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车四档变速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1144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装置,尤其是一种立车四档变速箱装置,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换挡装置、第二换挡装置、锁紧装置、箱体、第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隔套、第三齿轮、第二轴、第二隔套、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三隔套、第三轴、第六齿轮、第七齿轮、轴承套、第四隔套、第五隔套和第八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传动平稳,噪音低;换挡准确可靠;采用四档恒功率变速,适合重载切削;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装置,尤其是一种立车四档变速箱装置,属于变速箱

技术介绍
立车主要用于加工直径大,长度短的大型和重型工件。立车一般可分为单柱式或双柱式。小型立车一般做成单柱式,大型立车坐车双柱式。立车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轴处于垂直位置,工作台在水平面内,工件的安装和调整比较方便。在立车中,变速箱多档变速可以提供更大范围的恒功率变速,齿轮间的传动平稳, 换档准确可靠,对立车加工有直接影响。现有立车传动采用的多档变速箱结构复杂,传动不平稳,容易出现故障,影响到工业生产的持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立车四档变速箱装置,能够给立车提供更大范围的恒功率变速,传动平稳,换挡准确可靠。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立车四档变速箱装置包括第一换挡装置、第二换挡装置、锁紧装置、箱体、第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隔套、第三齿轮、第二轴、第二隔套、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三隔套、第三轴、第六齿轮、第七齿轮、轴承套、第四隔套、第五隔套和第八齿轮,箱体上设有三个纵向贯通的孔,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分别通过连接在两端的轴承安装在箱体三个纵向贯通的孔中,第一轴上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连接第一齿轮。第二轴上依次连接第一隔套、第三齿轮、第二隔套、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和第三隔套,第五齿轮能够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三齿轮能够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箱体上安装第三轴的贯通孔下端通过螺栓连接轴承套。第三轴上连接第六齿轮,第六齿轮上连接第七齿轮。所述第六齿轮能够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第七齿轮能够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轴与轴承套之间设有第四隔套。第三轴一端伸出轴承套并连接第八齿轮,其特征是第一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法兰盖、第一油缸体、第一活塞、第一法兰盘、第一油缸杆、第一拨叉和第一法兰套,第一油缸体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上。第一油缸体上端连接第一法兰盖,第一油缸体下端连接第一法兰盘。第一活塞位于第一油缸体内,第一活塞前端连接第一油缸杆。第一油缸杆下端位于第一法兰套中,第一法兰套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上。所述第一油缸杆上连接第一拨叉,第一拨叉通过轴承连接第一齿轮,第一拨叉能够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下移动换挡。第二换挡装置包括第二法兰盖、第二油缸体、第二活塞、第二法兰盘、第二油缸杆和第二拨叉,第二油缸体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上。第二油缸体上端连接第二法兰盖,第二油缸体下端连接第二法兰盘。第二活塞位于第二油缸体内,第二活塞前端连接第二油缸杆。第二油缸杆下端滑动安装在箱体内。所述第二油缸杆上连接第二拨叉,第二拨叉通过轴承连接第七齿轮,第二拨叉能够带动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上下移动换挡。锁紧装置包括第三法兰盖、第三油缸体、第三活塞杆、第二法兰套、第一锁杆和法兰,第三油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侧面,第三油缸体和箱体之间设有第二法兰套。第三油缸体后端连接第三法兰盖。第三活塞杆位于第三油缸体内,第三活塞杆前端连接第一锁杆,第一锁杆从箱体另一侧伸出。第一锁杆和箱体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法兰。所述第一锁杆上纵向设有锁板,锁板位于第一油缸杆和第二油缸杆的锁止槽中。所述箱体上安装第一轴的贯通孔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轴上端盖和第一轴下端盖。所述第一轴的输入端伸出第一轴上端盖。所述箱体上安装第二轴的贯通孔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轴上法兰盖和第二轴下端盖。所述箱体上安装第三轴的贯通孔上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轴上盖板。 所述第八齿轮通过连接在第三轴末端的压板限位。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传动平稳,,噪音低;换挡准确可靠;采用四档恒功率变速,适合重载切削;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第一换挡装置、2-第二换挡装置、3-第一法兰盖、4-第一油缸体、5-第一活塞、6-第一法兰盘、7-第一油缸杆、8-第一拨叉、9-第一法兰套、10-第二法兰盖、11-第二油缸体、12-第二活塞、13-第二法兰盘、14-第二油缸杆、15-第二拨叉、16-锁紧装置、17_第二法兰盖、18-第二油缸体、19-第二活塞杆、20_第二法兰套、21-第一锁杆、22-法兰、23-箱体、24-第一轴、25-第一轴上端盖、26-第一齿轮、27-第二齿轮、28-第一轴下端盖、29-第二轴上法兰盖、30-第一隔套、31-第二齿轮、32-第二轴、33-第二隔套、34-第四齿轮、35-第二轴下端盖、36-第五齿轮、37-第二隔套、38-第二轴上盖板、39-第二轴、40-第六齿轮、41-第七齿轮、42-轴承套、43-第四隔套、44-第五隔套、45-第八齿轮、46-压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第一换挡装置I、第二换挡装置2、锁紧装置16、箱体23、第一轴24、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7、第一隔套30、第三齿轮31、第二轴32、第二隔套33、第四齿轮34、第五齿轮36、第三隔套37第三轴39、第六齿轮40、第七齿轮41、轴承套42、第四隔套43、第五隔套44和第八齿轮45。箱体23上设有三个纵向贯通的孔,第一轴24、第二轴32和第三轴39分别通过连接在两端的轴承安装在箱体23三个纵向贯通的孔中。箱体23上安装第一轴24的贯通孔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轴上端盖25和第一轴下端盖28。第一轴24上连接第二齿轮27,第二齿轮27上连接第一齿轮26。第一轴24的输入端伸出第一轴上端盖25。箱体23上安装第二轴32的贯通孔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轴上法兰盖29和第二轴下端盖35。第二轴32上依次连接第一隔套30、第三齿轮31、第二隔套33、第四齿轮34、第五齿轮36和第三隔套37。第五齿轮36能够与第二齿轮27啮合连接。第三齿轮31能够与第一齿轮26啮合连接。箱体23上安装第三轴39的贯通孔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轴上盖板38和轴承套42。第三轴39上连接第六齿轮40,第六齿轮40上连接第七齿轮41。所述第六齿轮40能够与第三齿轮31啮合连接。所述第七齿轮41能够与第四齿轮34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轴39与轴承套42之间设有第四隔套43。第三轴39 —端伸出轴承套42并连接第八齿轮45。所述第八齿轮45通过连接在第三轴39末端的压板46限位。第一换挡装置I包括第一法兰盖3、第一油缸体4、第一活塞5、第一法兰盘6、第一油缸杆7、第一拨叉8和第一法兰套9,第一油缸体4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23上。第一油缸体4上端连接第一法兰盖3,第一油缸体4下端连接第一法兰盘6。第一活塞5位于第一油 缸体4内,第一活塞5前端连接第一油缸杆7。第一油缸杆7下端位于第一法兰套9中,第一法兰套9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23上。所述第一油缸杆7上连接第一拨叉8,第一拨叉8通过轴承连接第一齿轮26,第一拨叉8能够带动第一齿轮26和第二齿轮27上下移动换挡。第二换挡装置2包括第二法兰盖10、第二油缸体11、第二活塞12、第二法兰盘13、第二油缸杆14和第二拨叉15,第二油缸体11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23上。第二油缸体11上端连接第二法兰盖10,第二油缸体11下端连接第二法兰盘13。第二活塞12位于第二油缸体11内,第二活塞12前端连接第二油缸杆14。第二油缸杆14下端滑动安装在箱体23内。所述第二油缸杆14上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车四档变速箱装置,包括第一换挡装置(1)、第二换挡装置(2)、锁紧装置(16)、箱体(23)、第一轴(24)、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27)、第一隔套(30)、第三齿轮(31)、第二轴(32)、第二隔套(33)、第四齿轮(34)、第五齿轮(36)、第三隔套(37)、第三轴(39)、第六齿轮(40)、第七齿轮(41)、轴承套(42)、第四隔套(43)、第五隔套(44)和第八齿轮(45),箱体(23)上设有三个纵向贯通的孔,第一轴(24)、第二轴(32)和第三轴(39)分别通过连接在两端的轴承安装在箱体(23)三个纵向贯通的孔中,第一轴(24)上连接第二齿轮(27),第二齿轮(27)上连接第一齿轮(26);第二轴(32)上依次连接第一隔套(30)、第三齿轮(31)、第二隔套(33)、第四齿轮(34)、第五齿轮(36)和第三隔套(37),第五齿轮(36)能够与第二齿轮(27)啮合连接,第三齿轮(31)能够与第一齿轮(26)啮合连接;箱体(23)上安装第三轴(39)的贯通孔下端通过螺栓连接轴承套(42);第三轴(39)上连接第六齿轮(40),第六齿轮(40)上连接第七齿轮(41);所述第六齿轮(40)能够与第三齿轮(31)啮合连接,第七齿轮(41)能够与第四齿轮(34)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轴(39)与轴承套(42)之间设有第四隔套(43);第三轴(39)一端伸出轴承套(42)并连接第八齿轮(45),其特征是:第一换挡装置(1)包括第一法兰盖(3)、第一油缸体(4)、第一活塞(5)、第一法兰盘(6)、第一油缸杆(7)、第一拨叉(8)和第一法兰套(9),第一油缸体(4)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23)上;第一油缸体(4)上端连接第一法兰盖(3),第一油缸体(4)下端连接第一法兰盘(6);第一活塞(5)位于第一油缸体(4)内,第一活塞(5)前端连接第一油缸杆(7);第一油缸杆(7)下端位于第一法兰套(9)中,第一法兰套(9)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23)上;所述第一油缸杆(7)上连接第一拨叉(8),第一拨叉(8)通过轴承连接第一齿轮(26),第一拨叉(8)能够带动第一齿轮(26)和第二齿轮(27)上下移动换挡;第二换挡装置(2)包括第二法兰盖(10)、第二油缸体(11)、第二活塞(12)、第二法兰盘(13)、第二油缸杆(14)和第二拨叉(15),第二油缸体(11)通过螺栓连接在箱体(23)上;第二油缸体(11)上端连接第二法兰盖(10),第二油缸体(11)下端连接第二法兰盘(13);第二活塞(12)位于第二油缸体(11)内,第二活塞(12)前端连接第二油缸杆(14);第二油缸杆(14)下端滑动安装在箱体(23)内;所述第二油缸杆(14)上连接第二拨叉(15),第二拨叉(15)通过轴承连接第七齿轮(41),第二拨叉(15)能够带动第六齿轮(40)和第七齿轮(41)上下移动换挡;锁紧装置(16)包括第三法兰盖(17)、第三油缸体(18)、第三活塞杆(19)、第二法兰套(20)、第一锁杆(21)和法兰(22),第三油缸体(18)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23)侧面,第三油缸体(18)和箱体(23)之间设有第二法兰套(20);第三油缸体(18)后端连接第三法兰盖(17);第三活塞杆(19)位于第三油缸体(18)内,第三活塞杆(19)前端连接第一锁杆(21),第一锁杆(21)从箱体(23)另一侧伸出;第一锁杆(21)和箱体(23)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法兰(22);所述第一锁杆(21)上纵向设有锁板,锁板位于第一油缸杆(7)和第二油缸杆(14)的锁止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京华重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