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在机动车中可沿功能部件(12)轮廓设置的发光装置,使轮廓在黑暗中能作为发光带被识别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沿大面积构件(12)的轮廓产生发光带。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能沿给定路段(14、20、20’)产生发光带。发光装置具有长形形成的用于沿路段(14、20、20’)分布光的光导体(16、18)和与光导体连接的用于向光导体耦入光的耦入部件(22)。光导体在一区域中用固定支承装置(32)相对构件(12)位置固定地支承。而耦入部件(22)用活动支承装置(36)相对于构件(12)沿至少一个方向(34)可动地支承。本发明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涉及具有至少一个本发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的机动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沿构件上的给定路段产生发光带/发光条的发光装置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这样的发光装置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为了使人员在机动车车厢中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定向,可以规定在各个功能部件例如杯架(CuphoIder )或喇机中利用光源从内向外照明。由此人员可以识别该功能部件在车厢中位于哪里,而无需照明整个车厢。在此上述的发光装置能够使光源的光沿相应功能部件的轮廓分布,由此在黑暗中可以以发发光带识别轮廓。一般对于环绕的照明使用这种发光装置,即在这里发发光带具有封闭带的形式。为了产生环绕的发光带可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lexglas )制成的环形光导体,利用两个发光二极管在两端部处向该光导体中耦入光。在此光导体具有要显示的轮廓的形状并且例如可以利用卡锁装置固定在构件上或者围绕该构件固定。发光二极管可以分别安装在耦入部件中,一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电路位于该耦入部件中,通过该耦入部件使发光二极管的光成束并且对准光导体的耦入面。光导体沿其纵向在轮廓的走向上具有散射中心,即例如在其外壁上的刻槽或者在其内部的反射颗粒,通过它们分别使部分光偏转并且从光导体射出。由此使发光二极管的光沿路段分布。因此,光导体看上去沿轮廓均匀地发亮。在此利用这种光导体一般可以以均勻发亮的发光带包围直至200_X 150mm的面积。如果要以环绕的发光带包围更大的面积,必需使光导体具有相应的长度。在此产生问题热引起的光导体长度变化在其材料中可能引起机械应力,这可能导致材料中的细裂纹或者甚至导致光导体损坏。尤其在机动车中在其车厢中可能产生_40°C至+80°C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利用该发光装置可以沿大面积功能部件的轮廓产生均匀发亮的发光带。尤其希望在机动车中也能产生上述形式的发光带。该目的通过按照权利要求I的发光装置以及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0的机动车实现。 通过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和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的有利扩展结构。利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能够在一构件(例如用于活动车顶(推拉式天窗)开口的框架)上沿给定路段产生发光带。为此,发光装置具有长形形成的、用于沿路段分布光的光导体和与光导体连接的、用于产生光并且用于将所述光耦入光导体中的耦入部件。光导体的一区域利用一固定支承装置相对于构件位置固定地被支承。为此光导体可以直接固定在构件本身上或者例如固定在与该构件本身刚性地机械联接的另一部件上。而所述耦入部件利用一活动支承装置相对于构件沿至少一个方向可动地被支承。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的优点是,所述耦入部件在热引起的光导体长度变化下可以被光导体移动。与位置固定支承的耦入部件不同,长度变化不对光导体施加附加的压力或拉力,通过所述压力或拉力可能损坏光导体。而光导体的固定支承装置保证,使光导体在较多的(热引起的)膨胀过程和收缩过程期间总体上不相对于构件移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的一实施例规定,活动支承装置具有一相对于所述构件位置固定地支承的支架部件,所述耦入部件与所述活动支承装置的一滑块相连接,该滑块能沿一滑动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部件移动。由此得到的优点是,即使是形状不以特殊方式匹配的、市场上常见的耦入部件也能被可动地安置。另一实施例规定,活动支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构件位置固定地支承的座架装置,所述座架装置在一垂直于所述光导体的纵向延展(纵向长度)方向的平面中至少部分地、优选完全地包围耦入部件。在发光装置颤动/摇晃时、例如在机动车中在不平道路上行驶期间可能引起的颤动时,有利地防止耦入部件在光导体上来回弹动。按照本专利技术发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耦入部件在活动支承装置中沿滑动方向的滑动行程由一止挡部件界定,该止挡部件可动支承。因此,在制造或维护发光装置时能方便地将耦入部件压入到活动支承装置中。由此有利地简化了装配和/或维护。优选弹性地支承止挡部件。如果耦入部件通过卡扣连接装置保持在活动支承装置中,上述的两个实施例(具有座架装置和可动的止挡部件)能够特别简单地组合地实现。在本专利技术发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光导体至少部分地被一透光的散射体包围。 光导体支承成能至少部分地沿其纵向延展相对于所述散射体移动。光导体的壁部可以在路段走向上沿散射体内壁滑动。所述散射体能够有利地提供一向外可见的、封闭的表面,该表面沿构件的轮廓延伸并且利用光导体均匀明亮地从内部发光。在此散射体优选由与光导体材料相比具有更小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成。由此保证,在散射体与周围的构件之间的缝隙尺寸不超过给定的数值。经常伴随低热膨胀系数的散射体材料的低导光能力不起主要作用,这是因为从光耦入部件到各个出光位置的光引导绝大部分通过光导体实现。这些光导体可以在散射体中由于所述的支承而自由地膨胀。对于希望利用本专利技术发光装置沿弯曲的路段产生发光带的情况,所述光导体当然也具有相应弯曲的走向。由此在光导体在耦入部件处的纵向延展上的方向矢量与光导体在固定支承装置处的纵向延展上的方向矢量之间形成一角度。这个角度在数值上优选小于 40°,尤其小于30°。这便防止了,光导体在升温时弯曲,而光导体使耦入部件移动。如果希望沿需要光导体走向具有更强烈的弯曲的路段产生发光带,有利的是,沿这个路段布置多个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在耦入部件由于光导体长度变化而移动时,可以由相对于构件位置固定支承的活动支承装置部分对耦入部件施加导向力。按照本专利技术发光装置的有利实施例,这个导向力通过两个不同的路径传递,由此通过两个传递区域各使整个导向力的一部分被传递给耦入部件。在此,这样选择传递区域的位置,使两个(分)导向力的数值相等。由此可以避免,耦入装置在运动期间在活动支承装置中倾斜并由此阻止继续运动。为了产生光所述耦入部件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在运行中只略微发热,因此它们不会引起耦入部件组成部分的明显由热引起的变形。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中,还优选光导体与另一耦入部件连接。该另一耦入部件利用另一活动支承装置支承成相对于所述构件沿至少一个方向是可动的。通过在光导体的两个不同位置上馈入光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产生均匀明亮的发光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机动车,具有至少一个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对应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机动车的优点是,利用均匀明亮的发光带使得能够在黑暗中识别出大功能部件的轮廓,例如仪表盘的操作区、杂物箱或门把手。在此发光装置在高温度波动下也不会由此损坏光导体或者使发光装置变形成,使得在发光装置与接合发光装置的构件之间产生缝隙。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中尤其可以由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包围机动车的功能部件并由此可以产生一围绕该功能部件的发光带。由此在黑暗中可以识别出功能部件的整个轮廓。优选地,一封闭的开口被包围。例如可以照亮门框,由此可以避免乘员在上车或下车时碰到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设置在用于活动车顶的顶篷开口的框架中。由此可以扩散地照亮机动车车厢。对于能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发光装置产生一发光带的路段具有至少一个直线部段的情况,有利的是在所述直线部段中设置至少一个发光装置的固定支承装置。由此可以使通过这个固定支承装置保持的光导体从固定支承装置开始沿直线部段膨胀。在此只有相邻部件、例如散射体的相对较小的摩擦力作用在光导体上。因此在光导体中产生机械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沿一构件(12)上的给定路段(14、20、20’)产生发光带的发光装置,包括:?长形形成的光导体(16、18),该光导体用于沿所述路段(14、20、20’)分布光,?与所述光导体连接的耦入部件(22),该耦入部件用于产生光并且用于将所述光耦入光导体(16、18)中,?固定支承装置(32),利用所述固定支承装置使所述光导体(16、18)的一区域相对于所述构件(12)位置固定地被支承,和?活动支承装置(36、42),利用所述活动支承装置使所述耦入部件(22)相对于所述构件(12)沿至少一个方向(34、56)可动地被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普法伊尔,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