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上型锯床的排屑装置,它系装设于包括机箱、具有本体的支座、具有电动机的动力单元、具有锯片的锯片单元、高度及斜度调整单元的桌上型锯床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接于支座本体并位于锯片的底段部外的挡屑单元、固设于本体底侧的排屑单元及传动单元;挡屑单元包括自支座本体的第二侧面延伸出的两固定块及分别固设于两固定块上并与第二侧面界定出位于锯片底段部外容屑室的底挡块及侧挡块;排屑单元包括集屑座、转动杆组合体、风扇组合体及装设于底挡块与集屑座之间的连接管;集屑座具有固置于支座底面的圈环体、自圈环体沿径向延伸的排出管、由圈环体同体封闭开放侧并设有入屑口的第一盖板及锁盖于圈环体另一开放侧并沿轴向设置轴承座的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圈环体及第一盖板配合界定出集屑室;转动杆组合体穿设于集屑座轴承座上,其具有分别位于轴承座外、内侧的外置段、内置段;风扇组合体锁固于转动杆组合体的内置段并位于集屑室内;连接管具有穿设于挡屑单元底挡块并伸入容屑室内的入屑部及对接于入屑口的出屑部;传动单元具有连设于动力单元电动机与转动杆组合体之间以被动力单元电动机驱动并传动转动杆组合体的转动件。(*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锯床部件,特别是一种桌上型锯床的排屑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习知的桌上型锯床存有工作台须组接其他组件并承载其重量,导致存在整体组装较不便、费时及工作台需具极佳强度导致整体重量较重等缺失。为此公开了如图1所示的桌上型锯床10。桌上型锯床10包括机箱11、呈可翻转装设于机箱11顶侧的工作台12、装设于机箱11内并可沿凹弧轨迹滑移的支座13、组设于支座13上的动力单元14、组设于支座13并受动力单元14传动的锯片单元15及分别可调整锯片151相对于工作台12高度、斜度的高度调整单元16及斜度调整单元17。当动力单元14传动锯片151转动时,即可将工件置放于工作台12上并进行锯切作业。因工作台12呈可翻转设计,所以确实具有组装、维修较方便省时及可减轻整体重量的特性,但若能将桌上型锯床10进行锯切作业所产生的碎屑集中排出,将具有可维护工作现场清洁及可维护使用者身体健康的进步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护工作现场清洁、维护使用者身体健康、无须外加动力源的桌上型锯床的排屑装置。本技术系装设于包括机箱、具有本体的支座、具有电动机的动力单元、具有锯片的锯片单元、高度及斜度调整单元的桌上型锯床上;它包括固接于支座本体并位于锯片的底段部外的挡屑单元、固设于本体底侧的排屑单元及传动单元;挡屑单元包括自支座本体的第二侧面延伸出的两固定块及分别固设于两固定块上并与第二侧面界定出位于锯片底段部外容屑室的底挡块及侧挡块;排屑单元包括集屑座、转动杆组合体、风扇组合体及装设于底挡块与集屑座之间的连接管;集屑座具有固置于支座底面的圈环体、自圈环体沿径向延伸的排出管、由圈环体同体封闭开放侧并设有入屑口的第一盖板及锁盖于圈环体另一开放侧并沿轴向设置轴承座的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圈环体及第一盖板配合界定出集屑室;转动杆组合体穿设于集屑座轴承座上,其具有分别位于轴承座外、内侧的外置段、内置段;风扇组合体锁固于转动杆组合体的内置段并位于集屑室内;连接管具有穿设于挡屑单元底挡块并伸入容屑室内的入屑部及对接于入屑口的出屑部;传动单元具有连设于动力单元电动机与转动杆组合体之间以被动力单元电动机驱动并传动转动杆组合体的转动件。其中传动单元转动件与动力单元电动机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轮及挂连在第一转动轮与转动件之间的第二皮带。传动单元转动件与转动杆组合体之间设有套接于转动杆组合体外置段的第二转动轮及挂连转动件与第二转动轮之间的第三皮带。由于本技术包括挡屑单元、排屑单元及传动单元;挡屑单元包括两固定块及界定出位于锯片底段部外容屑室的底挡块及侧挡块;排屑单元包括集屑座、转动杆组合体、风扇组合体及连接管;集屑座具有固置于支座底面的圈环体、自圈环体沿径向延伸的排出管、设有入屑口的第一盖板及沿轴向设置轴承座的第二盖板;第一、二盖板及圈环体界定出集屑室;转动杆组合体穿设于集屑座轴承座上,其具有分别位于轴承座外、内侧的外置段、内置段;风扇组合体锁固于转动杆组合体的内置段并位于集屑室内;连接管具有伸入容屑室内的入屑部及对接于入屑口的出屑部;传动单元具有连设于动力单元电动机与转动杆组合体之间的转动件。进行锯切作业时,将工件置放于工作台上,并启动电动机传动锯片转动,同时排屑单元的风扇组合体也随之转动,然后移动工件通过锯片就可锯切工件;在锯切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碰到本体的第二侧面、侧挡块及底挡块而掉落在容置室内并续进入连接管的入屑部、出屑部,然后经由入屑口进入集屑室内,最后再借由风扇组合体的转动,就可将碎屑导入排出管及排屑接头集中排出。因碎屑可被导入集屑座内,终经由排出管、排屑接头集中排出,只需在排出接头外组接集屑袋,就可将碎屑集中送入集屑袋内,故不会有碎屑四处飞散的情况发生,且风扇组合体转动的转动杆组合体受电动机传动;故相对具有可维护使用者身体健康、可维护工作环境清洁及无须外加动力源的功效及优点。不仅维护工作现场清洁、维护使用者身体健康,而且无须外加动力源,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的桌上型锯床结构示意前视图。图2、为组设本技术的桌上型锯床结构示意前视图。图3、为组设本技术的桌上型锯床结构示意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立体图(传动单元、动力单元及工作台被翻转)。图6、为组设本技术的桌上型锯床结构示意后视图(连接管伸入容屑室状态)。图7、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系装设于桌上型锯床20上。桌上型锯床20包括机箱21、呈可翻转装设于机箱21顶侧的工作台22、组设于工作台22内并可沿凹弧轨迹滑移的支座23、固接于于支座23上的动力单元24、呈可枢摆枢设于支座23上的锯片单元25及分别可调整锯片单元25锯片255高度、斜度的高度调整单元26及斜度调整单元27。机箱21包括相互平行直立的第一、二侧架211、212、分别固设于第一、二侧架211、212相对内壁面顶段处的第一、二凹弧导块213、214及数穿设第一、二侧架211、212之间的连接杆215。工作台22呈可置位机箱21顶侧或可翻转至机箱21旁侧的设计,其上设有供锯片255伸出的锯片开口221。支座23包括本体231、自本体231两反向侧延设并分别坐置在第一、二凹弧导块213、214顶面的第一、二凹弧滑块232、233、自本体231的第一侧面2311凸伸出的支柱234及自本体231顶侧朝向底侧设置的容置口235。动力单元24包括固设于第一凹弧滑块232底侧的固定架241、呈可枢转枢接于固定架241的活动架242及固设于活动架242上的电动机243。电动机243具有平行于支柱234的输出轴244。锯片单元25包括呈可转动套设于支柱234并平行于输出轴244的第一套管251、固接于第一套管251并朝向第二凹弧滑块233延设的连接架252、固接于连接架252并平行于第一套管251且位于容置口235内的第二套管253、穿设于第二套管253并受电动机243传动的转动轴254及锁接于转动轴254的锯片255。转动轴254呈可顺畅转动穿设于第二套管253,其具有位于本体231的第一侧面2311外并受输出轴244传动的第一段部2541及位于本体231的第二侧面2312外并组接锯片255的第二段部2542。组装时,将传动轮281套接于输出轴244,并将第一转动轮282套接于第一段部2541及将第一皮带283挂连于传动轮281与第一转动轮282之间。当启动电动机243时,即可传动转动轴254及锯片255转动。高度调整单元26包括呈可转动穿设于第一侧架211并可驱动第一套管251以支柱234为支轴转动的高度驱动杆261。当第一套管251转动时,借由连接架252带动第二套管253、转动轴254及锯片255产生摆动,就可调整锯片255相对于工作台22的高度。斜度调整单元27包括固设于第一凹弧滑块232底侧的连动座271、可驱动连动座271产生位移的斜度驱动杆272及装设于第一凹弧滑块232与第一侧架211之间的定位组合体273。定位组合体273可控制第一凹弧滑块232呈定位状态或可位移状态。当第一凹弧滑块232呈可位移状态时,操作斜度驱动杆272驱动连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瑞森,江培烈,
申请(专利权)人:廖瑞森,江培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