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电源部和固定部,电源部一侧表面设置有固定部,电源部表面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车载充电器并联地与客车电瓶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为长途客车上乘客的移动设备充电,乘客在旅途过程中,可以根据随身携带的数码设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插孔为其充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长途客车上的旅客在旅途过程中往往会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MP3等数码产品,但是由于数码产品的电量一般难以满足时长超过4小时的长途旅行,乘车途中经常出现手机电量不足的现象。需要提供一种为长途客车上的乘客在乘车过程中随时充电的充电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为长途客车上乘客的移动设备充电的车载充 电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电源部和固定部,电源部一侧表面设置有固定部,电源部表面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车载充电器并联地与客车电瓶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部包括充电器本体和设置于充电器本体表面上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及第三插孔,充电器本体未设置所述固定部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充电器本体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插孔。乘客在旅途过程中,可以根绝随身携带的数码设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插孔为其充电或者作为电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包括对称设置于充电器本体表面两侧的两固定件,固定件为“L”字形,固定部包括支撑片和连接片,支撑片连接充电器本体与连接片。通过固定部支撑并固定充电器本体。通过螺丝穿过螺孔,可将车载充电器固定于包括前座支撑部、前座车座背面以及车厢内壁的不同位置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片上设置有多个螺孔。拧开螺丝就可方便地更换充电器或者改变充电器位置。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载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图I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载充电器。充电器包括电源部10、固定部20,固定部20用于支撑并固定电源部10。电源部10包括充电器本体11、设置于充电器本体11表面上的第一插孔111和第二插孔112以及设置于充电器本体11侧面上的第三插孔1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孔111为两孔插孔,第二插孔112为三孔插孔,第三插孔113为USB接口。充电器本体11上未设置电源部10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固定部20。固定部20包括对称设置于充电器本体11表面两侧的两固定件21,固定件21为“L”字形,包括支撑片211和连接片212,支撑片211连接充电器本体11与连接片212,用以支撑整个充电器本体11。连接片212表面设有两个螺孔213,通过螺丝穿过螺孔213,将车载充电器固定。拧开螺丝就可方便地更换充电器或者改变充电器位置。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螺丝穿过螺孔213,可将车载充电器固定于包括前座支撑部、前座车座背面以及车厢内壁的不同位置上。多个车载充电器并联地与客车电瓶连通,客车电瓶为车载充电器提供电源,乘客在旅途过程中,可以根绝随身携带的数码设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插孔为其充电或者作为电源。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的其他实施例。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部(10)和固定部(20),所述电源部(10)—侧表面设置有所述固定部(20),所述电源部(10)表面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车载充电器并联地与客车电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部(10)包括充电器本体(11)和设置于充电器本体(11)表面上的第一插孔(111)、第二插孔(112)及第三插孔(113),所述充电器本体(11)上未设置所述固定部(20)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插孔(111)和第二插孔(112),所述充电器本体(11) 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插孔(11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0)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充电器本体(11)表面两侧的两固定件(21),所述固定件(21)为“L”字形,所述固定部(20)包括支撑片(211)和连接片(212),所述支撑片(211)连接所述充电器本体(11)与所述连接片(2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212)上设置有多个螺孔(213)。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电源部和固定部,电源部一侧表面设置有固定部,电源部表面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车载充电器并联地与客车电瓶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为长途客车上乘客的移动设备充电,乘客在旅途过程中,可以根据随身携带的数码设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插孔为其充电。文档编号H02J7/00GK202798084SQ20122048966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金龙 申请人:李金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部(10)和固定部(20),所述电源部(10)一侧表面设置有所述固定部(20),所述电源部(10)表面设置有多个插孔,多个车载充电器并联地与客车电瓶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