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光的内部反射且对来自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的色度偏差进行修正的操作装置。来自液晶显示面板(30)的直线偏振光(2)通过λ/4相位差膜(13)变换为圆偏振光(3),通过上侧的λ/4相位差膜(5)成为直线偏振光(4),并透射偏振膜(21)。从外部进入的光通过上侧的λ/4相位差膜(15)而成为圆偏振光(8),通过下部导电层(14)被反射而使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成为反向,从而经过上侧的λ/4相位差膜而成为直线偏振光。该直线偏振光的光轴与偏振膜的透射轴正交,从而防止光返回外部。在比偏振膜靠外侧设有包含颜料或染料的补色层,通过选择颜料或染料来调整其含量,从而即使彩色显示光受到偏振膜的影响也能够修正其色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能够透射从液晶面板等发出的显示光的操作装置,尤其涉及能够提高防止外光反射功能并且能够修正显示光透射各层而引起的颜色变化的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在便携用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的表面上设有透光性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为如下的触摸面板,即,具有规定的电阻值的透光性的导电层空开空隙地对置,在按压操作力的作用下使导电层彼此接触时,能够通过电阻的变化而检测其接触位置。或者为如下的静电容型的触摸面板,即,使相互交叉的朝向的透光性的电极对 置,当手指等导电体接近时,通过检测电极与手指之间形成的静电容,从而能够生成与操作位置对应的信号。对于这种操作面板而言,存在外部的光容易被所述操作面板的内部的层的边界部等反射,而不易观察液晶面板的显示内容的问题。特别是,当如电阻式触摸面板那样在内部夹设有空隙时,容易在空隙和电极的边界部反射光,当外部的光强时或在使用者的背部存在光源时等情况下,非常不易观察所显示的内容。以下的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触摸面板在层结构的内部设有\ /4相位差膜和偏振膜,通过将来自外部的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在触摸面板的内部反射的外光再次透射触摸面板而返回的情況。然而,偏振膜通过在PVA(聚こ烯醇)上吸附碘或染料等井向一方延伸而形成,所以其自身具有帯黄色的色相。因此,由于从显示面板发出的显示光透射偏振膜,从而导致使色相和彩度所表示的色度变化,显示品质容易降低。以下的专利文献3记载的触摸面板设有\ /4波长板和偏振光板,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光的反射,并且在层结构的内部设有折射率不同的三层以上的多层膜,通过该多层膜将偏振光板的黄色对液晶面板的显示光产生的影响抵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10566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142644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324707号公报技术概要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3记载的触摸面板在内部设有折射率不同的三层以上的多层膜,从而通过将色温度的峰值波长设定为550nm以下,将触摸面板的峰值波长向带蓝色的方向调整,由此欲抵消偏振光板的泛黄的这种影响。然而,多层膜需要对各膜的折射率和膜厚进行严格管理而成膜,因此制造エ序复杂且成本高。另外,必须将多层膜的色温度的峰值波长设定成能够将实际的偏振光板的泛黄抵消的范围,然而这种设定困难,难以有效地抵消偏振光板的泛黄。另外,在多层膜中,即使能够调整色相也不能实质性地调整彩度等。进而,当将触摸面板的峰值波长向带蓝色方向调整时,大于550nm的波长的光的透射率降低,液晶面板的显示内容的发光度和亮度容易降低,容易导致显示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课题而作成,其目的在干,提供能够通过使用包含例如顔料或染料的补色层对被偏振层等影响的显示色的变化在其色相及彩度这双方进行调整的操作装置。另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使用了补色层的情况下,即使透射补色层的内部的光漫反射或扩散,也不易受到该影响的操作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技术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透光性的基板上具有入/4相位差层、位于入/4相位差层上的透光性的下部导电层与上部导电层相对置的检测部、位于检测部上的入/4相位差层、位于在检测部上配置的入/4相位差层上的偏振层,对从所述基板透射到所述偏振层的显示光的颜色进行修正的补色层配置在所述偏振层上。例如,所述补色层包含颜料或染料。本技术的操作装置由于在内部具有\ /4相位差层和偏振层,因此,能够利用直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防止来自外部的入射光的反射。另外,由于由补色层修正因偏振层等的存在所引起的颜色变化,因此,能够调整色相及彩度双方而进行色度的修正。由于补色层包含顔料或染料,因此容易在其内部漫反射或扩散光,容易对直线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带来影响。因此,通过将补色层配置在上部的偏振层的上方,补色层的漫反射或扩散不会对显示光的直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造成影响,另外,也不会对防止来自外部的光的反射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本技术尤其有效的是,所述检测部具有夹设在所述下部导电层与所述上部导电层之间的空隙部,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力使所述上部导电层与所述下部导电层接触而获得检测输出。在内部具有空隙的检测部容易反射来自外部的光,但通过设置入/4相位差层和偏振层,即使在空隙和下部导电层的边界部反射来自外部的光,也能够防止反射光返回的情況。另外,本技术作为在静电容型面板等内部不具有空隙的层结构也能够实施。在该情况下,也容易防止面板的内部的层边界引起的光反射。另外,检测部也可以为通过下部导电层与上部导电层接触而切换ON-OFF的开关面板。本技术可以构成为所述基板设置于输出直线偏振光的显示光的显示面板上,使显不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偏振层的透射轴的方向一致。通过如上构成,在如液晶面板等那样发出直线偏振光的显示光的情况下,容易防止该显示光透射操作装置的各层之际的光的透射效率降低。优选的是,本技术中,在所述补色层的更上方设有从外部操作的透光性的防护层,所述补色层为包含所述颜料或染料的粘合层或胶粘层,夹着所述补色层使所述偏振层与所述防护层粘合。通过将补色层兼用作粘合层或胶粘层,从而能够使操作装置的层结构变少,容易实现薄型化。另外,可以在所述防护层的一部分上设置着色层。在该情况下,由于补色层位于防护层下方,到达防护层的显示光已经被实施色修正,因此,防护层的着色层的色设计可以与色修正无关地作为标准色来确定。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操作装置通过例如直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而容易防止外部的光的反射。另外,能够对因偏振层等的存在引起的显示光的色度的变化在色相和彩度这双方要素进行修正。并且,能够抑制补色层的内部的漫反射造成的影响。附图说明 图I是搭载有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便携式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比较例I的操作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比较例2的操作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检测部的动作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所示的便携式设备I作为便携式电话、便携用信息处理装置、便携用存储装置、便携用游戏装置等使用。便携式设备I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壳体2。壳体2具有上方开放的凹部3,在凹部3的内部收纳有安装有电路的电路基板。另外,在凹部3的内部收纳有液晶显不面板30。凹部3的开口部被作为本技术的操作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0闭塞。在图2的剖视图中,以将液晶显示面板30和操作面板10以上下分离的方式进行图示,但在壳体2的内部,液晶显示面板30与操作面板10密接。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30在下部具有导光基板31。导光基板31由透明的透光性树脂形成。透光性树脂为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 (聚碳酸酯)、COP (环烯烃聚合物)等。在壳体2的内部设有LED等光源,由导光基板31和光源构成背光灯装置。从光源发出的光被导入导光基板31的内部,在导光基板31的底部被漫反射而朝向上方。在本说明书中的透光性是指透明或半透明等可透光的状态,是指全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上,优选80%以上。在导光基板31上设置偏振膜32,在其上固定有下部电极基板33。导光基板31和偏振膜32经由透光性的粘合层而被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舛本好史,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