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1690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和场效应管驱动器组;其中,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接收电路相连;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天线相连;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发射电路相连;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天线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减小了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占用空间,有效降低了核磁共振测井仪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石油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适用于裸眼井的测井新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测量任意岩性储集层自由流体渗流体积特性的测井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核磁共振测井具体利用原子核的顺磁性以及原子核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加磁场进行测井。原子核是一具有自旋而且带电的系统,所以原子核旋转产生磁场,该磁场强度和方向可用一组核磁矩的矢量参数来现有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包括隔离电路、泄放电路、天线和大功率场效应管,其中,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分别设置在天线两端独立工作,且隔离电路对应的电路板与泄放电路对应的电路板相互独立;大功率场效应管通过耦合变压器进行控制,即通过变压器耦合的方式控制大功率场效应管的开启或关闭。由于隔离电路、泄放电路和耦合变压器占用空间大,导致核磁共振测井仪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以减小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的占用空间,有效降低核磁共振测井仪的体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和场效应管驱动器组;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接收电路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天线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发射电路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天线相连。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将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集成在一起,减小了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的占用空间,有效降低了核磁共振测井仪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的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针对现有的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占用空间大,提供了 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如图1所示,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和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其中,第一场效应管10的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11的源极相连,第一场效应管10的栅极与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相连,第一场效应管10的漏极与接收电路相连;第二场效应管11的栅极与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相连,第二场效应管11的漏极与天线相连;第三场效应管12的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13的源极相连,第三场效应管12的栅极与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相连,第三场效应管12的漏极与发射电路相连;第四场效应管13的栅极与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相连,第四场效应管13的漏极与天线相连。第一场效应管10的漏极与接收电路通过接收电路接口 7相连;第二场效应管11的漏极与天线通过天线接口 9相连;第三场效应管12的漏极与发射电路通过发射电路接口8相连;第四场效应管13的漏极与天线通过天线接口 9相连。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射电路接口 8连接的发射电路通过天线发射信号时,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同时断开,防止大功率的发射信号直接进入接收电路;当发射信号发射结束后,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保持断开,闭合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使天线中多余的振荡电信号流入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达到泄放天线能量的目的;当泄放天线能量结束后,天线接收回波信号,断开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闭合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以使接收电路接收到回波信号。通过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控制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开启或关闭,使发射电路通过天线发射信号时,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起到隔离发射信号的作用,防止发射信号直接进入接收电路;在发射信号发射结束后、回波信号到来前,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接收天线中多余的振荡电信号起到泄放天线能量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集成在一起,减小了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的占用空间,有效降低了核磁共振测井仪的体积。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场效应管12的漏极与发射电路接口 8通过第一电阻14相连;第四场效应管13的漏极与天线接口 9通过第二电阻15相连;发射电路接口 8和天线接口 9短接。在泄放天线能量过程中闭合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第一电阻14和第二电阻15能够加快天线能量的泄放速度,且第一电阻14和第二电阻15的阻值越小,天线能量泄放越快,第一电阻14和第二电阻15的阻值越大,天线能量泄放越慢,同时,第一电阻14和第二电阻15还能防止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在接收天线能量时被击穿。第三场效应管12的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13的源极接地。如图2所示,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还包括时序控制接口 17和时序控制模块,时序控制接口 17分别与时序控制模块(未示出)和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相连,时序控制模块通过时序控制接口 17和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依据控制时序控制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第三场效应管12、第四场效应管13开启或断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发射电路接口和天线接口短接,实现了发射电路发出的发射信号直接加载到天线,防止发射信号的衰减;同时通过时序控制模块依据控制时序控制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开启或断开,实现了对隔离电路和泄放电路开启或断开的精确控制。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的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包括控制信号驱动器23、第五场效应管19和第六场效应管20,其中,控制信号驱动器23分别与时序控制接口 17、第五场效应管19的栅极和第六场效应管20的栅极相连;第五场效应管19的漏极和第六场效应管20的漏极相连,且第五场效应管19的漏极和第六场效应管20的漏极与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第三场效应管12或第四场效应管13的栅极相连;第五场效应管19的源极接高压,第六场效应管20的源极接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场效应管驱动器组16包括4个如图3所示的结构,每个如图3所示的结构连接第一场效应管10、第二场效应管11、第三场效应管12和第四场效应管13中任意一个场效应管的栅极。控制信号驱动器23通过第三电阻25与第五场效应管19的栅极相连;控制信号驱动器23通过第四电阻26与第六场效应管20的栅极相连;第五场效应管19的栅极和第六场效应管20的栅极通过第五电阻27相连;第五场效应管19的漏极和第六场效应管20的漏极通过第六电阻28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MOS管驱动式隔离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和场效应管驱动器组;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接收电路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天线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发射电路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场效应管驱动器组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天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立志刘伟朱明达冯硕廖广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