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520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以及一装设于该壳体且具有至少一电源插座及至少一USB端口的电路板所组成,其中各供电插座包括一固设于该电路板正极夹座及一装设于该壳体预设的套孔内的负极套筒,而各USB端口则装设于该壳体预设的通孔。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该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可分别提供点烟器、车用取电插头及具有USB传输线的电子产品的嵌插与取电需求,以克服车内车用电源插座不足的缺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供电插座,尤指一种车用多孔型供电插座。
技术介绍
车用供电装置,例如车用电源插座为车辆的基本配备,由于驾驶人或乘客的需求, 因此,近年来车内除原本的点烟器外,尚增加了许多用电的场合,例如车用电视、导航设备、 移动电话…等,不一而足。相对地,仅供点烟器或车用取电插头嵌插的单一电源插座已不敷使用。而车用取电插头(亦即俗称的雪茄头或点烟器插头)的原理,乃在于其中央前突的一极,而两侧或外环为另一极,该两极分别与车用电源插座内部对应设置的各极接通,以形成回路。当然,车内电源为直流电源,且一般而言,以12V或24V为常见。前已述及,目前车辆仅提供一个车用电源插座,若用户欲抽烟时,则将点烟器插入,若欲使用其他电子产品,例如导航设备时,则需将点烟器拔出,再将连接在导航设备的车用取电插头插入车用电源插座,以致在使用上相当不便。基于前述车用电源插座不足的缺点,本技术申请人曾相继提出解决方案,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39277、539301及M296171号专利案所示的“一对三多孔插座”、“一对二多孔插座”及“车用多孔型插座”为例,前述各专利案的车用取电插头是插入车辆内单一设置的车用电源插座内,并将取得的直流电源分配给至少两供电插座,以便可分别提供点烟器及与电子产品连接的车用取电插头嵌插使用,而深受消费者的好评。惟基于环保的考虑,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导航设备(GPS)的取电插槽业已标准化,例如分别采用micro USB、mini USB规格的USB端口,以致前述车用多孔型供电插座无法直接供电给电子装置。因此,相关业者则在车用取电插头内设一具有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板,并将一标准USB端口耦接于该电路板上,使用时是将该车用取电插头嵌插于车用电源插座内,再将电子产品与车用取电插头的USB端口间以一条传输线连接,以便对电子产品供电。而前述具USB端口的车用取电插头亦占用车内单一设置的车用电源插座,而无法另行嵌插点烟器或连接其他电子产品,以致使用上仍相当不便。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兼具至少一 USD端口及至少一供电插座的车用供电装置,以便能分别提供现有点烟器及至少一电子产品的嵌插与取电需求,乃相关业者所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其是将至少一供电插座及至少一 USD端口予以整合,使该供电装置可分别提供点烟器、车用取电插头及具有USB传输线的电子产品的嵌插与取电需求,以克服车内车用电源插座不足的缺陷。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其是由上、下壳对接而成,该壳体侧面形成至少一圆形套孔及一通孔,其中该上、下壳内壁相对于该套孔及通孔径向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一第一、第二定位夹槽;以及一电路板,其固设于该壳体内部的第一定位夹槽内,该电路板分别设有一耦接至少一供电插座的供电电路及耦接至少一 USB端口的电源转换电路,该供电电路将车用直流电源直接供应给装设于各套孔内的供电插座,而该电源转换电路则将车用直流电源转换成目标电压值后并供应给装设于该通孔内的各USB端口 ;其中该电路板的供电电路与电源转换电路耦接两条由该壳体穿出且端部装设一车用取电插头的导线;而各供电插座包括一正极夹座及一负极套筒,该正极夹座背面突设多根固接于该电路板且耦接于该供电电路对应设置的正极接点的插脚,而该正极夹座前方则突设一对夹臂;以及该负极套筒接装于一负极接板的筒孔内,并将该负极接板固设于壳体内部的第二定位夹槽内,且该负极接板与供电电路的一负极接点间以一负极接线耦接。其进一步包括一底座,该底座供该壳体枢设,使该壳体相对于该底座转动。其中该壳体底部轴向突设一套设于底座轴向开设轴孔内的枢轴,并将该枢轴阶级状抵接部抵接于该底座顶面后,于该枢轴底面接装一旋转盘,该旋转盘顶面周缘突设多个卡掣凸点,而该底座顶部内壁对应所述卡掣凸点的邻接面环设多个排列成环状且供所述卡掣凸点扣接的固定凹槽,而该底座底部开口则以一底盖封闭。其中该至少一圆形套孔开设于壳体前方,而该通孔则开设于该壳体背面套接于该上、下壳的面板上。其中该上、下壳内壁相对于该套孔径向邻接设置一第三定位夹槽,而各负极套筒前端凸缘则固设于该第三定位夹槽内。其中该供电电路对应各供电插座位置进一步耦接一电源开关,以控制各供电插座的电源导通或断开;以及该壳体邻接各电源开关的面板则开设供各电源开关露出的穿孔。其中该电源开关选自拨动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其中该供电电路对应各供电插座位置另行耦接显示电源导通或断开的第一、第二显示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克服车内车用电源插座不足的缺陷。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I及图2为本技术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与底座的立体分解图;图4及图5为本技术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组立后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组立后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的电源开关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6所示,基本上,本技术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是由一壳体1,一电路板2,及一底座3所组成。其中,该壳体I是由一上壳11及一下壳12对接而成,使该壳体I前方围组成至少一圆形套孔13,而后方则套接一面板14。其中,该面板14对应后叙装设于电路板2上的 USB端口 24及电源开关26位置分别开设通孔141及穿孔142。再者,所述套孔13与该通孔 141的设置方式不以前述的设于相对侧面,例如前、后表面为限,也就是说,所述孔洞亦得设于壳体I的同一侧面。而为提供后叙电路板2与负极套筒232的安装与定位,所以,该上、下壳11、12内壁相对于该套孔13及通孔141径向之后、前侧分别相对设有第一、第二定位夹槽15、16,而各套孔13后方亦相对设有供负极套筒232安装与定位的第三定位夹槽131。电路板2固设于壳体I内部后方相对设置第一定位夹槽15内,该电路板2分别设有一耦接至少一供电插座23的供电电路21及耦接至少一 USB端口 24的电源转换电路22, 该供电电路21可将车用直流电源,例如12V或24V直接供应给各供电插座23,而该电源转换电路22则将车用直流电源,例如12V或24V转换成目标电压值,例如5V后并供应给各USB 端口 24。该电路板2的供电电路21与电源转换电路22耦接两条由壳体I的出线孔171穿出的导线25,且该对导线25端部接装一已知车用取电插头(已知未予以图示),并将该车用取电插头插入车用电源插座,以便将车用直流电源,例如12V或24V供应给该电路板2。请参阅图I、图2、图4及图5,该USB端口 24设置数量为二个,且呈上下迭置,并容置于该面板14预设的通孔141内。而该供电插座23设置数量为四个,并各自固设于该壳体I前方横向开设的四个套孔13内。其中,各供电插座23是由一正极夹座231及一负极套筒232所组成。该正极夹座231背面突设多根插接于该电路板2默认插槽211的插脚231a,并焊接于电路板2上;而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多孔型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其由上、下壳对接而成,该壳体侧面形成至少一圆形套孔及一通孔,其中该上、下壳内壁相对于该套孔及通孔径向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一第一、第二定位夹槽;以及一电路板,其固设于该壳体内部的第一定位夹槽内,该电路板分别设有一耦接至少一供电插座的供电电路及耦接至少一USB端口的电源转换电路,该供电电路将车用直流电源直接供应给装设于各套孔内的供电插座,而该电源转换电路则将车用直流电源转换成目标电压值后并供应给装设于该通孔内的各USB端口;其中该电路板的供电电路与电源转换电路耦接两条由该壳体穿出且端部装设一车用取电插头的导线;而各供电插座包括一正极夹座及一负极套筒,该正极夹座背面突设多根固接于该电路板且耦接于该供电电路对应设置的正极接点的插脚,而该正极夹座前方则突设一对夹臂;以及该负极套筒接装于一负极接板的筒孔内,并将该负极接板固设于壳体内部的第二定位夹槽内,且该负极接板与供电电路的一负极接点间以一负极接线耦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成
申请(专利权)人:唐扬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