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上型锯床,它包括机箱、设有锯片开口的工作台、装设于机箱内的支座、具有电动机的动力单元、具有锯片的锯片结构、可调整锯片结构的锯片高度的高度调整结构及可调整锯片斜度的斜度调整结构;机箱包括相互平行间隔的第一、二侧架;第一侧架设有第一、二凹弧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沿凹弧轨迹滑移装设于机箱内;动力单元、锯片结构、高度调整结构及斜度调整结构组设于支座上;机箱的第一、二侧架相对内壁面设有的第一、二导块,并于第一、二侧架四角隅之间穿设数连接杆;工作台枢转状枢接于数连接杆之一的连接杆上;支座包括本体、自本体两反向侧分别延设并与第一、二导块配合沿凹弧轨迹移动的第一、二滑块、分别自本体沿第一滑块垂直方向延伸的支柱;第一滑块底侧固设有动力单元的固定架,动力单元的电动机系固设于枢转枢接于固定架上的活动架上;锯片结构包括套设于支柱的第一套管、固结于第一套管并朝向第二滑块延伸的连接架、固结于连接架并平行第一套管的第二套管、穿设于第二套管并受电动机传动且锁接锯片的转动轴;高度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支座并位于支柱旁侧的固定座、穿设于固定座并穿出第一侧架的第二凹弧孔外驱动第一套管转动的高度驱动杆;斜度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第一滑块底侧的连动座、可驱动连动座带动支座移动的斜度驱动杆及装设于第一滑块与第一侧架之间的定位单元。(*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锯床,特别是一种桌上型锯床。
技术介绍
习知的桌上型锯床存在电动机固定效果不佳导致严重影响锯切品质及调整锯片斜度作业较不方便的缺失。为此公开了桌上型锯床10。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US 6,283,002 B1号专利案的桌上型锯床10包括机箱11、分别组设在机箱11底侧的前吊座12、后吊座13、两相互平行穿设在前吊座12与后吊座13之间的固定杆14、固设于两固定杆14的动力单元15、呈可枢摆枢设于前吊座12的驱动单元16、组结于驱动单元16的锯片17、装设机箱11前架板111与驱动单元16之间的高度调整单元18及设装于前架板111与前吊座12之间的斜度调整单元19。机箱11具有两相互平行直立的前架板111、后架板112、固置于前、后架板111、112顶端的工作台113及相互平行锁固于工作台113底侧的前锁座114及后锁座115。前、后锁座114、115的相对内面分别设有凹弧滑槽116、117。前吊座12与后吊座13分别设有分别置入两凹弧滑槽116、117中的凹弧滑块121、131,以使前、后吊座12、13可沿两凹弧滑槽116、117的凹弧轨迹位移。动力单元15具有两分别套设于两固定杆14的固定块151、呈可枢转枢设于固定块151的枢结座152及固结于枢结座152的电动机153。驱动单元16具有呈可枢转枢设于前吊座12并朝向后吊座13延设的驱动架161、设置于驱动架161底侧的弧形齿排162、呈可转动穿设于驱动架161并朝两固定杆14垂直方向延伸的转轴163及装设转轴163与电动机153输出轴154之间的传动组合体164。锯片17固定组设于转轴163上并可伸出工作台113外。当启动电动机153时,就可借由传动组合体164传动转轴163带动锯片17转动。高度调整单元18具有呈可转动穿设在前架板111与前吊座12之间的驱动杆181、套固于驱动杆181并与弧形齿排162啮合的驱动齿套182。当转动驱动杆181,套固于其上的驱动齿套182可驱动弧形齿排162产生转动,进而可调整锯片17相对于工作台113的高度。如图4所示,斜度调整单元19具有固设于工作台113底侧的固定座191、穿设于前架板111与固定座191之间的驱动杆192、固定组设于前吊座12的带动块193、螺设于带动块193的传动螺杆194及组设在驱动杆192与传动螺杆194之间并相互啮合的两圆锥齿轮195、196。当转动驱动杆192,可借由两圆锥齿轮195、196传动传动螺杆194转动,进而可驱动带动块193带动前吊座12连带后吊座13沿凹弧轨迹移动,进而可调整锯片17相对于工作台113的斜度。上述习知的桌上型锯床10因确能解决以往桌上型锯床的缺失,所以在推出产品后已深获业界好评,但其因工作台113底侧必须组结其他组件,所以须将工作台113翻面以方便进行组装作业,然后再整体翻面后,将工作台113固置在前、后架板111、112顶侧,才能完成桌上型锯床10的组装作业,实务上具有组装较不方便、费时的缺失,同时存有更换锯片17及维修作业不便的缺失,此外,因工作台113须承受组结于其底侧各组件的重量,所以结构强度须极佳导致有整体重量较重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维修作业方便省时、工作台轻整体重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桌上型锯床。本技术包括机箱、设有锯片开口的工作台、沿凹弧轨迹滑移装设于机箱内的支座及组设于支座上具有电动机的动力单元、具有锯片的锯片结构、可调整锯片结构的锯片高度的高度调整结构及可调整锯片斜度的斜度调整结构;机箱包括相互平行间隔的第一、二侧架;第一侧架设有第一、二凹弧孔;机箱的第一、二侧架相对内壁面设有的第一、二导块,并于第一、二侧架四角隅之间穿设数连接杆;工作台枢转状枢接于数连接杆之一的连接杆上;支座包括本体、自本体两反向侧分别延设并与第一、二导块配合沿凹弧轨迹移动的第一、二滑块、分别自本体沿第一滑块垂直方向延伸的支柱;第一滑块底侧固设有动力单元的固定架,动力单元的电动机系固设于枢转枢接于固定架上的活动架上;锯片结构包括套设于支柱的第一套管、固结于第一套管并朝向第二滑块延伸的连接架、固结于连接架并平行第一套管的第二套管、穿设于第二套管并受电动机传动且锁接锯片的转动轴;高度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支座并位于支柱旁侧的固定座、穿设于固定座并穿出第一侧架的第二凹弧孔外驱动第一套管转动的高度驱动杆;斜度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第一滑块底侧的连动座、可驱动连动座带动支座移动的斜度驱动杆及装设于第一滑块与第一侧架之间的定位单元。其中高度调整结构更包括高度指示单元,其包括固接于连动座并穿出第二凹弧孔外的套杆、套设于套杆的齿盘、设置于齿盘的高度刻度表、锁固于套杆并指向高度刻度表的高度指针及套接于高度驱动杆并啮合于齿盘的驱动齿轮。斜度调整结构更包括斜度指示单元,其包括固接于连动座并穿出第一侧架第三凹弧孔外的斜度指针及设置于第一侧架并邻近第三凹弧孔下方且与斜度刻度表配合的斜度刻度表。支座本体上设有锯片护盖结构,其包括固接于支座本体并穿出第二侧架的凹弧孔外的从动杆及呈可朝向锯片翻转枢设从动杆上的锯片护盖。动力单元固定架与电动机之间装设有弹性元件。锯片结构第一套管具有成型于外管面的从动齿件;高度驱动杆具有与从动齿件啮合以驱动第一套管转动的驱动齿段。斜度调整结构连动座具有朝第一滑块垂直方向设置的螺孔;斜度驱动杆具有螺设于螺孔内的螺杆段。斜度调整结构更包括转向单元;其包括穿出第一侧架外且与斜度驱动杆垂交的斜度操作杆、分别套接于斜度驱动杆及斜度操作杆上并彼此啮合的两圆齿轮及套接于斜动操作杆并位于第一侧架外的斜度控制件。支座上第一滑块设有对齐第一凹弧孔的螺孔;斜度调整结构定位单元包括切换控制件、垫片及弹性元件;切换控制件具有穿过第一凹弧孔并螺锁于第一滑块螺孔内的螺杆、自螺杆沿轴向扩增径度的挡杆及固接于挡杆的扳杆。第一、二侧架相对内壁面的第一、二导块分别具有凹弧顶面;支座第一、二滑块分别凸设分别坐置于第一、二导块凹弧顶面上的凹弧块体。由于本技术包括机箱、工作台、沿凹弧轨迹滑移装设于机箱内的支座及组设于支座上动力单元、锯片结构、高度调整结构及斜度调整结构;机箱包括设有第一、二凹弧孔的第一侧架及第二侧架,并于相对内壁面设有第一、二导块及穿设于第一、二侧架的数连接杆;工作台枢枢接于一个连接杆上;支座包括本体、与第一、二导块配合沿凹弧轨迹移动的第一、二滑块及支柱;动力单元包括固设于第一滑块底侧固定架、枢接于固定架上的活动架及固设于活动架上的电动机;锯片结构包括锯片、套设于支柱的第一套管、固结于第一套管并朝向第二滑块延伸的连接架、固结于连接架并平行第一套管的第二套管、穿设于第二套管并受电动机传动且锁接锯片的转动轴;高度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支座并位于支柱旁侧的固定座、穿设于固定座并穿出第一侧架的第二凹弧孔外驱动第一套管转动的高度驱动杆;斜度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第一滑块底侧的连动座、可驱动连动座带动支座移动的斜度驱动杆及装设于第一滑块与第一侧架之间的定位单元。支座沿凹弧轨迹滑移装设于组设于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之间,并将动力单元、锯片结构、高度调整结构及斜度调整结构组设在支座与第一侧架之间,所以工作台并不需要与上述组件组接,相对进行组装时无须翻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瑞森,江培烈,
申请(专利权)人:廖瑞森,江培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