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678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属于车辆行走系统。由车架及其组合刚性体、平衡杆、左连杆、右连杆、左支杆、右支杆、左车轮轴、右车轮轴、底盘、左车轮及右车轮组成,车辆底盘在行走、作业过程中,车轮承载接触地面,左支杆、右支杆分别相对车架移动,使平衡杆与车架形成一定的角度,实现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车辆底盘在平坦地面或横坡行走、作业过程中均可保持底盘的自适应性横向水平调节,满足丘陵山地农用动力底盘植保、收获、运输等作业任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属于车辆行走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农用车辆自动调节横向水平的底盘,以便满足丘陵山地农用动力底盘运输、作业要求。
技术介绍
我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面积2/3,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经济和特色作物产量占总量50%以上,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丘陵山区适龄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农民对适宜丘陵山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需求日趋迫切;研究适用于丘陵山地的新型机械化生产技术,攻克机具通过性、适应性、经济性差等难题,开发适合丘陵山地行走、农药和肥料运输、果实采摘收集作业和运输等适应多种田间作业需要的通用底盘,为加快丘陵山地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丘陵山地农业动力机械主要以拖拉机为主,其底盘一般为轮式和履带式, 主要有普通拖拉机四轮底盘、履带式底盘、手扶拖拉机以及微耕机两轮底盘等,都不具备车辆底盘自动调节水平功能,难以满足丘陵山地农用动力底盘完成植保、收获、运输等作业任务要求。农用动力底盘上设置有车厢可以实现果实采摘收集作业和货物运输,底盘上设置有相应的其它设备可以实现植保、收获等作业任务,丘陵山地农用动力底盘作业、行使路线选择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①.沿丘陵山地纵向坡度方向通行,即纵坡行走,由车辆底盘直接上坡或下坡行走,要求车辆底盘具备自动调节纵向水平功能,实现农用动力底盘在丘陵山地完成植保、收获、运输等作业任务.沿丘陵山地等高线方向通行,以螺旋式上升或下降,即横坡行走,要求车辆底盘自动调节横向水平功能,以便完成农用动力底盘在丘陵山地行走、作业任务。对于横坡行走,研制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对于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实现农用动力底盘在丘陵山地横坡行走、作业过程中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以便满足丘陵山地农用动力底盘植保、收获、运输等作业任务。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车架I的中垂线上设置有中支臂 103、两侧以中支臂103对称设置有左滑道101和右滑道102,左滑道101和右滑道102的滑动方向与中支臂103平行,由车架I、左滑道101、右滑道102和中支臂103在同一车架平面内固连成刚性体,平衡杆2的中点与中支臂103上端转动连接,平衡杆2的两端点分别与左连杆3、右连杆4转动连接,左支杆5移动连接于左滑道101内、左支杆5的上端与左连杆3 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左支杆5的下端与左车轮轴7垂直固连,左车轮轴7的轴线位于车架平面内,左车轮10转动连接于左车轮轴7上,右支杆6移动连接于右滑道102内、右支杆6的上端与右连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右支杆6的下端与右车轮轴8垂直固连,右车轮轴8的轴线位于车架平面内,右车轮11转动连接于右车轮轴8上,左连杆3与右连杆4长度相等, 左支杆5与右支杆6长度相等,左车轮轴7与右车轮轴8长度相等,左车轮10与右车轮11 相同,形成一组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如图I所示);两组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按照给定的车辆轴距通过各自的车架I前、后分别固连在底盘9的同一水平面上, 保持底盘9的水平面与前、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中的两车架平面垂直,且前、 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具有同一车辆纵向中央平面,形成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车辆底盘在行走、作业过程中,车轮承载接触地面,左支杆5、右支杆6分别相对车架I移动,使平衡杆2与车架I形成一定的角度,实现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上述的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中,车辆底盘在平坦地面行走、作业过程中,四个车轮承载接触地面,平衡杆2与车架I平行,保持车辆底盘处于水平状态,如图2所示;车辆底盘在横坡行走、作业过程,四个车轮承载接触地面,左支杆5通过左滑道101、右支杆6通过右滑道102分别相对车架I移动,使平衡杆2绕中支臂103摆动,平衡杆2与车架I形成一与坡度成比例的夹角,仍然保持车辆底盘处于水平状态,如图4、6所示;车辆底盘在平坦地面或横坡行走、作业过程中均可实现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当横坡坡度变大时平衡杆2与车架I的夹角变大,当横坡坡度变小时平衡杆2与车架I的夹角相应变小,当平坦地面行走、作业时平衡杆2与车架I平行,无论车辆底盘在平坦地面或横坡行走、作业过程中均可保持底盘的自适应性横向水平调节;由于车架I上左滑道101与右滑道102距离不变,且前、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中的两车架I在底盘9上相对位置固定, 因此车辆底盘在行走、作业过程中轮距、轴距始终保持不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使车辆底盘在平坦地面或横坡行走、作业过程中均可实现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满足丘陵山地农用动力底盘植保、收获、运输等作业任务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机构简图2为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配置原理图3为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内侧横坡行走机构简图4为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内侧横坡行走工作原理图5为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外侧横坡行走机构简图6为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外侧横坡行走工作原理图。其中,I :车架;101 :左滑道;102 :右滑道;103 :中支臂;2 :平衡杆;3 :左连杆;4 右连杆;5 :左支杆;6 :右支杆;7 :左车轮轴;8 :右车轮轴;9 :底盘;10 :左车轮;11 :右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I所示的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机构简图,包含车架I及其组合刚性体、平衡杆2、左连杆3、右连杆4、左支杆5、右支杆6、左车轮轴7、右车轮轴8、左车轮10及右车轮11组成,车架I的中垂线AB上设置有中支臂103、两侧以中支臂103对称设置有左滑道101和右滑道102,左滑道101和右滑道102的滑动方向与中支臂103平行,由车架I、左滑道101、右滑道102和中支臂103在同一车架平面AB⑶内固连成刚性体,平衡杆2的中点与中支臂103上端B点转动连接,平衡杆2的两端点分别与左连杆3、右连杆4转动连接,左支杆5移动连接于左滑道101内、左支杆5的上端与左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左支杆5的下端与左车轮轴7垂直固连,左车轮轴7的轴线位于车架平面AB⑶内,左车轮10转动连接于左车轮轴7上,左车轮10转动平面垂直于车架平面AB⑶;右支杆6移动连接于右滑道102内、右支杆6的上端与右连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右支杆6的下端与右车轮轴8垂直固连,右车轮轴8的轴线位于车架平面AB⑶内,右车轮11转动连接于右车轮轴8上,右车轮11转动平面垂直于车架平面AB⑶;左连杆3与右连杆4长度相等,左支杆5与右支杆6长度相等,左车轮轴7与右车轮轴8长度相等,左车轮10与右车轮11相同,形成一组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两组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按照给定的车辆轴距前后布置在底盘9上,底盘9分别与前、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中的车架I固连在底盘9的同一水平面上,保持底盘9的水平面与前、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中的两车架平面ABCD垂直,且前、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具有同一车辆纵向中央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的中垂线上设置有中支臂(103)、两侧以中支臂(103)对称设置有左滑道(101)和右滑道(102),左滑道(101)和右滑道(102)的滑动方向与中支臂(103)平行,由车架(1)、左滑道(101)、右滑道(102)和中支臂(103)在同一车架平面内固连成刚性体,平衡杆(2)的中点与中支臂(103)上端转动连接,平衡杆(2)的两端点分别与左连杆(3)、右连杆(4)转动连接,左支杆(5)移动连接于左滑道(101)内、左支杆(5)的上端与左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左支杆(5)的下端与左车轮轴(7)垂直固连,左车轮轴(7)的轴线位于车架平面内,左车轮(10)转动连接于左车轮轴(7)上,右支杆(6)移动连接于右滑道(102)内、右支杆(6)的上端与右连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右支杆(6)的下端与右车轮轴(8)垂直固连,右车轮轴(8)的轴线位于车架平面内,右车轮(11)转动连接于右车轮轴(8)上,左连杆(3)与右连杆(4)长度相等,左支杆(5)与右支杆(6)长度相等,左车轮轴(7)与右车轮轴(8)长度相等,左车轮(10)与右车轮(11)相同,形成一组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两组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按照给定的车辆轴距通过各自的车架(1)前、后分别固连在底盘(9)的同一水平面上,保持底盘(9)的水平面与前、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中的两车架平面垂直,且前、后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机构具有同一车辆纵向中央平面,车辆底盘在行走、作业过程中,车轮承载接触地面,左支杆(5)、右支杆(6)分别相对车架(1)移动,平衡杆(2)与车架(1)形成一定的角度,实现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底盘横向水平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I)的中垂线上设置有中支臂(103)、两侧以中支臂(103)对称设置有左滑道(101)和右滑道(102),左滑道(101)和右滑道(102)的滑动方向与中支臂(103)平行,由车架(I)、左滑道(101)、右滑道(102)和中支臂(103)在同一车架平面内固连成刚性体,平衡杆(2)的中点与中支臂(103)上端转动连接,平衡杆(2 )的两端点分别与左连杆(3 )、右连杆(4 )转动连接,左支杆(5 )移动连接于左滑道(101)内、左支杆(5)的上端与左连杆(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左支杆(5)的下端与左车轮轴(7)垂直固连,左车轮轴(7)的轴线位于车架平面内,左车轮(10)转动连接于左车轮轴(7)上,右支杆(6)移动连接于右滑道(102)内、右支杆(6)的上端与右连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右支杆(6)的下端与右车轮轴(8)垂直固连,右车轮轴(8)的轴线位于车架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军宣佳敏刘平义张淑敏李海涛张绍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