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置式差速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7039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置式差速锁,其包括气缸外端盖、衬套、O型密封圈、活塞轴、回位弹簧、拨叉、减速器外壳和啮合套;所述减速器外壳上固定设有气缸外端盖和垫密片;所述活塞轴上设有O型密封圈,活塞轴安装在减速器外壳的气缸孔内;所述活塞轴与拨叉连接,拨叉的叉口端与啮合套连接;所述啮合套套在活塞轴的尾端;所述回位弹簧位于减速器外壳上的气缸孔内,套于活塞轴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装配零件的种类,装配结构简单紧凑,简化装配工序;优化了差速锁结构,使大部分结构安装于减壳内,占据空间小且不易被磕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差速锁,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上主减速器所使用的内置式差速锁,属于汽车领域。 
技术介绍
驱动桥是汽车上的重要大总成之一,差速锁的作用是当一个驱动轮打滑时,将差速器壳与半轴锁紧成一体,使左右轮的力矩相同。因为差速器的等扭矩作用,改善了车辆因为任何一个车轮失去附着力而陷入困境的情况。可见差速锁的功能和刚度直接影响到车辆的通过性能和行驶的安全性。目前,所采用的差速锁为外置结构,不仅占据空间大,而且装配零部件种类较多,装配工序较为复杂,且在装配及车辆行驶过程中,有可能被磕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内置式差速锁,解决了目前部分主减速器零部件装配工序复杂、刚性不足、外占空间大、易被磕碰等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内置式差速锁,其包括气缸外端盖、衬套、O型密封圈、活塞轴、回位弹簧、拨叉、减速器外壳和啮合套;所述减速器外壳上固定设有气缸外端盖和垫密片;所述活塞轴上设有O型密封圈,活塞轴安装在减速器外壳的气缸孔内;所述活塞轴与拨叉连接,拨叉的叉口端与啮合套连接;所述啮合套套在活塞轴的尾端;所述回位弹簧位于减速器外壳上的气缸孔内,套于活塞轴的顶部。 优化的,上述新型内置式差速锁,其气缸外端盖上设有压力开关。 通过对原有结构的改进,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减少了装配零件的种类,装配结构简单紧凑,简化装配工序; 2.优化了差速锁结构,使大部分结构安装于减壳内,占据空间小且不易被磕碰。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内置式差速锁,其包括气缸外端盖1、衬套2、O型密封圈3、活塞轴4、回位弹簧5、拨叉6、减速器外壳9和啮合套7;所述减速器外壳9 上固定设有气缸外端盖1和垫密片8;所述活塞轴4上设有O型密封圈3,活塞轴4安装在减速器外9壳的气缸孔内;所述活塞轴4与拨叉6连接,拨叉6的叉口端与啮合套7连接;所述啮合套7套在活塞轴4的尾端;所述回位弹簧5位于减速器外壳9上的气缸孔内,套于活塞轴4的顶部。气缸外端盖1上设有压力开关11。啮合套装在半轴的中部花键上。工作时由活塞轴直接带动拨叉使啮合套与差壳连接。本技术密封组合装置对目前的主减速器差速锁进行了结构改进,以结构简单,防磕碰,可靠性高,更易于主减速器总成的装配与维修的设计出发点,通过有限元强度计算和实际试验验证的手段确定了最后的设计方案。 传统的主减速器差速锁,是由气缸座、压力开关、活塞、O形圈、拨叉轴、拨叉回位弹簧、拨叉、开槽平端紧定螺钉、六角螺母组成。其特点是拨叉轴、拨叉回位弹簧装到减壳内,气缸总成装配到减速器外壳上。由活塞推动紧定螺钉推动拨叉轴,再带动拨叉进行工作。这种差速锁零部件种类较多,装配复杂,占据空间大且易被磕碰。 参见图1,传统差速锁装配零部件种类较多,装配工序复杂,占据空间大,且易被磕碰,工作可靠性能低。 参见图1,本技术简化零件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使差速锁结构非常紧凑,减少布置空间,且防止磕碰,提高工作可靠性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内置式差速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置式差速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外端盖、衬套、O型密封圈、活塞
轴、回位弹簧、拨叉、减速器外壳和啮合套;所述减速器外壳上固定设有气缸外端盖和垫密
片;所述活塞轴上设有O型密封圈,活塞轴安装在减速器外壳的气缸孔内;所述活塞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建奕纪玉龙于游
申请(专利权)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