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容触发的电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655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容触发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位器至第五电位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可控硅、第一稳压管至第五稳压管、整流器、开关、电感和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由第三电位器、第四电位器和第五电位器组成的分压器,从第五电位器取出反馈电压,叠加在阻容移相交流电压上,形成较强的负反馈,达到稳定调速的目的,转速控制精准,控制灵敏,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阻容触发的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电机控制是指,对电机的启动、加速、运转、减速及停止进行的控制。根据不同电机的类型及电机的使用场合有不同的要求及目的。对于电动机,通过电机控制,达到电机快速启动、快速响应、高效率、高转矩输出及高过载能力的目的。而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采用直接改变电机的电压而达到调速的目的,其调速不精确,控制不灵敏等缺点,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阻容触发的电机控制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位器至第五电位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可控硅、第一稳压管至第五稳压管、整流器、开关、电感和电机,所述开关连接在交流电源的电路上,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可控硅的正极、所述整流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电机的第一端、所述整流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稳压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抽头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和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电机的第二端和所述可控硅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位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至所述第五稳压管之间串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一种阻容触发的电机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由第三电位器、第四电位器和第五电位器组成的分压器,从第五电位器取出反馈电压,叠加在阻容移相交流电压上,形成较强的负反馈,达到稳定调速的目的,转速控制精准,控制灵敏,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至第三电容C3、第一电位器RP1至第五电位器RP5、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变压器T、可控硅SCR、第一稳压管DW1至第五稳压管DW5、整流器DR、开关Q、电感L和电机M,开关Q连接在交流电源AC的电路上,交流电源AC的第一端同时与变压器T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可控硅SCR的正极、整流器DR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交流电源AC的第二端同时与变压器T初级绕组的第二端、电机M的第一端、整流器DR的第二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五稳压管DW5的正极、第五电位器RP5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变压器T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T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一电位器RP1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T次级绕组的抽头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四电位器RP4的滑动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位器RP1的第二端和滑动端连接,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与可控硅SCR的控制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电机M的第二端和可控硅SCR的负极连接,整流器DR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电感L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整流器DR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VD2的负极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位器RP3的第一端、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第一稳压管DW1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位器RP3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位器RP4的第一端和第三电位器RP3的滑动端连接,第四电位器RP4的第二端与第五电位器RP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稳压管DW1至第五稳压管DW5之间串联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由第三电位器RP3、第四电位器RP4和第五电位器RP5组成的分压器,从第五电位器RP5取出反馈电压,叠加在阻容移相交流电压上,形成较强的负反馈,达到稳定调速的目的。调节第一电位器RP1改变电枢电压,达到调速的目的。本技术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第一电阻R1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三电阻R3为500Ω、第四电阻R4为2kΩ、第五电阻R5为27kΩ、第六电阻R6为200Ω、第一电容C1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100uf、第一电位器RP1至第五电位器RP5均为0-27kΩ、第一二极管VD1和第二二极管VD2型号均为IN4001、变压器T为220V变压器、可控硅SCR型号为MCR100-6/0.8A/400V、第一稳压管DW1至第五稳压管DW5型号均为2CW1、整流器DR为四个型号IN4001的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器、开关Q为联动开关、电感L为为直径0.5mm铜芯线绕制内径5mm×5匝而成、电机M为280W电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容触发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位器至第五电位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可控硅、第一稳压管至第五稳压管、整流器、开关、电感和电机,所述开关连接在交流电源的电路上,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可控硅的正极、所述整流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电机的第一端、所述整流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稳压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抽头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和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电机的第二端和所述可控硅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位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至所述第五稳压管之间串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容触发的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位器至第五电位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可控硅、第一稳压管至第五稳压管、整流器、开关、电感和电机,所述开关连接在交流电源的电路上,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可控硅的正极、所述整流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电机的第一端、所述整流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稳压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滑动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的抽头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章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