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白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3320 阅读:1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白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所用专用培养基由种子萌发培养基1/2MS+6-BA1.0mg/L+NAA0.75mg/L+椰子汁20%+蔗糖30g/L+琼脂粉8g/L、增殖培养基MS+6-BA1.0mg/L+KT3.0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生根培养基MS+NAA0.5mg/L+蔗糖20g/L+琼脂粉8g/L组成,按以下步骤进行:A.白及种子无菌萌发;B、增殖培养;C、生根培养和抗逆诱导;D、炼苗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生根阶段加入SA0.3g/L+CTS2g/L的自制诱抗剂10ml/L,使其在生根培养的同时诱导组培苗的抗逆性,增强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提高苗的移栽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组培育苗
,具体说涉及。
技术介绍
mkQBletilla striata (Thunb. )Rchb. f.)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假伤出血、疮疡肿毒、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病症,在我国民间作为药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为多种中成药的原料。另外工业上用作染布的粘合剂、在卷烟生产中用白及作粘合剂卷制烟条,在美容上用作护肤化妆品的原料,此外,白及花色艳丽,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近年来,由于白及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引起人们的关注,野生白及遭到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已被《中国植物红皮书一稀有濒危植物》第I册收录,同时也被写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种类。白及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传统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但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而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远较分株繁殖快捷高效。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展了白及组培快繁的研究,但实验证明白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非常低,未能使组培快繁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在生根阶段加入自制诱抗剂,使其在生根培养的同时诱导组培苗的抗逆性,增强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提闻苗的移栽成活率。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为组织培养方法,所用专用培养基由种子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组成,其中 种子萌发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l/2MS+6-BA I. Omg/L+NAA 0. 75mg/L+椰子汁20%+蔗糖30g/L+琼脂粉8g/L ; 增殖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MS+6-BA I. Omg/L + KT 3. O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 ; 生根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MS+NAA0. 5mg/L+蔗糖20g/L+琼脂粉8g/L ; ,按以下步骤进行 A.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将采摘来的未开裂蒴果用自来水冲洗30min,然后用洗衣粉浸泡2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3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无菌水冲洗2-3次,再置于次氯酸钠溶液中12分钟,期间不断搅拌,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浸泡在无菌水中待用;用无菌的解剖刀将已消毒的白及蒴果切开,将白及种子接种在上述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中,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 lx,温度21 士 2°C的培养室;接种一星期后,种子萌发为肉眼可见的白色原球茎,两星期后白色原球茎膨大变绿,萌发率可达到99%以上;B、增殖培养培养45天待种子苗长到2-3cm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种子苗取出,采用直立插入的方法转接到上述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lx,温度21 士 2°C的培养室。两个月后,增殖倍率达到5 ; C、生根培养和抗逆诱导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白及无根苗取出,采用直立插入的方式接种到上述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中同时加有自制诱抗剂10ml/L,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为30001X,温度为21 士 2°C的培养室;两个月后,平均每株生根数可达到2-4条;所述自制诱抗剂的配方配比为SA 0.3 g/L + CTS 2 g/L ; D、炼苗移栽从培养室取出培养瓶,置于炼苗室常温适应3d,旋松盖子2d,然后开盖适应3d ;炼苗完成后,洗干净白及根部的琼脂,移栽到盛有松针土的花盆中;花盆周围摆上装满水的盆或敞口瓶以保持周围环境的湿度,移栽后精心管理,每天早晚叶面喷水;2周后可观察到叶片返青,继续培养35天后可见到新叶开始生长,表明移栽的苗已经成活。 与现有技术相比,常规培养的白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非常低,仅为20%,本专利技术在生根阶段加入自制诱抗剂,使其在生根培养的同时诱导组培苗的抗逆性,增强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提高苗的移栽成活率,这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点。通过本专利技术培养的组培苗,其移栽成活率可达63%,提高了 43个百分点,是原成活率的3. 15倍,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确实有效。附图说明图I是处理A苗和处理B苗在PEG胁迫下的相对含水量; 图2是处理A苗和处理B苗在PEG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的说明。,为组织培养方法,所用专用培养基由种子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组成。培养基筛选 首先,种子萌发培养基的选择 选择基本培养基、6-BA、NAA、椰子汁四个因素,分别设定3个水平(见表1),采用L9(34)正交表(见表2)进行正交试验以考察白及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基。各组培养基均添加30g/L蔗糖和8g/L琼脂,pH值为5. 8。表I白及种子萌发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表权利要求1. ,其特征是为组织培养方法,所用专用培养基由种子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组成,其中 种子萌发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1/2MS+6-BA l.Omg/L+NAA O. 75mg/L+椰子汁20%+蔗糖30g/L+琼脂粉8g/L ; 增殖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MS+6-BA I. Omg/L + KT 3. O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 ; 生根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MS+NAA O. 5mg/L+蔗糖20g/L+琼脂粉8g/L ; 按以下步骤进行 A、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将采摘来的未开裂蒴果用自来水冲洗30min,然后用洗衣粉浸泡2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3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无菌水冲洗2-3次,再置于次氯酸钠溶液中12分钟,期间不断搅拌,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浸泡在无菌水中待用;用无菌的解剖刀将已消毒的白及蒴果切开,将白及种子接种在所述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中,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 lx,温度21 士 2°C的培养室;接种一星期后,种子萌发为肉眼可见的白色原球茎,两星期后白色原球茎膨大变绿; B、增殖培养培养45天待种子苗长到2-3cm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种子苗取出,采用直立插入的方法转接到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lx,温度21 士 2°C的培养室;两个月后,增殖倍率达到5 ; C、生根培养和抗逆诱导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白及无根苗取出,采用直立插入的方式接种到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中同时加有自制诱抗剂10ml/L,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 lx,温度21 士 2°C的培养室;两个月后,生根数可达2-4条/株; 所述自制诱抗剂的配方配比为SA 0.3 g/L + CTS 2 g/L; D、炼苗移栽从培养室取出培养瓶,置于炼苗室常温适应3d,旋松盖子2d,然后开盖适应3d ;炼苗完成后,洗干净白及根部的琼脂,移栽到盛有松针土的花盆中;花盆周围摆上装满水的盆或敞口瓶以保持周围环境的湿度,移栽后精心管理,每天早晚叶面喷水;2周后可观察到叶片返青,继续培养35天后可见到新叶开始生长,表明移栽的苗已经成活。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用专用培养基由种子萌发培养基1/2MS+6-BA1.0mg/L+NAA0.75mg/L+椰子汁20%+蔗糖30g/L+琼脂粉8g/L、增殖培养基MS+6-BA1.0mg/L+KT3.0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白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是:为组织培养方法,所用专用培养基由种子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组成,其中:种子萌发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1/2MS+6?BA?1.0mg/L+NAA?0.75mg/L+椰子汁20%+蔗糖30g/L+琼脂粉8g/L;增殖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MS+6?BA?1.0mg/L?+?KT?3.0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生根培养基的配方配比为:MS+NAA?0.5mg/L+蔗糖20g/L+琼脂粉8g/L;按以下步骤进行:A.?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将采摘来的未开裂蒴果用自来水冲洗30min,然后用洗衣粉浸泡20min,再用自来水冲洗3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无菌水冲洗2?3次,再置于次氯酸钠溶液中12分钟,期间不断搅拌,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浸泡在无菌水中待用;用无菌的解剖刀将已消毒的白及蒴果切开,将白及种子接种在所述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中,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1x,温度21士2oC的培养室;接种一星期后,种子萌发为肉眼可见的白色原球茎,两星期后白色原球茎膨大变绿;B、增殖培养:培养45天待种子苗长到2?3cm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种子苗取出,采用直立插入的方法转接到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1x,温度21士2oC的培养室;两个月后,增殖倍率达到5;C、生根培养和抗逆诱导: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白及无根苗取出,采用直立插入的方式接种到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中同时加有自制诱抗剂10ml/L,培养于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1x,温度21士2oC的培养室;两个月后,生根数可达2?4条/株;所述自制诱抗剂的配方配比为:SA?0.3?g/L?+?CTS?2?g/L;D、炼苗移栽:从培养室取出培养瓶,置于炼苗室常温适应3d,旋松盖子2d,然后开盖适应3d;炼苗完成后,洗干净白及根部的琼脂,移栽到盛有松针土的花盆中;花盆周围摆上装满水的盆或敞口瓶以保持周围环境的湿度,移栽后精心管理,每天早晚叶面喷水;2周后可观察到叶片返青,继续培养35天后可见到新叶开始生长,表明移栽的苗已经成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宁王定景张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