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变色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导电玻璃表面修饰方法和表面修饰过的导电玻璃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如透过率、颜色等)在外加电场下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而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我们称之为电致变色材料,而具有这种功能的器件则是电致变色器件。作为透明导电衬底的导电玻璃对于电致变色器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传统的有机电致变色器件是直接在氧化铟锡玻璃(IT0)表面利用电化学或者其他方法将有机电致变色薄膜覆盖在ITO的导电面,有机电致变色层和ITO间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接触在一起。由于物理吸附作用力较低,导致有机电致变色薄膜容易从ITO上脱落,失去变色性能。2005年Hanson教授在JAC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利用有机分子对氧化铟锡导电玻璃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电子在有机器件中传输能力的文章。文章中利用含有磷酸基团的有机分子对导电玻璃表面修饰处理,提高了有机发光二级管的性能。但是在此文献中,有机分子仅仅起到降低导电玻璃表面电子传输势垒的作用,并未有其他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变导电玻璃表面的基团性质,增强导电基底通有机电致变色层间的作用,提高电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玻璃表面修饰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导电玻璃浸置于溶液中,放置一定时间后导电玻璃通过物理吸附与所述溶液中溶质作用;(2)步骤(1)所得导电玻璃在无水加热条件下反应,加热过程中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朝上;(3)反应结束后,待导电玻璃冷却到室温,再次清洗,即得到修饰过的导电玻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明,杨树威,吴星明,徐春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