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737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0 10:20
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一外壳、一车充插头、一插座组件及一组装件。外壳包含一第一端部、连接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设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内的一容置空间及连通容置空间的一组装口,其中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间具有一夹角。车充插头设置于容置空间并位于第一端部。插座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并位于第二端部。插座组件包含具有一卡合部的一电源模组及与电源模组连接的一插座。组装件组装于组装口上,组装件具有定位卡合部的一卡挚部。借此有效地防止并固定电源模组因经常性的插拔而旋转或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车载充电器,特别是一种防止电源模组移动的车载充电器。现有技术一般电子产品必须借助本身电源供电来维持可操作的时间长短,当电子产品电力不足时,会利用传输线插接市电进行充电。以汽车车充为例,传输线的两端连接器分别是车充器及USB连接器。当车充器插入点烟器插孔中后,再以USB连接器连接电子产品,以供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市面上使用的车充器内设置有电源模组,受限于车充器体积及形状而不易固定。因此现有车充器最常见的手段是以螺丝或者是以车充器本身的结构来限制电源模组的移动。然而前者需耗费人力来锁固,且螺丝的锁固会造成组装上的成本支出。后者的电源模组的形状必需配合车充器内部空间设计,多有局限。此外,就现有的车充器必须经常性插拔的缘故,使设置于USB插座内的电路板常有松动,甚至旋转的情况发生,因此产生了诸多的限制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防止并固定电源模组因经常性的插拔而旋转或移动的车载充电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一外壳、一车充插头、一插座组件及一组装件。外壳包含一第一端部、连接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设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内的一容置空间及连通容置空间的一组装口,其中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间具有一夹角。车充插头设置于容置空间并位于第一端部。插座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并位于第二端部。插座组件包含具有一卡合部的一电源模组及与电源模组连接的一插座。组装件组装于组装口上,组装件具有定位卡合部的一卡挚部。进一步地,车充插头还包含凸出该第一端部外的一中心电极、连接该中心电极的一对电极弹片及可滑动的套设该第一端部的一伸缩套筒。伸缩套筒还包含多个伸缩爪、连接各个伸缩爪的一环部及形成于该环部的一穿孔,各个电极弹片凸出于各个伸缩爪之间,且该中心电极能够凸出该穿孔之外。进一步地,各个伸缩爪尾端还具有一扣部,该外壳则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勾部及多个第二勾部,各个第二勾部较各个第一勾部远离该第一端部设置,且各个扣部可滑动地定位在各个第一勾部与各个第二勾部之间。进一步地,该卡挚部为一凸柱,该卡合部为一定位孔,该凸柱穿过该定位孔以定位该电源模组。进一步地,外壳还包含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组装口则形成有位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缺口及位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缺口。组装件分别组装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上,并且遮蔽该第一缺口及该第二缺口。进一步地,包含固定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至少一定位元件,其中该第一端部则设有供该至少定位元件固定的一定位柱。进一步地,该外壳还包含设置于该第二端部的一透光壳体,该透光壳体形成一贯穿孔并供该插座设置。进一步地,该插座组件还包含设置有多个LED灯的一电路板,各个LED灯相对该透光壳体设置,该卡合部则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本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利用电源模组上设置的LED灯可同时具有照明功效,以便使用者在夜间也可以容易地连接其可携式电子装置并进行充电。此外,利用套设于第一端部且可在其上滑移的伸缩套筒,即可同时适用2种以上规格的车内充电插座,可增加本技术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载充电器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车载充电器的组合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车载充电器另一角度的立体透视图。图4为本技术车载充电器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伸缩套筒拉出于第一端部的立体透视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车载充电器110外壳112第一壳体114第二壳体120第一端部122延伸臂130第二端部160组装口162第一缺口164第二缺口180组装件182卡挚部190夹角200车充插头210中心电极220电极弹片230伸缩套筒300插座组件302卡合部310电源模组320插座330透光壳体332贯穿孔350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100,包括一外壳110、一车充插头200、一插座组件300及一组装件180。外壳110包含一第一端部120、连接第一端部120的一第二端部130、设于第一端部120及第二端部130内的一容置空间150及连通容置空间150的一组装口160,其中第一端部120与第二端部130间具有一夹角190。车充插头200设置于容置空间150并位于第一端部120。插座组件300设置于容置空间150并位于第二端部130。插座组件300包含具有一卡合部302的一电源模组310及与电源模组310连接的一插座320。组装件180组装于组装口160上,组装件180具有定位卡合部302的一卡挚部182。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卡挚部182较佳为一凸柱,卡合部302较佳则为一定位孔,使凸柱穿过定位孔以定位电源模组310。因此利用组装件180的卡挚部182组装于壳体110上,同时定位电源模组310的卡合部302,而不会使经常插拔的插座320产生旋转或移动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0还包含一第一壳体112及一第二壳体114,组装口160则形成有位于第一壳体112的一第一缺口162及位于第二壳体114的一第二缺口164,组装件180可分别组装于第一壳体112及第二壳体114上,并且遮蔽第一缺口162及第二缺口164。如图1所示,为了增加第一壳体112与第二壳体114定位的功效,本实施例还包含为螺丝的至少一定位元件116,其中第一端部120(即第一壳体112)则设有供该至少定位元件116固定的一定位柱118。请一并参考图3及图4,车充插头200还包含凸出第一端部120外的一中心电极210、连接中心电极210的一对电极弹片220及可滑动的套设第一端部120的一伸缩套筒230。伸缩套筒230还包含多个伸缩爪240、连接各伸缩爪240的一环部250及形成于环部250的一穿孔252。各电极弹片220可弹性地凸出于各伸缩爪240之间,且中心电极210能够凸出穿孔252之外,以插接在车内的点烟插座或其他类似的插座(图略)中。各伸缩爪240尾端还具有一扣部242,外壳110则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勾部124及多个第二勾部126。各第二勾部126较各第一勾部124远离第一端部112设置,且各扣部242可滑动地定位在各第一勾部124与各第二勾部126之间。如图3所示,外壳110还包含设置于第二端部130的一透光壳体330,透光壳体330形成一贯穿孔332并供插座320设置。此外,插座组件300还包含设置多个LED灯340的一电路板350,各LED灯340相对透光壳体330设置,使本技术充电器100同时具有照明功效,以便使用者在夜间也可以容易地连接其可携式电子装置(图略)并进行充电。在此所述的卡合部302较佳设置于电路板350上,其数量并不限制。在此须说明的是,电源模组310较佳为将汽车电瓶的12V直流电降压并转换成5V的直流电,然后通过插座组件300的插座320提供电子装置(图略)电力。进一步地,当车充插头200插接车内充电插座(图略)后,通过中心电极210及各电极弹片220将12V传输至电源模组310并降压转换成5V直流电,以提供电力给插入插座320的电子装置(图略)或LED灯340使用。在此所述的插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包含一第一端部、连接该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设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内的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组装口,其中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具有一夹角;一车充插头,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并位于该第一端部;一插座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并位于该第二端部,该插座组件包含具有一卡合部的一电源模组及与该电源模组连接的一插座;以及一组装件,组装于该组装口上,该组装件具有定位该卡合部的一卡挚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0 TW 104204755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包含一第一端部、连接该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设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内的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组装口,其中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具有一夹角;一车充插头,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并位于该第一端部;一插座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并位于该第二端部,该插座组件包含具有一卡合部的一电源模组及与该电源模组连接的一插座;以及一组装件,组装于该组装口上,该组装件具有定位该卡合部的一卡挚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车充插头还包含凸出该第一端部外的一中心电极、连接该中心电极的一对电极弹片及可滑动的套设该第一端部的一伸缩套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伸缩套筒还包含多个伸缩爪、连接各个伸缩爪的一环部及形成于该环部的一穿孔,各个电极弹片凸出于各个伸缩爪之间,且该中心电极能够凸出该穿孔之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各个伸缩爪尾端还具有一扣部,该外壳则分别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成
申请(专利权)人:唐扬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