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第二十二种天然氨基酸一吡咯赖氨酸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技术介绍
200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Joseph A. Krzycki和Michael Chan两个研究小组在产甲烷菌的甲氨甲基转移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第二十二种天然氨基酸一吡咯赖氨酸,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十二种天然氨基酸。通过对ifedafliosarcifla Aarfcri单甲胺晶体结构的研究,确定它是由(4R,5R)-4-甲基-吡咯环-5-羧酸和L-赖氨酸组成,其具体化学结构如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吡咯赖氨酸的手性合成方法,以巴豆醛和硝基乙酸乙酯为起始反应物,经过Michael加成、氢化、吡咯环前体的构筑、关环、水解反应后得到吡咯赖氨酸的稳定存在形式—吡咯赖氨酸锂盐,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一锅法合成(3R)?3?甲基?5,5?二甲氧基?2?硝基戊酸乙酯,结构式如(Ⅰ):?a.?在?10?20?℃下,将巴豆醛、硝基乙酸乙酯、(2S)?2?[双[3,5?双(三氟甲基)苯基][(三甲基硅酯)氧基]甲基]?吡咯烷和苯甲酸在甲苯中反应30?100?h,b.?加入甲醇、原甲酸三甲酯和一水合对甲苯磺酸,在0?50?℃下反应30?100?h,提纯,即得化合物(Ⅰ),(Ⅰ)其中,所述巴豆醛、硝基乙酸乙酯、(2S)?2?[双[3,5?双(三氟甲基)苯基][(三甲基硅酯)氧基]甲基]?吡咯烷、苯甲酸、原甲酸三甲酯和一水合对甲苯磺酸的摩尔比为1:1?1.5:0.01?0.2:0.01?0.2:1?6:0.01?0.2,所述甲苯与巴豆醛的摩尔比为1:0.02?3.6,所述甲醇与巴豆醛的摩尔比为1:0.01?0.16;步骤二、氢化还原硝基得(3R)?3?甲基?5,5?二甲氧基?2?胺基戊酸乙酯,结构式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咯赖氨酸的手性合成方法,以巴豆醛和硝基乙酸乙酯为起始反应物,经过Michael加成、氢化、吡咯环前体的构筑、关环、水解反应后得到吡咯赖氨酸的稳定存在形式一吡咯赖氨酸锂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一锅法合成(3R)-3-甲基-5,5-二甲氧基-2-硝基戊酸乙酯,结构式如(I ) a.在-10-20°〇下,将巴豆醛、硝基乙酸乙酯、(2幻-2-[双[3,5-双(三氟甲基)苯基][(三甲基硅酯)氧基]甲基]-吡咯烷和苯甲酸在甲苯中反应30-100 h, b.加入甲醇、原甲酸三甲酯和一水合对甲苯磺酸,在0-50°C下反应30-100 h,提纯,即得化合物(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吡咯赖氨酸的手性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中的巴豆醛、硝基乙酸乙酯、(2S)-2-[双[3,5-双(三氟甲基)苯基][(三甲基硅酯)氧基]甲基]-吡咯烷、苯甲酸、原甲酸三甲酯与一水合对甲苯磺酸的摩尔比为.1:1:0.01:0.01:2. 08:0. 05,所述甲苯与巴豆醛的摩尔比为1:0. 76,所述甲醇与巴豆醛的摩尔比为1:0. 04 ; 所述步骤一中的步骤a的反应条件是在O °C下搅拌60 h; 所述步骤一中的步骤b的反应条件是步骤a完成后升至室温搅拌35 h。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吡咯赖氨酸的手性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化合物(I )和雷尼镍的质量比为I. 3:1,充入氢气压70 atm,加热至70 1,反应2.5 h。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吡咯赖氨酸的手性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化合物(II)与Boc2O, NaHCO3、NaOH、(S)-6-胺基-2-三氟乙酰胺基_己酸甲酯、EDCI、HOBt、DIPEA 和二氯甲烷的摩尔比为 1:1. 1:1. 01:5:1:1:1:3:88. 3。5.根据权利要求I或...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