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再生植株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332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棉花再生植株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栽培目的棉花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去除目的棉花植株的茎尖、枝叶和须根,保留1-2根白色的须根或保留须根基部,得到主干;再沿所述主干靠近根部的第一个节处断开,保留带有根部的主干第一节,得到待继代培养的植株;2)将待继代培养的植株在再生植株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3)将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经过炼苗、移栽,移栽后棉花植株;所述目的棉花植株为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栽培棉花再生植株的,可大大提高棉花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有助于提高棉花的遗传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棉花是纺织工业、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转基因棉花是最早实现商业化种植的作物之一。2011年,转基因棉花在全球的种植面积达到2470万公顷,占棉花总面积3000万公顷的80%以上。利用生物技术将优良性状基因转入棉花中,可打破物种界限,扩大基因资源。目前,通过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微弹轰击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是借助于天然农杆菌对植物伤口感染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的能力改进而成的一种生物学技术。棉花的遗传转化大都采用改进后的根癌农杆菌(含有Ti质粒),但不同菌株对不同棉花品种的亲和力也不一样,直接影响转化效率。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所适用的外植体非常广泛,包括叶片、茎段、胚轴、叶柄、子叶、幼胚、愈伤组织或成熟种子,但在棉花上最常用的为下胚轴。微弹轰击法又叫基因枪转化法,利用动力将包裹DNA的微粒加速后直接射入受体细胞中,使得外源DNA能与细胞遗传物质相接触,进而整合到基因组中。微弹轰击时常用的受体是茎尖分生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花粉管通道法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初周光宇提出的。最初主要是通过注射将构建的重组基因或质粒注入子房中。后来进一步发展成柱头涂抹法和花粉携带法。这些棉花转化方法都获得了成功。但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仍是农杆菌介导的转发方法,获得了多个生产中应用的转化事件。它具有以下特点转化机理较为清楚,转化的外源DNA片段可长达50kb,外源基因以单拷贝或低拷贝形式整合到染色体上,遗传稳定性好。但应用该方法需要先建立完整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目前还只在珂字棉的部分品种上建立起来,并且耗时长,转化效率较低。提闻再生的抗性植株的移栽效率将有助于提闻棉花的遗传转化效率。目如主要是通过直接生根后炼苗移栽的方法,或者通过嫁接的方法进行移栽。嫁接的方法技术性强,对操作者的要求比较高。而通过直接生根后炼苗来移栽,容易造成大量抗性苗移栽不成功,因为在长时间的组织培养、抗性筛选和分化过程中,许多再生植株变得生长能力弱,根系不发达,甚至玻璃化。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提高移栽效率的方法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栽培目的棉花植株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先去除目的棉花植株的茎尖、枝叶和须根,保留1-2根白色的须根或保留须根基部,得到主干;再沿所述主干靠近根部的第一个节处断开,保留带有根部的主干第一节,得到待继代培养的植株;2)将所述待继代培养的植株在再生植株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得到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3)将所述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经过炼苗、移栽,得到移栽后棉花植株;所述目的棉花植株为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上述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继代培养为继代培养1-2次。上述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再生植株继代培养基为含有终浓度为O. lmg/1 NAA 的MSB固体培养基。MSB固体培养基配方如实施例中所示。上述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温度33°C光培养16小时、温度25°C暗培养8小时;上述光培养的光照强度具体为2000LUX。上述方法中,所述移栽包括如下步骤I)将经过炼苗的植株移入装有土壤的容器中,再套袋或者覆盖保鲜膜保湿一周;2)将经过I)处理的植株去除袋或者保鲜膜,培养,得到移栽后棉花植株。上述方法中,所述土壤为育苗基质(润坤牌,大森林花卉市场购买)与1/2体积蛭石混合而成。上述方法中,所述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组织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或者通过微弹轰击法介导的组织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上述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组织培养的方法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按照实施例I的一进行;上述通过微弹轰击法介导的组织培养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按照实施例2的一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证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移栽棉花再生植株,可大大提高棉花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有助于提高棉花的遗传转化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MSB培养基中的组分如表I所示,液体MSB培养基为将表I的溶质按所示的终浓度均溶于水,并添加葡萄糖至终浓度30克/I配制得到。固体MSB培养基是在液体MSB培养基中添加固化剂phytagel至终浓度2. 5g/l。权利要求1.一种栽培目的棉花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去除目的棉花植株的茎尖、枝叶和须根,保留1-2根白色的须根或保留须根基部,得到主干;再沿所述主干靠近根部的第一个节处断开,保留带有根部的主干第一节,得到待继代培养的植株; 2)将所述待继代培养的植株在再生植株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得到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 3)将所述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经过炼苗、移栽,得到移栽后棉花植株; 所述目的棉花植株为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继代培养为继代培养1-2次。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再生植株继代培养基为含有终浓度为O. lmg/1 NAA的MSB固体培养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温度33°C光培养16小时、温度25°C暗培养8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栽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经过炼苗的植株移入装有土壤的容器中,再套袋或者覆盖保鲜膜保湿一周; 2)将经过I)处理的植株去除袋或者保鲜膜,培养,得到移栽后棉花植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壤为育苗基质与1/2体积蛭石混合的土壤。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栽培目的棉花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去除目的棉花植株的茎尖、枝叶和须根,保留1-2根白色的须根或保留须根基部,得到主干;再沿所述主干靠近根部的第一个节处断开,保留带有根部的主干第一节,得到待继代培养的植株;2)将待继代培养的植株在再生植株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3)将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经过炼苗、移栽,移栽后棉花植株;所述目的棉花植株为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实验证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栽培棉花再生植株的,可大大提高棉花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有助于提高棉花的遗传转化效率。文档编号A01H4/00GK102972297SQ20121051852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志兴, 唐巧玲, 王旭静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栽培目的棉花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去除目的棉花植株的茎尖、枝叶和须根,保留1?2根白色的须根或保留须根基部,得到主干;再沿所述主干靠近根部的第一个节处断开,保留带有根部的主干第一节,得到待继代培养的植株;2)将所述待继代培养的植株在再生植株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得到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3)将所述再次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经过炼苗、移栽,得到移栽后棉花植株;所述目的棉花植株为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的再生棉花植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兴唐巧玲王旭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