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空调器及其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128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空调器及其壳体,其中壳体包括底板组件,底板组件具有中心线,中心线的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中心线的两端分别为前侧和后侧,壳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板组件的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上的左侧板组件、右侧板组件、前侧板组件和后侧板组件;壳体为相对中心线左右分布的结构,有分布于中心线两侧的多个回风口和分布于中心线两侧的多个送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空调器及其壳体由于其左右采取对称的方式,而前后端采取非对称的方式,并在前侧板组件上对称地设置多个回风口和送风口,因而,具有结构紧凑、美观,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成本低、工艺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空调器及其壳体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如地铁)的空调器的壳体是轨道车辆空调器的主体。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空调器的壳体一般采用一、二位端(即前后侧)对称、左右侧对称的结构,以实现二端送风、底部单孔或双孔回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结构空调器具有体积大、配管多、管程长、重量重、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空调器及其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轨道车辆空调器的体积大、配管多、管程长、重量重、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空调器的壳体,壳体包括底板组件,底板组件具有中心线,中心线的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中心线的两端分别为前侧和后侧,壳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板组件的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上的左侧板组件、右侧板组件、前侧板组件和后侧板组件;壳体为相对中心线左右分布的结构,在前侧板组件上设置有分布于中心线两侧的多个回风口和分布于中心线两侧的多个送风口;在左侧板组件和右侧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新风口 ;壳体在从前侧到后侧的方向上被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其中,第三区域内设置有冷凝器。进一步地,多个送风口相对于中心线对称分布,多个回风口相对于中心线对称分布。进一步地,在前侧板组件和后侧板组件之间依次间隔地设置有用于分隔并形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前隔板组件和后隔板组件。进一步地,在第一区域内设置有左隔板组件和右隔板组件,左隔板组件和右隔板组件将该第一区域分隔成左回风腔、右回风腔、及位于左回风腔与右回风腔之间的送风腔。进一步地,壳体包括横梁组件,横梁组件分别与前侧板组件、前隔板组件和后隔板组件连接。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两条用于连接后隔板组件与后侧板组件的第一横梁,两条第一横梁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进一步地,在对应于第三区域的底板组件上设置有多个V形加强筋。进一步地,在对应于第三区域的底板组件上还设置压缩机固定架。进一步地,第二区域包括依次排列的左混合腔、蒸发腔和右混合腔。进一步地,新风口分别设置在与左混合腔和右混合腔相对应的位置处。进一步地,底板组件是多盒拼接式的结构。进一步地,在对应于第三区域的左侧板组件和右侧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器进风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空调器,轨道车辆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冷凝器,壳体是上述轨道车辆空调器的壳体。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空调器及其壳体由于其左右采取对称的方式,而前后端采取非对称的方式,并在前侧板组件上对称地设置多个回风口和送风口,因而,具有结构紧凑、美观、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成本低、工艺性好的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空调器的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壳体的气体流道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前侧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前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后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意性示出了后侧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意性示出了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意性示出了横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意性示出了右侧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意性示出了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3示意性示出了壳体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空调器的壳体包括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的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所述中心线的两端分别为前侧和后侧,所述壳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的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上的左侧板组件、右侧板组件、前侧板组件和后侧板组件;所述壳体为相对所述中心线左右分布的结构,在所述前侧板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的回风口和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的多个送风口 ;在所述左侧板组件和右侧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新风口 ;所述壳体在从所述前侧到后侧的方向上被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特别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具有不同的大小),其中,第三区域内设置有冷凝器。由于采用上述设计,使得回风口和送风口同时位于前侧板组件上,从而使壳体的结构更加紧凑而美观。优选地,所述多个送风口和所述多个回风口分别各自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分布。图I示出了轨道车辆空调器的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空调器的壳体包括底板组件11,其中,左侧板组件I和右侧板组件1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11的左侧和右侧,前侧板组件和后侧板组件8分别设置在底板组件11的前侧和后侧;在前侧板组件和后侧板组件8之间依次间隔地设置有前隔板组件2和后隔板组件6,从而将壳体沿前侧到后侧的方向上分隔成上述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优选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在沿前侧到后侧的方向上的长度依次增加。优选地,所述壳体由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从而确保了防腐性能。优选地,为确保壳体强度、刚性,同时减轻重量,壳体中的各组件采用筋板结构,其中,加强筋采用U、Z、V、几字形等结构。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区域内相对于该中心线对称地设置有左隔板组件19和右隔板组件16,上述左隔板组件19和右隔板组件16将该第一空间分隔成左回风腔14、右回风腔14’、及位于所述左回风腔14与右回风腔14’之间的送风腔18。前侧板组件上设置有两个与左回风腔14和右回风腔14’相对应的回风口 15,前侧板组件上与送风腔相对应的位置处相对于中心线对称地设置有两个送风口 17。优选地,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依次排列的左混合腔3、蒸发腔12和右混合腔3’。两个新风口 4分别设置在左侧板组件I和右侧板组件13的分别与左混合腔3和右混合腔3’相对应的位置处。该蒸发腔12用于设置蒸发器。优选地,所述第三区域设置有冷凝腔9,其用于设置冷凝器。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横梁组件5,其分别与前侧板组件、前隔板组件2和后隔板组件6连接,以起到加强的作用;所述壳体还包括两条用于连接后隔板组件6与后侧板组件8的第一横梁7,该两条第一横梁7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10。图2示出了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壳体的气体流道图。如图2所示,车厢内的空气通过前侧板上的两个回风口吸入壳体后,与从新风口吸入的新鲜空气在混合腔混合,经过设置于蒸发腔内的蒸发器换热后,变成冷空气,冷空气被送风机送入送风口,经风道流入车厢内,从而实现制冷。下面分别对本专利技术中的壳体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示出了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3所示,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前底板46和第二前底板47,第一前底板46设置在与第一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第二前底板47设置在与第二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在第二前底板47的与左混合腔3和右混合腔3’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挡水圈26,其用于挡住被气水分离器滤下的雨水;在每个挡水圈26的一侧的第二前底板47上分别设置有排水器25,其用于防尘、密封和排水;在第二前底板47上与蒸发腔12相对应的区域内还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的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所述中心线的两端分别为前侧和后侧,所述壳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的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上的左侧板组件、右侧板组件、前侧板组件和后侧板组件;所述壳体为相对所述中心线左右分布的结构,在所述前侧板组件上设置有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的多个回风口和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的多个送风口;在所述左侧板组件和右侧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新风口;所述壳体在从所述前侧到后侧的方向上被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内设置有冷凝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春陈涛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