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及具有其的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447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0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及具有其的车载充电器。该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组合形成用于安装内部器件的安装空间,其中,第一半壳和/或第二半壳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第一半壳和/或第二半壳上设有与多个散热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挡板,多个挡板之间间隔设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挡板在不影响散热孔通风散热的同时,还能够对散热孔形成阻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部尖锐物容易通过敞开式的散热孔而损坏车载充电器的内部元器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及具有其的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车载充电器因其内部的空间狭小,不利于车载充电的内部元器件进行散热,也不方便安装其他的导热件进行导热散热。为了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在车载充电器的外壳上增加了散热孔。但是,市面上的车载充电器的外壳上的散热孔都是敞开式的,外部的尖状物体很容易插入到车载充电器的内部,导致车载充电器的内部元器件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及具有其的车载充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部尖锐物容易通过敞开式的散热孔而损坏车载充电器的内部元器件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组合形成用于安装内部器件的安装空间,其中,第一半壳和/或第二半壳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第一半壳和/或第二半壳上设有与多个散热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挡板,多个挡板之间间隔设置。可选地,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上均开有散热孔,第一半壳上的散热孔与第二半壳上的散热孔相对于车载充电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半壳上的多个挡板与第二半壳上的多个挡板相对于车载充电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可选地,各散热孔为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且各挡板为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挡板。可选地,多个挡板之间平行设置,且相邻的挡板之间的间距相等。可选地,第一半壳的第二端设有定位柱,第二半壳的第二端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或者,第二半壳的第二端设有定位柱,第一半壳的第二端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为前述的壳体。可选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螺纹连接压头和压紧帽,螺纹连接压头的外螺纹与壳体的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的第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压紧帽套在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的第一端上,且螺纹连接压头穿过压紧帽并与压紧帽相抵接。可选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导电连接头和伸缩弹簧,螺纹连接压头套在导电连接头上,伸缩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安装空间内,伸缩弹簧的第二端与导电连接头抵接。可选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指示灯,指示灯穿过壳体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形成的安装口。本技术中,通过开设的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以防止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内的元器件过热而无法正常工作,然后与散热孔一一对应地设置挡板,通过挡板在不影响散热孔通风散热的同时,还能够对散热孔形成阻挡,使得散热孔无法通过尖锐物,从而保护壳体内的元器件不被尖锐物碰撞而导致元器件损坏,延长是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车载充电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逆时针反转180度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车载充电器的实施例的沿中心轴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0、第一半壳;20、第二半壳;100、螺纹连接压头;101、散热孔;102、挡板;103、螺纹连接压头;104、压紧帽;105、导电连接头;106、伸缩弹簧;107、指示灯;108、弹性挤压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包括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20,第一半壳10与第二半壳20组合形成用于安装内部器件的安装空间,其中,第一半壳10和/或第二半壳20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01,第一半壳10和/或第二半壳20上设有与多个散热孔101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挡板102,多个挡板102之间间隔设置。通过开设的多个散热孔101进行散热以防止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内的元器件过热而无法正常工作,然后与散热孔101一一对应地设置挡板102,通过挡板102在不影响散热孔101通风散热的同时,还能够对散热孔101形成阻挡,使得散热孔101无法通过尖锐物,从而保护壳体内的元器件不被尖锐物碰撞而导致元器件损坏,延长是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20上均开有散热孔101,第一半壳10上的散热孔101与第二半壳20上的散热孔101相对于车载充电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半壳10上的多个挡板102与第二半壳20上的多个挡板102相对于车载充电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通过在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20上均开设散热孔101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强散热降温的效果,然后在通过相应的挡板102的设计,从而防止尖锐物的插入,以保护壳体内的元器件的完整性。如图1至图3所示,各散热孔101为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且各挡板102为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挡板。这样散热孔101沿轴线方向跨越的区域较大,同一散热孔101能更加充分地实现散热功能,相应地,长条形挡板为配合长条形通孔而设计。具体地,为了能够使各个散热孔101对壳体内部空间进行充分地散热,因此多个散热孔10之间平行设置,且相邻的长条形的散热孔101之间的距离相等,相应地,多个挡板102之间平行设置,且相邻的挡板102之间的间距相等。在将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20组装成车载充电器的壳体过程中,工作人员并不使用其他的连接器件进行连接,而是直接在第一半壳10的第二端设有定位柱,第二半壳20的第二端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或者,第二半壳20的第二端设有定位柱,第一半壳10的第二端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将第一半壳10与第二半壳20进行限位连接,工作人员只需将定位柱与定位孔对齐之后用力压紧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20就可以组装完成。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该车载充电器包括前述的壳体,通过应用开设了散热孔101的壳体进行有效散热降温,并通过设置挡板102对散热孔101形成阻挡,从而防止尖锐物插入而损坏壳体的元器件,对元器件形成保护。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车载充电器还包括螺纹连接压头103、压紧帽104、导电连接头105和伸缩弹簧106,螺纹连接压头103的外螺纹与壳体的第一半壳10、第二半壳20的第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压紧帽104套在第一半壳10、第二半壳20的第一端上,且螺纹连接压头103穿过压紧帽104并与压紧帽104相抵接。在将电路控制元器件100、导电连接头105和伸缩弹簧106等元器件放置在壳体内之后,再将第一半壳10、第二半壳20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进行正对连接之后,然后安装螺纹连接压头103以及压紧帽104以将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20固定,从而形成稳定的车载充电器的外形。在安装螺纹连接压头103以及压紧帽104的过程中,螺纹连接压头103套在导电连接头105上,伸缩弹簧106的第一端固定在安装空间内,伸缩弹簧106的第二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及具有其的车载充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20),所述第一半壳(10)与所述第二半壳(20)组合形成用于安装内部器件的安装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半壳(10)和/或所述第二半壳(20)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01),所述第一半壳(10)和/或所述第二半壳(20)上设有与多个所述散热孔(101)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挡板(102),多个所述挡板(102)之间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壳(10)和第二半壳(20),所述第一半壳(10)与所述第二半壳(20)组合形成用于安装内部器件的安装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半壳(10)和/或所述第二半壳(20)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01),所述第一半壳(10)和/或所述第二半壳(20)上设有与多个所述散热孔(101)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挡板(102),多个所述挡板(102)之间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10)和所述第二半壳(20)上均开有所述散热孔(101),所述第一半壳(10)上的散热孔(101)与所述第二半壳(20)上的散热孔(101)相对于车载充电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半壳(10)上的多个挡板(102)与所述第二半壳(20)上的多个挡板(102)相对于车载充电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孔(101)为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且各所述挡板(102)为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挡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挡板(102)之间平行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挡板(102)之间的间距相等。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亚美迅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