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1162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包括底座、导向柱、转接座、第一轴承座、第一传动轴、主动齿圈、第二轴承座、第二传动轴、从动齿轮、复位弹簧和夹具限位套。导向柱的一端安装在底座上,转接座套装在导向柱上部段,第一轴承座安装在转接座上端,夹具限位套套装在导向柱下部段,复位弹簧套装在导向柱上,其上端与转接座接触,其下端与套装在导向柱上的钻模板接触;第一传动轴的装配部段安装在第一轴承座中;主动齿圈安装在第一传动轴的主动齿圈连接部段,第二轴承座安装在转接座上,第二传动轴安装在第二轴承座中,从动齿轮安装在第二传动轴上部并与主动齿圈啮合形成传动副。使用此种装置,可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孔的加工精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
技术介绍
零件在普通立钻上加工多孔时, 一般采用的是专用钻具。用专用钻具进行多孔加工时,每次切削的切削量不能太大,每加工一个孔,操作者要反复进刀数次才能完成,然后再对刀重复上述过程加工另外一个孔,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且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此外经检测发现,加工的孔不能完全保证垂直度、位置度要求。尤其是产品批量大、进度要求快、工期短时,更是难以达到加工精度和满足进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孔的加工精度。本技术所述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包括底座、导向柱、转接座、第一轴承座、第一传动轴、主动齿圈、第二轴承座、第二传动轴、从动齿轮、复位弹簧和夹具限位套。导向柱至少为两根,各导向柱的一端安装在底座上,它们的轴线相互平行;转接座套装在导向柱上部段,与导向柱为动配合,可沿导向柱上下滑动;第一轴承座安装在转接座上端,用于安装第一传动轴;复位弹簧和夹具限位套的数量与导向柱的数量相同,各夹具限位套分别套装在对应的导向柱下部段,各复位弹簧分别套装在对应的导向柱上,其上端与转接座接触,其下端与套装在导向柱上的钻模板(钻模板是固定被钻孔零件的夹具中的支撑件)接触;第一传动轴由上至下依次为钻床连接部段、装配部段和主动齿圈连接部段,其装配部段安装在第一轴承座中;从动齿轮至少为两个,第二轴承座和第二传动轴的数量与从动齿轮的数量相同,各第二传动轴下部设置有钻头安装孔;主动齿圈安装在第一传动轴的主动齿圈连接部段,各第二轴承座安装在转接座上,各第二传动轴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二轴承座中,各从动齿轮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二传动轴上部并与主动齿圈啮合形成传动副。根据普通钻床的结构和性能,上述装置中,从动齿轮的个数一般为2 8个,即一般在零件上同时加工2 8个小孔。上述装置中,第一传动轴的钻床连接部段的形状和尺寸应该与钻床主轴上的安装孔 相匹配,由于普通立钻主轴上的安装孔为莫氏锥孔,因此第一传动轴的钻床连接部段为 莫氏锥度轴。为了降低成本,设置了钻头套,钻头套的内孔与钻头的连接部段相匹配,其外部形 状和尺寸与第二传动轴下部的钻头安装孔相匹配。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使用本技术所述装置,由一台普通钻床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多孔同时加工, 各钻头的运动速度一致,导向精度高,钻孔轻松、快捷,并且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2、 与现有多孔加工相比,被钻孔零件的定位、夹紧一次完成,避免了多次装夹产 生的误差,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3、 试验表明,能很好地保证孔的垂直度、位置度等精度要求,极大地降低了生产 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4、 可以推广用于发动机零件生产的4个、6个、8个等小深孔的同时加工,可节约 多台设备、多套工装、多个操作工人,为企业节约大量费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图2是图1中主动齿圈与从动齿轮的安装示意图。图中,l一第一传动轴、2—A滚动轴承、3—A单向推力球轴承、4一第一轴承座、5 一B滚动轴承、6—主动齿圈、7—A键、8—B键、9一从动齿轮、IO—C滚动轴承、ll一 第二传动轴、12—钻模板、13—定位构件、14一压紧机构、15—底座、16—B单向推力 球轴承、17""D滚动轴承、18—转接座、19一第二轴承座、20—复位弹簧、21—钻头套、 22—导向柱、23—被钻孔件、24—夹具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的结构和安 装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包括底座15、导 向柱22、转接座18、第一轴承座4、第一传动轴l、主动齿圈6、第二轴承座19、第二 传动轴ll、从动齿轮9、复位弹簧20、夹具限位套24和钻头套21。导向柱22为两根,两导向柱的一端分别插入底座15上开设的轴线平行的两通孔中 并用螺钉固定;转接座18上开设有两个用于与导向柱22组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衬套,衬套的内孔与导向柱22为动配合,转接座18通过其上的通孔套装在两导向柱 22上部段,可沿导向柱22上下滑动。第一轴承座4安装在转接座上端,通过螺栓与转接座连接。夹具限位套24为两个,两夹具限位套24分别套装在两导向柱下部段且下端面与底 座15接触;复位弹簧20为两只,两复位弹簧分别套装在两导向柱上,其上端与转接座 18接触,其下端与套装在导向柱上的钻模板12接触,钻模板12是固定被钻孔零件的夹 具中的支撑件,由夹具限位套24支撑和限位,被钻孔零件安装在钻模板12上,由定位 构件13定位,压紧机构14紧固。第一传动轴1由上至下依次为钻床连接部段、装配部段和主动齿圈连接部段,其钻 床连接部段为4号莫氏锥度轴,其装配部段为圆柱形阶梯轴,主动齿圈连接部段为圆柱 形轴,装配部段与A滚动轴承2、 A单向推力球轴承3、 B滚动轴承5组合并安装在第一 轴承座4中。从动齿轮9为两个,第二轴承座19和第二传动轴11的数量与从动齿轮9的数量相 同;两从动齿轮9为渐开线直齿,模数为2,齿数为20,压力角为20° ,两第二传动轴 11下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钻头套的锥度孔。主动齿圈6为渐开线直齿,模数为2,齿数为 50,压力角为2(T 。主动齿圈6安装在第一传动轴1的主动齿圈连接部段,用A键7连接;两第二轴承 座19安装在转接座18上,它们的安装位置根据被钻孔零件上所需钻的孔的位置确定; 两第二传动轴11与C滚动轴承10、 B单向推力球轴承16、 D滚动轴承17组合并分别安 装在两第二轴承座19中,两从动齿轮9分别安装在两第二传动轴11的上部并与主动齿 圈6啮合形成传动副(如图2所示),从动齿轮9与第二传动轴11用B键8连接。钻头套21的内孔与钻头的连接部段相匹配,为3号莫氏锥度,其外部形状和尺寸 与第二传动轴11下部的锥度孔相匹配。使用时,钻头套21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1下部 的锥度孔中并用螺钉固定。钻孔时,首先按以下方式安装本实施例所述装置将底座15安装在普通立式钻床 的工作台上,将第一传动轴l的钻床连接部段插入立式钻床主轴的莫氏锥孔内,在夹具 上将被钻孔件23正确定位并夹紧。安装好后,即可启动钻床进行钻孔。权利要求1、一种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5)、导向柱(22)、转接座(18)、第一轴承座(4)、第一传动轴(1)、主动齿圈(6)、第二轴承座(19)、第二传动轴(11)、从动齿轮(9)、复位弹簧(20)和夹具限位套(24),导向柱(22)至少为两根,各导向柱的一端安装在底座(15)上,它们的轴线相互平行,转接座(18)套装在导向柱(22)上部段,与导向柱(22)为动配合,第一轴承座(4)安装在转接座上端,复位弹簧(20)和夹具限位套(24)的数量与导向柱的数量相同,各夹具限位套(24)分别套装在对应的导向柱下部段,各复位弹簧(20)分别套装在对应的导向柱上,其上端与转接座(18)接触,其下端与套装在导向柱上的钻模板(12)接触,第一传动轴(1)由上至下依次为钻床连接部段、装配部段和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普通钻床同时加工多个小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5)、导向柱(22)、转接座(18)、第一轴承座(4)、第一传动轴(1)、主动齿圈(6)、第二轴承座(19)、第二传动轴(11)、从动齿轮(9)、复位弹簧(20)和夹具限位套(24), 导向柱(22)至少为两根,各导向柱的一端安装在底座(15)上,它们的轴线相互平行,转接座(18)套装在导向柱(22)上部段,与导向柱(22)为动配合,第一轴承座(4)安装在转接座上端, 复位弹簧(20)和夹具限位套(24) 的数量与导向柱的数量相同,各夹具限位套(24)分别套装在对应的导向柱下部段,各复位弹簧(20)分别套装在对应的导向柱上,其上端与转接座(18)接触,其下端与套装在导向柱上的钻模板(12)接触, 第一传动轴(1)由上至下依次为钻床连接部 段、装配部段和主动齿圈连接部段,其装配部段安装在第一轴承座(4)中, 从动齿轮(9)至少为两个,第二轴承座(19)和第二传动轴(11)的数量与从动齿轮(9)的数量相同,各第二传动轴(11)下部设置有钻头安装孔, 主动齿圈(6)安 装在第一传动轴(1)的主动齿圈连接部段,各第二轴承座(19)安装在转接座(18)上,各第二传动轴(11)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二轴承座(19)中,各从动齿轮(9)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二传动轴(11)上部并与主动齿圈(6)啮合形成传动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方俊姜宝华杨莉玫周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