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稀土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的稀土矿藏资源很丰富,总储量占世界的40%以上,而且种类齐全,这为稀土化合物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保障。稀土化合物应用很广,其在农业、工业、医药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应用。因此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的稀土产品,将我国的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对于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稀土离子由于其特殊的电子层结构,表现出很多独特的性质,因而在光、电、磁领域均得到广泛的应用。设计并合成具有强发光性能的稀土配合物一直是研究者们所追求的目标,由于稀土离子特有的4f电子受外层电子较大的屏蔽作用,使得稀土离子受配体场的影响很小,故而稀土离子一般都有很窄的特征荧光发射,且色纯度高。然而稀土离子的吸光系数很小,需要借助于配体的“天线效应”进行能量的传递,有效增强稀土离子的发光。通常使用的阴离子配体有羧酸类配体和二酮类配体,而作为第二辅助配体的中性配体通常为吡啶类或咪唑类配体。但是,稀土离子是高配位金属离子,最常见的配位数是8-10,因此往往会在有机配体之外附带有配位溶剂,比如水或乙醇等,而这些溶剂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配合物材料的发光性能。另外一方面,发光材料在实际使用时会对其热稳定性有特定的要求,比如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OEL)时,就要求稀土发光材料能经受真空蒸镀的温度而不分解。目前,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及热稳定性能不够高,这仍然是制约其在有机电致发光等重要领域获得应用的关键问题。因此研发发光效率及热稳定性都好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对于开发OEL等相关产业都具有重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材料化合物的结构式Eu(BTA)3(PBO),式中的三价稀土离子Eu为中心离子,BTA为第一配体苯甲酰三氟丙酮,PBO为中性辅助配体2?(2?苯并恶唑)吡啶;其分子结构如式(I):室温下该化合物的单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No.2)空间群,晶胞参数a=11.6371(4),b=13.4158(4),α=88.378(3),β=78.950(3),γ=77.860(3)°,Z=4,DC=1.576g/cm3,单晶体为无色透明;该化合物是由一个Eu原子与来自三个苯甲酰三氟丙酮配体的六个氧原子及一个2?(2?苯并恶唑)吡啶配体的一个氮和一个氧原子形成八配位结构,Eu原子位于配位多面体中心,四周包围了配体上的刚性苯环及芳香杂环,增强了主体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也有利于化合物通过“天线效应”实现高效率的发光。FSA00000820669000011.tif,FSA00000820669000012.tif,FSA00000820669000013.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文祥,张小丽,夹国华,郭驾宇,史宏声,秦来顺,陈达,范美强,舒康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