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举式反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221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举式反相器。该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反相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负载较大时也能控制该反相器的自发热,使得可以输出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举式反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反相器;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源极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LK1),漏极与第一NMOS管(N1)的漏极、第三PMOS管(P3)的源极、第二PMOS管(P2)的栅极和第三NMOS管(N3)的漏极连接,栅极与第四PMOS管(P4)的源极、第六NMOS管(N6)的漏极、第二PMOS管(P2)的漏极、第四NMOS管(N4)的漏极连接;第二PMOS管(P2)的源极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LK1);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LK1),负极端与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第四PMOS管(P4)的栅极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漏极与第一NMOS管(N1)的源极、第二NMOS管(N2)的栅极连接;第四PMOS管(P4)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第六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LK1);第二NMOS管(N2)的漏极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LK2),源极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第三NMOS管(N3)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第一输入端(IN1);第四NMOS管(N4)的源极接地,栅极连接第二输入端(IN2);第五NMOS管(N5)的漏极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LK2),源极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第六NMOS管(N6)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LK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纪云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单点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