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010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0:24
一种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包括一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内部具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一滑动板,该第一、第二连杆底部连接于该滑动板的两侧部,使该第一、第二连杆成为一联动关系,该滑动板的底部边缘具有一三角尖端部;一锥形元件,位于该滑动板下方,且与该三角尖端部为线接触;当该第一连杆受压时,该第一连杆以直线方向向下移动,并通过该滑动板而使该第二连杆以直线方向向上移动,此时,该滑动板的三角尖端部沿着该锥形元件向下滑动,使该三角尖端部的表面贴于该锥形元件的表面,而成为面与面的卡掣接触;当第二连杆受压时,该滑动板的三角尖端部受到锥形元件的阻挡,限制该第二连杆位移,以达到机械连锁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主要是利用杠杆直线运动,以适用更广的电磁接触器行程范围。
技术介绍
通常电机配线电磁接触器往往有多组电磁接触器是不可同时动作的,以保障电路与机械的安全性能。为避免这种不当情形的发生,一般将一种机械连锁机构设置于不可以同时动作的两组电磁接触器之间,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85191号的“机械连锁组”专利,及公告第282153号的“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机构”专利。然而,上述两种机械连锁结构是靠二旋转体(曲臂)的枢接点为圆心转动,并借助两个弹性体(弹簧)使二旋转体(曲臂)复位,此设计造成该旋转体(曲臂)运动的直线距离较短,所能带动电磁接触器的行程受到限制,因此,无法应用于行程较长的电磁接触器。为了让行程较长的电磁接触器能结合形成连锁 功能时,则必须额外安装一固定块以提升安装的稳固性,但该解决方法需要考虑因装设额外元件而增加的成本与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连锁装置,利用杠杆直线运动使其位移距离较长,以适用于电磁接触器形成范围更广的机械连锁装置,并且在与电磁接触器组合时不需外加零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包括一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内部具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一滑动板,该第一、第二连杆底部连接于该滑动板的两侧部,使该第一、第二连杆成为一联动关系,该滑动板的底部边缘具有一三角尖端部;一锥形元件,位于该滑动板下方,且与该三角尖端部为线接触;当该第一连杆受压时,该第一连杆以直线方向向下移动,并通过该滑动板而使该第二连杆以直线方向向上移动,此时,该滑动板的三角尖端部沿着该锥形元件向下滑动,使该三角尖端部的表面贴于该锥形元件的表面,而成为面与面的卡掣接触;使得当第二连杆受压时,该滑动板的三角尖端部受到锥形元件的阻挡,限制该第二连杆位移,以达到机械连锁的目的。进一步的,该中空壳体由一前壳体与一后壳体所组成,该前、后壳体之间设有一结合座并位于该锥形元件的下方,该结合座具有多个卡钩,以使该前、后壳体相互卡合,并利用多个螺丝使其稳固结合。进一步的,该结合座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弹簧使其可上下移位,促使该前、后壳体成为有效的卡扣结合。进一步的,该中空壳体的两侧壁面上形成有一弧形板,用于使该滑动板的两侧边缘沿着该弧形板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利用第一、第二连杆以直线方式运动使其位移距离更长,从而使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适用的电磁接触器行程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右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配置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动作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20中空壳体21前壳体22后壳体23结合座24卡扣25螺丝26弹簧27固定接触端子28a、28b弧形板29第一连杆30第二连杆31可动接触端子32a、32b弹性元件321滑动板33三角尖端部331锥型元件3具体实施方式为阐明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元件及其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图I、图2、图3和图4表示本技术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的立体图、立体分解图、右侧视图、内部配置剖面图;该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20,包括由一前壳体22与一后壳体23所组成的中空壳体21,该中空壳体21的内部具有一结合座24,该结合座24设有两对卡扣25,可使该前、后壳体22、23相互卡合,并利用多根螺丝26使其稳固地结合在一起。该结合座24通过至少一弹簧27使其可上下移位,促使该前、后壳体22、23成为有效的卡扣结合。该弹簧27位于结合座24底部。该中空壳体21的内部结合有一对固定接触端子28a、28b位于中空壳体21两侧。该中空壳体21的两侧壁面上形成有一弧形板29。该中空壳体21的内部更包含有一第一连杆30及一第二连杆31设置在该中空壳体21内,该第一、第二连杆30、31各具有一凸部301、311伸出于中空壳体21 ;—对可动接触端子32a、32b可插入于该第一、第二连杆30、31顶端之槽孔,且与该固定接触端子28a、28b相互对应,实质上,该可动接触端子32a、32b通过一弹性元件321使其固定接触端子28a、28b维持有效的接触;一滑动板33位于两弧形板29之间,并使该第一、第二连杆30、31连接于该滑动板33的两侧端部,该第一、第二连杆30、31的底部具有一连接轴302、312可插入于该滑动板33的长形孔,并使该连接轴302、312在滑动板33的长形孔中滑动,该滑动板33具有一三角尖端部331为滑动板33的中间底部边缘向下延伸而成;及一锥形元件34固定于中空壳体21内,且位于滑动板33与结合座24之间,且使该锥形元件34与三角尖端部331的顶端为线接触。如图5所示,当该第一连杆30的凸部301受压时,第一连杆30以直线方向向下移动,并同时带动该可动接触端子32a向下移动,此时,该滑动板33的两侧边缘则沿着该弧形板29运动,而使该第二连杆31以直线方向向上移动,此时,该滑动板33的三角尖端部331将沿着锥形元件34向下滑动,促使该三角尖端部331的表面平贴于该锥形元件34的表面,而成为面与面的卡掣接触;所以,当第二连杆31的凸部311受压时,该滑动板33的三角尖端部331受到锥形元件34的阻挡,可用以限制该第二连杆31位移,已达到机械连锁的目的。由于,该第一、第二连杆30、31是以直线方式运动使其位移距离更长,从而使该机械连锁装置适用的电磁接触器行程范围更广。 本技术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包括一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内部具有 一第一连杆; 一第二连杆; 一滑动板,该第一、第二连杆底部连接于该滑动板的两侧部,使该第一、第二连杆成为一联动关系,该滑动板的底部边缘具有一三角尖端部; 一锥形元件,位于该滑动板下方,且与该三角尖端部为线接触;当该第一连杆受压时,该第一连杆以直线方向向下移动,并通过该滑动板而使该第二连杆以直线方向向上移动,此时,该滑动板的三角尖端部沿着该锥形元件向下滑动,使该三角尖端部的表面贴于该锥形元件的表面,而成为面与面的卡掣接触;使得当第二连杆受压时,该滑动板的三角尖端部受到锥形元件的阻挡,限制该第二连杆位移,以达到机械连锁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壳体由一前壳体与一后壳体所组成,该前、后壳体之间设有一结合座并位于该锥形元件的下方,该结合座具有多个卡钩,以使该前、后壳体相互卡合,并利用多个螺丝使其稳固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弹簧使其可上下移位,促使该前、后壳体成为有效的卡扣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壳体的两侧壁面上形成有一弧形板,用于使该滑动板的两侧边缘沿着该弧形板运动。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接触器机械连锁装置,包括一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的内部具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一滑动板,该第一、第二连杆底部连接于该滑动板的两侧部,使该第一、第二连杆成为一联动关系,该滑动板的底部边缘具有一三角尖端部;一锥形元件,位于该滑动板下方,且与该三角尖端部为线接触;当该第一连杆受压时,该第一连杆以直线方向向下移动,并通过该滑动板而使该第二连杆以直线方向向上移动,此时,该滑动板的三角尖端部沿着该锥形元件向下滑动,使该三角尖端部的表面贴于该锥形元件的表面,而成为面与面的卡掣接触;使得当第二连杆受压时,该滑动板的三角尖端部受到锥形元件的阻挡,限制该第二连杆位移,以达到机械连锁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敏祥刘琴黄文俊林鹏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