子就以相同的转速转动,转弯困难,甚至会加速轮子及其传动部件的磨损。如何提高旋耕机的转向性内就是一个待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结构紧凑,同时提高了手扶式后置旋耕机的转向性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及与其连接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同轴线的左、右半轴,所述左、右半轴上分别设有左锥齿轮、右锥齿轮,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动力传动机构,所述蜗轮连接有蜗轮托架,所述蜗轮托架内设有与所述左锥齿轮、右锥齿轮啮合的行星轮系,所述行星轮系包括沿左、右半轴轴线对称设置的行星锥齿轮。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锥齿轮之间设有行星定位块,所述行星定位块上设有垂直于左、右半轴轴线的行星长轴;所述行星长轴两端伸出行星定位块,其两端各设一行星锥齿轮。进一步地,还包括与行星长轴垂直的行星短轴,并且所述行星短轴垂直于左、右半轴轴线;所述行星短轴为两根并且共线,两根行星短轴均为一端伸出行星定位块,且伸出端上各设一行星锥齿轮;所述行星长轴上的行星锥齿轮与行星短轴上的行星锥齿轮互相独立。进一步地,所述每个行星锥齿轮均与左锥齿轮啮合,并与右锥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锥齿轮与行星定位块之间设有垫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蜗轮与蜗轮托架及其内部的与左、右锥齿轮啮合的行星轮系构成了一个差速机构,不但结构紧凑,减少产品体积,更重要的是差速机构在旋耕机转向时,能将驱动力以不同的速度分配到左、右半轴上,从而提高了转向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技术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如图I所示,一种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及与其连接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同轴线的左、右半轴,所述左、右半轴上分别设有左锥齿轮6、右锥齿轮2,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动力传动机构,所述蜗轮5连接有蜗轮托架1,所述蜗轮托架I内设有与所述左锥齿轮6、右锥齿轮2啮合的行星轮系,所述行星轮系包括沿左、右半轴轴线对称设置的行星锥齿轮。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锥齿轮之间设有行星定位块3,所述行星定位块3上设有垂直于左、右半轴轴线的行星长轴7;所述行星长轴7两端伸出行星定位块3,其两端各设一行星锥齿轮。进一步地,还包括与行星长轴7垂直的行星短轴4,并且所述行星短轴4垂直于左、右半轴轴线;所述行星短轴4为两根并且共线,两个行星短轴4均为一端伸出行星定位块3,且伸出端上各设一行星锥齿轮;所述行星长轴7上的行星锥齿轮与行星短轴4上的行星锥齿轮互相独立。增加了行星短轴4及其上的行星锥齿轮,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每个行星锥齿轮均与左锥齿轮6啮合,并与右锥齿轮2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锥齿轮与行星定位块3之间设有垫片8。减少了行星锥齿轮与行星定位块3之间的磨损,增加了使用寿命。本技术在做直线行走时,行星轮系受力均匀,只随着蜗轮5带动的蜗轮托架I发生公转,从而传动到左、右锥齿轮上的转速相同,则左、右半轴转速相同;当转弯时,行星轮系受力不均匀,公转时同时自转,这样与左、右锥齿轮啮合旋转的圈数就不一样,那么左、右半轴就会产生差速,方便转弯。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及与其连接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同轴线的左、右半轴,所述左、右半轴上分别设有左锥齿轮、右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动力传动机构,所述蜗轮连接有蜗轮托架,所述蜗轮托架内设有与所述左锥齿轮、右锥齿轮啮合的行星轮系,所述行星轮系包括沿左、右半轴轴线对称设置的行星锥齿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锥齿轮之间设有行星定位块,所述行星定位块上设有垂直于左、右半轴轴线的行星长轴;所述行星长轴两端伸出行星定位块,其两端各设一行星锥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行星长轴垂直的行星短轴,并且所述行星短轴垂直于左、右半轴轴线;所述行星短轴为两根并且共线,两根行星短轴均为一端伸出行星定位块,且伸出端上各设一行星锥齿轮;所述行星长轴上的行星锥齿轮与行星短轴上的行星锥齿轮互相独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行星锥齿轮均与左锥齿轮啮合,并与右锥齿轮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锥齿轮与行星定位块之间设有垫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及与其连接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同轴线的左、右半轴,所述左、右半轴上分别设有左锥齿轮、右锥齿轮,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动力传动机构,所述蜗轮连接有蜗轮托架,所述蜗轮托架内设有与所述左锥齿轮、右锥齿轮啮合的行星轮系,所述行星轮系包括沿左、右半轴轴线对称设置的行星锥齿轮。本技术采用蜗轮与行星轮系等构成差速机构,不但结构紧凑,还提高了旋耕机的转向性能。文档编号A01B33/08GK202799599SQ2012205114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钟华, 钟川, 高如富, 王兴政, 肖勇 申请人:重庆钟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式手扶后置旋耕机,包括动力传动机构及与其连接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同轴线的左、右半轴,所述左、右半轴上分别设有左锥齿轮、右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动力传动机构,所述蜗轮连接有蜗轮托架,所述蜗轮托架内设有与所述左锥齿轮、右锥齿轮啮合的行星轮系,所述行星轮系包括沿左、右半轴轴线对称设置的行星锥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华钟川高如富王兴政肖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钟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