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423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壳体以及封装在其中的LED光源、传感器、镜头组件、镜头罩和电池,所述镜头罩设于镜头组件外围,所述LED光源分布安装于所述镜头罩的四周,所述电池与LED光源连接,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胶囊内窥镜采用充电电池替换一次电池,充电电池的放电能力更大,且对于容量相等的充电电池和一次电池相比较,充电电池的重量更轻,使得胶囊内窥镜的整体重量较轻,随之提升了其在液体中的浮力,使之在液体中漂浮更为轻质,提高其流动效率。同时,由于其放电能力更强,使得胶囊内窥镜的使用寿命更持久,从而延长了其在人体内的可监控时间,以帮助确认胶囊内窥镜在人体中是否滞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囊内窥镜,特别是指具有充电电池的胶囊内窥镜。
技术介绍
胶囊式内窥镜是医学发展的科技新产品,其日渐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上各种病症的临床诊断,采用无痛无创伤的监测诊断,口服后进入人体胃或肠道中,通过其镜头组件近距离拍摄其内部的胃或肠壁状况,以进行临床诊断,减轻患者的临床痛苦。然而,现有的胶囊内窥镜的电池都是采用一次电池,在未服用时,由于长时间的置放,胶囊内窥镜中的电池电量有所损耗,当服用后,胶囊内窥镜进入体内,由于电池电量的下降,有可能导致检测信号较弱,或无法接收和反馈至外部检测仪器上,既难于对肠道或胃壁面的状况进行监测,也难于通过信号反馈检测出其是否在体内滞留,这样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里负担。并且,一次电池重量较大,使得整个胶囊内窥镜的重量较大,影响其在胃或肠道中的浮力,流动不能顺畅,则易引起其在胃或肠道中的滞留。因此,提供一种重量轻、放电效能大、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电电池的胶囊内窥镜,既提高放电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减轻了其自身重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壳体以及封装在其中的LED光源、传感器、镜头组件、镜头罩和电池,所述镜头罩设于镜头组件外围,所述LED光源分布安装于所述镜头罩的四周,所述电池与LED光源连接,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为镍镉、镍氢或锂电池。优选地,所述胶囊壳体内侧上设有充电焊点,所述电池通过电源正极线和电源负极线分别与充电焊点电连接。优选地,所述胶囊壳体内设有导电过孔钉,所述胶囊的内壁和外壁涂有金属镀层, 所述导电过孔钉联通胶囊内外壁的金属镀层,所述充电焊点设于胶囊内壁的金属镀层上。 所述金属镀层为镀金层、镀银层或镀铜层。所述充电焊点之间的间距为3-8mm ;所述电池的容量范围为20mAh-30mAh ;所述电池的重量范围为O. 6g-0. 8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内窥镜采用充电电池替换一次电池,充电电池的放电能力更大,且对于容量相等的充电电池和一次电池相比较,充电电池的重量更轻,使得胶囊内窥镜的整体重量较轻,随之提升了其在液体中的浮力,使之在液体中漂浮更为轻质, 提高其流动效率。同时,可在服用前对其进行充电,以使其满电量开始使用,由于其放电能力更强,使得胶囊内窥镜的使用寿命更持久,从而延长了其在人体内的可监控时间,以帮助确认胶囊内窥镜在人体中是否滞留,这样,可有效保障其在体内的信号反馈强度以及对其滞留的检测。并通过在胶囊内壁上布设充电触点和金属涂层,解决了充电的问题,简单易操作。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的截面剖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的胶囊壁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100,包括胶囊壳体I以及封装在其中的LED光源2、传感器3、镜头组件4、镜头罩5和电池6,所述镜头罩5设于镜头组件4外围,所述LED光源2分布安装于所述镜头罩5的四周,所述电池6与LED光源2连接。其中,所述电池6为充电电池,可选镍氢、镍镉、锂电池等常规的充电电池。采用充电电池替代现有的一次电池,不是简单的替换,不仅提升了电池的放电能力,且降低了其重量,从而提高了胶囊内窥镜在液体中的浮力。结合参照图2和图3所示,为了解决充电电池如何充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内窥镜,所述胶囊壳体I内侧上设有充电焊点12,所述电池6通过电源正极线60和电源负极线 62分别与充电焊点12电连接。所述胶囊壳体I内设有导电过孔钉64,所述胶囊的内壁101 和外壁102涂有金属镀层66,所述导电过孔钉64联通胶囊内外壁的金属镀层66,所述充电焊点12设于胶囊内壁的金属镀层66上。电池6通过电源正极线60和电源负极线62分别与充电焊点12电连接,所述充电焊点12焊接于胶囊内壁101的金属镀层66上,通过正负极的充电探针与胶囊外壁102的金属涂层接触,通过导电过孔钉64连通胶囊内外壁的金属镀层66,当采用充电探针进行充电时,通过金属镀层66、导电过孔钉64、充电焊点12和电源正负极线向电池进行充电。为了防止充电焊点12与胶囊壳体I接触反应,所述充电焊点12的表面镀惰性金属,所述惰性金属优选镀金层、镀银层或镀铜层。所述充电电池为镍镉、镍氢或锂电池。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充电焊点之间的间距为3-8mm,优选间距为5mm。可说明所述电池的容量范围20mAh-30mAh和重量范围O. 6g_0. 8g,电池的优选值应为重量越轻,容量越大越利于胶囊系统的工作。本专利技术的胶囊内窥镜采用充电电池替换一次电池,充电电池的放电能力更大,且对于容量相等的充电电池和一次电池相比较,充电电池的重量更轻,使得胶囊内窥镜的整体重量较轻,随之提升了其在液体中的浮力,使之在液体中漂浮更为轻质,提高其流动效率。同时,可在服用前对其进行充电,以使其满电量开始使用,由于其放电能力更强,使得胶囊内窥镜的使用寿命更持久,从而延长了其在人体内的可监控时间,以帮助确认胶囊内窥镜在人体中是否滞留,这样,可有效保障其在体内的信号反馈强度以及对其滞留的检测。并通过在胶囊内壁上布设充电触点和金属涂层,解决了充电的问题,简单易操作。权利要求1.ー种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壳体以及封装在其中的LED光源、传感器、镜头组件、镜头罩和电池,所述镜头罩设于镜头组件外围,所述LED光源分布安装于所述镜头罩的四周,所述电池与LED光源连接,其特征在干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壳体内侧上设有充电焊点,所述电池通过电源正极线和电源负极线分别与充电焊点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壳体内设有导电过孔钉,所述胶囊的内壁和外壁涂有金属镀层,所述导电过孔钉联通胶囊内外壁的金属镀层,所述充电焊点设于胶囊内壁的金属镀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镀层为镀金层、镀银层或镀铜层。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为镍镉、镍氢或锂电池。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焊点之间的间距为3_8mm。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容量范围为20mAh-30mAho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重量范围为O. 6g-0. 8g。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壳体以及封装在其中的LED光源、传感器、镜头组件、镜头罩和电池,所述镜头罩设于镜头组件外围,所述LED光源分布安装于所述镜头罩的四周,所述电池与LED光源连接,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胶囊内窥镜采用充电电池替换一次电池,充电电池的放电能力更大,且对于容量相等的充电电池和一次电池相比较,充电电池的重量更轻,使得胶囊内窥镜的整体重量较轻,随之提升了其在液体中的浮力,使之在液体中漂浮更为轻质,提高其流动效率。同时,由于其放电能力更强,使得胶囊内窥镜的使用寿命更持久,从而延长了其在人体内的可监控时间,以帮助确认胶囊内窥镜在人体中是否滞留。文档编号A61B1/00GK102973232SQ20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充电的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壳体以及封装在其中的LED光源、传感器、镜头组件、镜头罩和电池,所述镜头罩设于镜头组件外围,所述LED光源分布安装于所述镜头罩的四周,所述电池与LED光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伟孙平程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资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