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模块,具有可由其内部可控硅控制其通断的两个驱动端;以及受一光耦控制其可控硅导通的两个控制端;该控制模块还有外接一偏置电源的两个偏置端;该驱动端的一端连接于电机上不同转速对应的定子连接端,并且该电机驱动电源的一端连接该电机上的公共端,该驱动电源另一端连接该驱动端的另一端。通过光耦实现对电机不同转速的切换选通,并且,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完全隔离,所以可以实现高低压的完全隔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采用光耦控制的控制模块电路较简单,元器件少,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器领域的高、低压隔离式的电机控制电路。技术背景在家用电器领域,传统控制电动机转速的方式,包括采用档位开关的方式、无隔离的可控硅控制以及继电器控制等,这些方式结构简单,控制有效,但由于用于驱动电机的高压部分和用于控制电机转速的低压部分没有隔离,所以其安全性不高,对于操作者而言具有安全隐患。鉴于此,为解决安全问题,一些采用专用集成电路作为控制器设计的可控硅控制电路相相继出现,使电路的高、低压部分得到隔离,同时保留多路可控硅灵活控制电机转速的特点。这类电路解决了隔离的问题,但由于使用了专用控制集成电路,其电路成本相对较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常见电机转速控制电路具有安全隐患、带隔离的控制电路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具有可由其内部可控硅控制其通断的两个驱动端;以及受一光耦控制其可控硅导通的两个控制端;该控制模块还有外接一偏置电源的两个偏置端;该驱动端的一端连接于电机上不同转速对应的定子连接端,并且该电机驱动电源的一端连接该电机上的公共端,该驱动电源另一端连接该驱动端的另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些优选者,可以按如下方式实现较佳实施例中,该偏置电源包括一次级线圈LI,该次级线圈通过一半波整流二极管D9和滤波电容C5和C6输出至该偏置端。较佳实施例中,该控制模块包括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l和连接其基极的电阻R21、R22,其中R22另一端连接Ql发射极作为该偏置端中的一个,并与该偏置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的可控硅其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于该两个控制端,其控制极通过一电阻R23连接到Ql的集电极;其中,该可控硅的阴极与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作为两个所述的控制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模块具有至少两个,其可控硅阴极所在的该驱动端相互连通;其控制端各自对应的所述光耦,其输入端分别连接可控制所有光耦切换导通的控制电路。较佳实施例中,连接于该电机定子低速端的所述控制模块,其驱动端之间具有相串联的一充电电阻R35和电容C9。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I.通过光耦实现对电机不同转速的切换选通,并且可以实现高低压的完全隔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采用光耦控制的控制模块电路较简单,元器件少,成本低廉。3.便于设 置不同的电机档位方案,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总概览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模块及偏置电源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控制模块10,具有两个驱动端13和14,两个控制端11和12 ;控制端11和12分别连通光耦EL的输出端3和4 ;在光耦EL的控制下,控制模块10可实现驱动端13和14的导通或关断;控制模块10还具有偏置端15和16,该偏置端15和16与偏置电源20连通。驱动端14连接于电机30上不同转速对应的定子连接端,分别是高速端33、中速端34和低速端35 ;该电机30驱动电源的一端连接该电机上的公共端31,该驱动电源另一端32连接驱动端13。实际工作中,偏置电源20提供所有控制模块10的偏置电流,所以,通过对控制端11和12电平的控制,即利用外部控制电路对光耦EL的输入端I和2进行操作,可通过光耦EL实现对电机30不同(高、中、低)转速的切换选通,并且,用作控制电路的光耦EL其输入端I (也即低压端)与用于驱动的控制模块10完全隔离,另一低压端2所接入的地与偏置端15为相互隔离的地,所以可以实现高低压的完全隔离,控制光耦EL的外部控制电路没有安全隐患,同时驱动电机30的高压部分可以完全分离处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而且成本低廉。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0内的偏置电路20包括三极管Ql和连接其基极的电阻R21、R22,其中R22另一端连接Ql发射极作为偏置端15,并与该偏置电源20的正极相连接;可控硅BTl其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于该两个驱动端14和13,其控制极通过一电阻R23连接到Ql的集电极;该可控硅BTl的阴极与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作为控制端11和12。可见,这种带偏置电路的控制模块10其结构简单,元件数量很少,与光耦EL的低压端I和2隔离效果好。本实施例中,偏置电源20为一独立的电源电路,其包括一次级线圈LI,该次级线圈LI通过一半波整流二极管D9和滤波电容C5和C6输出至该偏置端15和16。可见,该偏置电源结构简单,直接从电源变压器中利用次级线圈LI作为其电源供应,结构简单。在图I中所示的三个控制模块10,与电机30低速端35连接者如图2所示,其驱动端13和14之间具有相串联的一充电电阻R35和电容C9 ;而其他控制模块者的驱动端之间无此设定。所有的驱动模块10其可控硅阴极所在的驱动端13相互连通;其控制端11和12各自对应的光耦EL其输入端I和2,分别通过Rll连接控制电路(未标示),在外部的此控制电路控制下,所有光耦EL切换导通,所以实现了电机30各个速度档位的切换工作。针对不同的电机方案,每一路速度档位,直接增加控制模块10即可,本电路的扩展性较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具有可由其内部可控硅控制其通断的两个驱动端;以及受一光耦控制其可控硅导通的两个控制端;该控制模块还有外接一偏置电源的两个偏置端; 该驱动端的一端连接于电机上不同转速对应的定子连接端,并且该电机驱动电源的一端连接该电机上的公共端,该驱动电源另一端连接该驱动端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偏置电源包括一次级线圈LI,该次级线圈通过一半波整流二极管D9和滤波电容C5和C6输出至该偏置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块包括 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l和连接其基极的电阻R21、R22,其中R22另一端连接Ql发射极作为该偏置端中的一个,并与该偏置电源正极连接; 所述的可控硅其阳极与阴极分别连接于该两个控制端,其控制极通过一电阻R23连接到Ql的集电极; 其中,该可控硅的阴极与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作为两个所述的控制端。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具有至少两个,其可控硅阴极所在的该驱动端相互连通;其控制端各自对应的所述光耦,其输入端分别连接可控制所有光耦切换导通的控制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连接于该电机定子低速端的所述控制模块,其驱动端之间具有相串联的一充电电阻R35和电容C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模块,具有可由其内部可控硅控制其通断的两个驱动端;以及受一光耦控制其可控硅导通的两个控制端;该控制模块还有外接一偏置电源的两个偏置端;该驱动端的一端连接于电机上不同转速对应的定子连接端,并且该电机驱动电源的一端连接该电机上的公共端,该驱动电源另一端连接该驱动端的另一端。通过光耦实现对电机不同转速的切换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式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具有可由其内部可控硅控制其通断的两个驱动端;以及受一光耦控制其可控硅导通的两个控制端;该控制模块还有外接一偏置电源的两个偏置端;该驱动端的一端连接于电机上不同转速对应的定子连接端,并且该电机驱动电源的一端连接该电机上的公共端,该驱动电源另一端连接该驱动端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剑寒,王天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