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加强型回转窑内衬,包括固定在筒体上的多个耐火砖,沿着筒体的内圆周方向耐火砖分成两组以上,相邻两组耐火砖之间设有浇注带,沿着筒体的轴线方向耐火砖分为两段以上,相邻两段耐火砖之间设有浇筑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方便、使用更加安全和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回转窑领域,特指ー种适用于回转窑的复合加强型内村。
技术介绍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俗称旋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水泥窑主要用于煅烧水泥熟料,分干法生产水泥窑和湿法生产水泥窑两大类。冶金化工窑则主要用于冶金行业钢铁厂贫铁矿磁化焙烧、铬或镍铁矿氧化焙烧、耐火材料厂焙烧高铝钒土矿和铝厂焙烧熟料或氢氧化铝、化工厂焙烧铬矿砂和铬矿粉等类矿物。石灰窑(即活性石灰窑)用于焙烧钢铁厂、铁合金厂用的活性石灰和轻烧白云石。在现今钢铁行 业里,随着烧结エ艺的衰退和氧化球団与直接还原球团エ艺的日益普及,回转窑已成为钢铁生产エ艺中举足轻重的ー种重要生产装置。现有技术中,有从业者提出ー种回转窑炉衬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回转窑炉衬结构包括若干块耐火砖2,每块耐火砖2均通过锚固件3固定于回转窑的筒体I上;其中,锚固件3的一端设有两个挂钩井分别钩入相邻两耐火砖2的挂钩孔内,锚固件3的另一端为焊接在筒体I上。沿着回转窑筒体I的外圆周方向,在筒体I的环向一周内将耐火砖2分成几段,相邻两段耐火砖2之间由浇注带4连接。浇注带4内设有焊固于筒体I上的一根以上的锚固钉5。上述回转窑筒体内衬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在回转窑筒体I的轴向方向(长度方向)上,耐火砖2与浇筑料4分离,耐火砖2在长度方向无固定手段,仅在圆周方向有锚固件3固定,这将造成回转窑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使耐火砖2的整体在筒体I的轴向上产生移位,同时与回转窑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更严重是,甚至会导致脱窑(耐火砖2脱离了锚固件3的约束,与回转窑的旋转在轴向、圆周方向都不同歩)、垮窑(由于锚固件3被破坏,耐火砖2直接大面积垮塌)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方便、使用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复合加强型回转窑内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ー种复合加强型回转窑内衬,包括固定在筒体上的多个耐火砖,沿着筒体的内圆周方向耐火砖分成两组以上,相邻两组耐火砖之间设有浇注带,沿着筒体的轴线方向耐火砖分为两段以上,相邻两段耐火砖之间设有浇筑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 所述浇筑环为两圈以上由现浇块与耐火砖相间排列的环状结构。在浇筑环的轴线方向,所述现浇块与耐火砖为相间排列。所述现浇块内设置ー块以上的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沿着筒体的轴线方向布置。所述加强筋板的截面为矩形、或梯形、或梯形与矩形的组合形、或圆弧形。每块所述耐火砖均通过锚固件固定于回转窑的筒体上,所述锚固件的一端设有两个挂钩并分别钩入相邻两块耐火砖的挂钩孔内,所述锚固件的另一端为焊接在筒体上。每块所述耐火砖均通过锚固件固定于回转窑的筒体上,所述锚固件的一端设有两个挂钩并分别钩入相邻四块耐火砖的挂钩孔内,所述锚固件的另一端为焊接在筒体上。沿着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所述相邻两组耐火砖之间由浇注带连接,所述浇注带固定于筒体上,所述浇注带内设有固设于筒体上的一根以上的锚固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复合加强型回转窑内衬,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安装方便,不仅使得在筒体径向上分组的耐火砖头、尾部均有浇注带压紧,而且在筒体轴向上分段的耐火砖也能利用浇筑环使其切实压紧,最大可能地促进了回转窑上窑身与耐火砖之间进一步的紧密结合,也大大降低了耐火砖的加工精度及施工难度。此外, 在筒体轴向上加设的浇筑环还起到了止推的作用,防止了耐火砖在轴向上的移位。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回转窑内衬周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回转窑内衬周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加强筋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是具体应用实例中第一种加强筋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具体应用实例中第二种加强筋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具体应用实例中第三种加强筋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具体应用实例中第四种加强筋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具体应用实例中利用一个锚固件连接两块耐火砖的单砖结构示意图。图14是具体应用实例中利用一个锚固件连接四块耐火砖的单砖结构示意图。图15是具体应用实例中利用一个锚固件连接两块耐火砖时相邻两块耐火砖与锚固件连接的俯视示意图。图16是具体应用实例中利用一个锚固件连接四块耐火砖时相邻两块耐火砖与锚固件连接的俯视示意图。图例说明I、筒体;2、耐火砖;3、锚固件;4、浇注带;5、锚固钉;6、加强筋板;7、浇筑环;8、现浇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4 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加强型回转窑内衬,包括固定在筒体I上的多个耐火砖2,每块耐火砖2均通过锚固件3固定于回转窑的筒体I上;其中,锚固件3的一端设有两个挂钩并分别钩入相邻两耐火砖2的挂钩孔内,锚固件3的另一端为焊接在筒体I上(參见图13和图1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锚固件3的一端设有两个挂钩井分别钩入相邻四块耐火砖2的挂钩孔内,锚固件3的另一端为焊接在筒体I上(參见图14和图16)。沿着筒体I的内圆周方向耐火砖2分成两组以上,沿着筒体I的圆周方向,相邻两组耐火砖2之间设有浇注带4,即相邻两组耐火砖2之间由浇注带4连接。浇注带4固定于筒体I上,浇注带4内设有焊固于筒体I上的一根以上的锚固钉5。本专利技术中,沿着筒体I的轴线方向耐火砖2分为两段以上(通常2-3段),相邻两段耐火砖2之间设有浇筑环7。本实施例中,浇筑环7为两圈由现浇块8与耐火砖2相间排列的环状结构。进ー步,在浇筑环7的轴线方向,现浇块8与耐火砖2为相间排列。两圈环状结构之间,现浇块8与耐火砖2同样实施相间排列,这样就使这两圈环状结构中的现浇块8与耐火砖2的位置形成梅花形的交错设置。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进ー步在现浇块8内设置ー块以上的加强筋板6,加强筋板6沿着筒体I的轴线方向布置。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加强筋板6,加强筋板6的截面可以为如图9所示的矩形、或为如图11所示的梯形、或为如图10所示的梯形与矩形的组合形、或为如图12所示的圆弧形。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有限的几种形状。本专利技术回转窑内衬的结构,不仅使得在筒体I径向上分组的耐火砖2头、尾部均有浇注带4压紧,而且在筒体I轴向上分段的耐火砖2也能利用浇筑环7使其切实压紧,最大可能地促进了回转窑上窑身与耐火砖2之间进一歩的紧密结合,也大大降低了耐火砖2的加工精度及施工难度。此外,在筒体I轴向上加设的浇筑环7还起到了止推的作用,防止了耐火砖2在轴向上的移位。同时,此浇筑环7利用耐火砖2与现浇块8采用位置交错设置的结构也使得浇筑环7再出现破损时修补起来相对容易,只需要填补损坏的ー块,避免了以前需要打掉整条再全部重打的费时费力的修补工作。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根据在回转窑窑身上的焊缝位置相应灵活调整浇筑环7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焊缝压在浇筑环7内,降低了耐火砖2的安装难度。最后,每条浇筑环7内设置的加强筋板6在进ー步加强止推效果的同时,还增加了浇筑环7的強度,使其能很好地适应高温、多摩擦多冲击的エ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加强型回转窑内衬,包括固定在筒体(1)上的多个耐火砖(2),沿着筒体(1)的内圆周方向耐火砖(2)分成两组以上,相邻两组耐火砖(2)之间设有浇注带(4),其特征在于:沿着筒体(1)的轴线方向耐火砖(2)分为两段以上,相邻两段耐火砖(2)之间设有浇筑环(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新华,梁婷,周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