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1266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对中央引出方式或端面引出方式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电极引出部进行加工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1);与该前面面板相对的背面面板(2);在两个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两个面板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5)将电极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包含:第一工序,在将背面面板(2)贴合的状态下,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之间,从与前面面板(1)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背面侧)进行切割加工,形成槽部(3)以使与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4)露出;第二工序,形成金属膜布线(5),使金属膜布线(5)与在槽部(3)露出的电极端子(4)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将液晶显示(IXD)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rop)、电致发光(EL)显示面板等排列多个而构成的大型显示器所使用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排列多个LED的方式成为大型显示器的主流。这样的LED方式的大型显示器,随着分辨率的提高,LED的排列密度会随之提高,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另一方面,为了 以低价格实现大型显示器,将作为图像显示元件(或者显示单元)的平面显示器(例如LCD面板、PDP、EL显示面板等)以矩阵状排列多片的方式是有效的。构成这样的大型显示器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如专利文献I所示,具有由玻璃板等构成的前面面板和背面面板。前面面板与背面面板隔开预定的间隔相对,在其间配置多个像素、用于控制这些像素的多个电极来形成发光层(或者液晶层),用密封部将周围密封。从设置在图像显示元件的背面侧的驱动控制电路向多个电极施加包含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用于向这些电极施加控制信号的电极引出方式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在图像显示元件的周围、即邻近的图像显示元件的接缝部设置台阶部,在该台阶部的电极端子上连接电极引出线的端面引出方式(专利文献I的图3);另一种是分割背面面板并在中央部设置槽部,在设置于该槽部的电极端子上设置电极引出线的中央引出方式(专利文献I的图I)。在排列多个这样的图像显示元件时,若接缝部的邻近图像显示元件的像素的间隔大于同一图像显示元件内的像素的间隔,则接缝部会变得明显。因此,在上述的端面引出方式中,需要以高精度将端部的台阶部尽可能形成得窄。另外,在中央引出方式中,与端面引出方式相比,可以缩短同一图像显示元件内的像素的间隔,但还是需要以高精度将槽部尽可能形成得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8 - 1915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端面引出方式中,具有可以从面板的端部容易引出电极的效果,但设置电极引出线的端子部附近的加工精度有问题,电极的引出加工难以细微化。面板的加工方法一般包括刻绘(scribing)和断裂(break)加工,但这种加工的加工公差较大,难以进行细微的加工。而在中央引出方式中,由于从形成于背面面板的槽部引出电极引出线,因此作为使图像显示元件的接缝部不明显的构造是有效的,但在对应背面面板的厚度而产生的端子部附近的槽部,加工用工具(针部、头部等)难以到达位于槽部内侧的端子部。特别是,随着大型显示器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像素间距被缩短,与像素间距的缩短对应,设置电极引出线的端子部的宽度也需要变窄,电极引出加工更为困难。在这样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的构造中,由于排列面板时的像素间间隙的缩短,难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大型显示器。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对中央引出方式或端面引出方式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电极引出部进行加工。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造的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背面面板;在所述两个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所述像素的多个电极,所述两个面板夹住所述像素及所述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将所述电极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其中,包含第一工序,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在将所述背面面板贴合的状态下,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之间,从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背面侧)进行切割加工,形成槽部以使与所述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露出;以及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形成所述金属膜布线,使所述金属膜布线与在所述槽部露出的电极端子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制造的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背面面板;在所述两个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所述像素的多个电极,所述两个面板夹住所述像素及所述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将所述电极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其中,包含第一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在将所述背面面板贴合的状态下,从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背面侧)进行切割加工,在所述背面面板的端部形成台阶部,以使与所述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露出;以及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形成所述金属膜布线,使所述金属膜布线与在所述台阶部露出的电极端子连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对中央引出方式或端面引出方式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电极引出部进行加工,可以实现在将图像显示元件以矩阵状排列多片时使接缝部的宽度变窄,使接缝不明显的高分辨率的大型显示器。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背面面板的槽部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背面面板的槽部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背面面板的槽部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I可适用的其他图像显示元件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背面面板的槽部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背面面板的槽部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背面面板的槽部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背面面板的槽部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标号说明I :前面面板Ia :台阶部2 :背面面板2a :背面2b :端面2c :密封部2d :凹部2e :端面2f:凹部3 :槽部3a:倾斜部3b :外悬部3c :凹部4 :电极端子5 :金属膜布线6 :连接器7 加工用工具8 :切割刀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I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该图像显示元件以矩阵状排列多个,构成大画面的平面显示器。作为图像显示元件的显示设备,例如是IXD面板、PDP、EL显示面板等。另外,图表示从背面观察图像显示元件的情况。如图I所示,图像显示元件具有由玻璃板等构成的前面面板I ;同样由玻璃板等构成且与前面面板I相对的背面面板2 ;在两个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未图示);以及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未图示),两个面板1、2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另外,上述多个电极由被施加扫描信号的行电极、被施加数 据信号的列电极构成。背面面板2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之间被分割,以形成具有倾斜面的槽部3。优选的方案是,作为倾斜面的形状,槽部3的截面为V形。另外,在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将槽部3放大进行表示,但实际上是微小的间隙。另外,由于像素配置为矩阵状,存在横向的像素行间和纵向的像素列间,因此在提到像素间时,指的是包含两者的“邻近的2个像素列”。而且,在位于槽部3的前面面板I侧,配置与电极相连的多个电极端子4。电极端子4例如由与电极相同的材料同时形成,从槽部3露出。另一方面,在背面面板2的背面2a (将与表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称作“背面”。下同)和槽部3的端面2b,形成金属膜布线5。在背面2a侧的金属膜布线5的端部连接连接器6。通过该连接器6与外部的驱动控制电路连接。布线部的细节如图2所示。如图所示,在将背面面板2贴合在前面面板I的状态下,背面面板2的端面2b的金属膜布线5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背面面板;在所述两个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所述像素的多个电极,所述两个面板夹住所述像素及所述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将所述电极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在将所述背面面板贴合的状态下,从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进行切割加工,在所述背面面板的端部形成台阶部,以使与所述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露出;以及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形成所述金属膜布线,使所述金属膜布线与在所述台阶部露出的电极端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善一郎切通聪长江伟奥村贵典末广善幸寺崎信夫齐藤丰斋藤雄司结城敏尚冲龙太吉田健菅原淳佐藤宏幸福田善教佐藤阳介木村政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日本东北先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