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主动气流场控制式双机架冷轧板面清洁装置,根据工艺要求,在机架内辊系出口处带钢上方配置;所述的板面清洁装置主要包括带钢乳化液吹扫装置、动态密封装置、负压抽吸装置;在进行轧制过程中,吹扫装置作为气流发生源以正对辊缝方向,向机架入口侧喷射压缩空气,将入口辊缝处堆积的乳化液封堵在机架的入口侧;负压抽吸装置通过调节负压强度以及导流板的位置,实现密闭区域气流走向控制,减少气流反射与湍流,加强吹扫效果,将乳化液封堵在机架的入口侧并同时避免由于吹扫气流反射方向杂乱而造成的乳化液飞溅或残留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冷轧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冷轧产品表面质量的冷轧生产工艺,应用于各种双机架冷轧机组。
技术介绍
双机架冷轧机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对轧制过程进行润滑、使轧辊保持冷却以及其他原因会使用大量的乳化液,为了避免在成品带钢表面产生乳化液残留,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大流量压缩空气对成品带钢表面进行吹扫。在吹扫过程中,当压缩空气吹扫压力较低时,无法完全封堵乳化液,导致乳化液残留严重;当压缩空气吹扫压力过大时,会产生较强的气流反射,由于轧机出口空间结构复杂,反射气流方向杂乱,极易产生由于气流反射而造成的乳化液飞溅残留缺陷。采用压缩空气吹扫的方法来清除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残留十·分困难,成品带钢很难达到产品质量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也有采用负压抽吸方式取代压缩空气吹扫的方式来处理带钢表面的残留乳化液。然而,采用负压抽吸的方式对抽吸罩的密闭要求很高,轧机内部空间复杂设备繁多并且还有轧辊、弯辊块等运动设备不易密封,因此如无法解决抽吸罩的密闭,则采用负压抽吸的方法也不能完全清除带钢表面残留的乳化液。并且由于轧制过程中,带钢宽度变化很大,带钢运行过程中的颤动也很难避免,都给负压抽吸法清除乳化液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负压抽吸法也很难解决轧制带钢表面乳化液残留问题。双机架冷轧过程中的乳化液残留问题始终困扰现代冷轧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双机架冷轧过程中吹扫或抽吸均无法彻底解决乳化液残留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主动气流场控制式双机架冷轧板面清洁装置,能够将乳化液封堵在双机架轧机的有限区域内,并能避免由于气流反射而造成的乳化液飞溅、残留、滴落等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主动气流场控制式双机架冷轧板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在在非可逆式轧机的最后机架的辊系出口处带钢上方,或者是在可逆式轧机的第一道机架辊系入口处和第二道机架辊系出口处的带钢上方;所述的板面清洁装置主要包括乳化液吹扫装置、负压抽吸装置及轧辊动态密封板;乳化液吹扫装置气流喷射方向正对辊缝方向;轧辊动态密封板安装在负压抽吸装置的负压腔上且与上工作辊动态接触密封,负压腔和轧辊动态密封板均能随着辊径的变化而前进或后退;负压腔为具有内部空腔的可调气流通道,通道的一端口对准辊缝方向并与带钢上表面平行,另一端与负压管路接口相对接并最终通向负压产生装置;负压抽吸装置与轧辊动态密封板、带钢、上工作辊之间始终形成一个基本封闭的气体收集空间;设置于可逆式轧机时,第一道机架辊系入口处和第二道机架辊系出口处的板面清洁装置错时开启和关闭。按上述技术方案,负压腔的出口处底面上设置可改变负压腔气流通道伸出位置的伸缩式导流板,伸缩式导流板能在底面上相对于负压腔滑动伸出;负压腔的出口处两侧分别设置横向调节板,横向调节板装有驱动装置且能在该装置的作用下沿带钢宽度方向分离或合拢;负压抽吸装置通过动态密封板与上工作辊形成密封;伸缩式导流板的伸出端与乳化液吹扫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变且不影响吹扫气流的方向;负压抽吸装置、轧辊动态密封件、带钢、工作辊之间 始终形成一个基本封闭的气体收集空间,该气体收集空间与吹扫气流场相匹配形成流畅的气流通道。按上述技术方案,负压抽吸装置上设置有与负压腔的倾斜方向相一致的液压缸,轧辊动态密封件、横向调节板、伸缩式导流板均安装在负压腔上,且能够在液压缸的作用下随着辊径的变化而前进或后退;负压抽吸装置通过负压管路接口与负压管路连接,负压管路接口为与负压抽吸装置运动方向平行、且当负压抽吸装置伸到工作位置时能与负压管路对接的平面;负压管路一端连接负压抽吸装置,另一端连接负压产生装置,并且还装有负压调节装置。按上述技术方案,负压腔上板与上工作辊接近的位置装有金属铲头,铲头与工作辊的间距可通过液压缸伸缩控制;负压抽吸装置位于靠近工作辊的带钢上方,布置在双机架轧机内。按上述技术方案,带钢乳化液吹扫装置主要由吹扫梁、喷嘴、调节阀、管路组成,多条管路以分支的形式设置在吹扫梁,各管路上设置有可调节喷嘴流量和压力的调节阀,喷嘴成一条直线地成组间隔设置在吹扫梁上,同一组内的喷嘴间距小于不同组的喷嘴组间距;喷嘴设置及开启数量根据带钢的宽度设置。按上述技术方案,轧辊动态密封板为橡胶垫。按上述技术方案,横向调节板驱动装置通过丝杆螺母式传动装置与两横向调节板连接;横向调节板上安装螺母。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在入口或出口处带钢上下方均设置乳化液喷射装置来进行乳化液喷射,由于带钢下表面与下工作辊区域的乳化液会在下工作辊气流场与重力场的共同作用下离开成品带钢,不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重点处理带钢上表面与上工作辊区域的乳化液,对于带钢上表面与上工作辊区域的乳化液处理过程为带钢通过机架内的辊系到达出口处的主动气流场控制式双机架冷轧板面清洁装置处;轧机通过布置在其内部各处的乳化液喷射装置来进行乳化液喷射,带钢乳化液吹扫装置的气流发生源与负压抽吸装置相匹配的方式控制双机架轧机出口区域的气流场,使气流场流动顺畅并增加其作用效果,将乳化液封堵在机架内辊系的入口侧,同时,由于轧辊动态密封件及气体收集装置的应用,利用区域气流走向控制,避免由于吹扫气流反射方向杂乱而引起的乳化液飞溅,进而提升成品带钢的表面质量。本装置是利用带钢乳化液吹扫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形成的气流场原理,与负压抽吸装置相结合为吹扫气流制造环路,此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伸缩式导流板引导压缩空气的方向,消除机架出口处由于吹扫造成的压缩空气紊流现象,避免乳化液残留在带钢的表面,进而提升成品带钢的表面质量;负压抽吸装置上设置的调节阀可与带钢乳化液吹扫装置的调节阀配合使用,根据出口带钢的表面质量实时调节抽吸回路的压力,以及吹扫装置的气量,这样可减少压缩空气的耗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降低噪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装置有较强的通用性,布置形式相似于一般双机架轧机内的防缠导板,并包含防缠导板所具有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双机架冷轧机组。附图说明图I :本技术的主动气流场控制式双机架冷轧板面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 :本技术的乳化液吹扫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 :本技术的负压抽吸装置结构示意图(正视图);图4 :本技术的负压抽吸装置局部图(侧视图)。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辊系;3.乳化液喷射装置;4.带钢;5.负压调节装置;6.负压管道;7.负压抽吸装置;8.乳化液吹扫装置;9.弯辊块;10.轧辊轴承座;2-1.上工作辊;7-1.负压管路接口 ;7-2.液压缸;7-3.轨道;7-4.横向调节板;7-5.驱动装置;7-6.丝杠;7-7.动态密封板;7-8.伸缩式导流板;7-9.铲头;8-1.压缩空气喷嘴;8-2.空气喷射梁体;8-3.压力调节装置;8-4.压缩空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实例及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4 :按本技术实施的主动气流场控制式双机架冷轧板面清洁装置,在非可逆式轧机的最后机架的辊系出口处带钢上方配置,或者是在可逆式轧机的第一道机架辊系入口处和第二道机架辊系出口处的带钢上方均配置;所述装置主要包括乳化液吹扫装置8、负压调节装置5、负压管道6、负压抽吸装置7。在轧机工作过程中,乳化液吹扫装置8向机架入口方向喷射压缩空气,将入口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主动气流场控制式双机架冷轧板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在在非可逆式轧机的最后机架的辊系出口处带钢上方,或者是在可逆式轧机的第一道机架辊系入口处和第二道机架辊系出口处的带钢上方;所述的板面清洁装置主要包括乳化液吹扫装置、负压抽吸装置及轧辊动态密封板;乳化液吹扫装置气流喷射方向正对辊缝方向;轧辊动态密封板安装在负压抽吸装置的负压腔上且与上工作辊动态接触密封,负压腔和轧辊动态密封板均能随着辊径的变化而前进或后退;负压腔为具有内部空腔的可调气流通道,通道的一端口对准辊缝方向并与带钢上表面平行,另一端与负压管路接口相对接并最终通向负压产生装置;负压抽吸装置与轧辊动态密封板、带钢、上工作辊之间始终形成一个封闭的气体收集空间;设置于可逆式轧机时,第一道机架辊系入口处和第二道机架辊系出口处的板面清洁装置错时开启和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动气流场控制式双机架冷轧板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在在非可逆式轧机的最后机架的辊系出口处带钢上方,或者是在可逆式轧机的第一道机架辊系入口处和第二道机架辊系出口处的带钢上方;所述的板面清洁装置主要包括乳化液吹扫装置、负压抽吸装置及轧辊动态密封板;乳化液吹扫装置气流喷射方向正对辊缝方向;轧辊动态密封板安装在负压抽吸装置的负压腔上且与上工作辊动态接触密封,负压腔和轧辊动态密封板均能随着辊径的变化而前进或后退;负压腔为具有内部空腔的可调气流通道,通道的一端口对准辊缝方向并与带钢上表面平行,另一端与负压管路接口相对接并最终通向负压产生装置;负压抽吸装置与轧辊动态密封板、带钢、上工作辊之间始终形成一个封闭的气体收集空间;设置于可逆式轧机时,第一道机架辊系入口处和第二道机架辊系出口处的板面清洁装置错时开启和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板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腔的出口处底面上设置可 改变负压腔气流通道伸出位置的伸缩式导流板,伸缩式导流板能在底面上相对于负压腔滑动伸出;负压腔的出口处两侧分别设置横向调节板,横向调节板装有驱动装置且能在该装置的作用下沿带钢宽度方向分离或合拢;负压抽吸装置通过动态密封板与上工作辊形成密封;伸缩式导流板的伸出端与乳化液吹扫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变且不影响吹扫气流的方向;负压抽吸装置、轧辊动态密封件、带钢、工作辊之间始终形成一个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红,杜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