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在导光体表面实现光学图形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固定导光体;在滚轮表面贴有带图形结构的金属模仁片,或者在滚轮表面加工使得滚轮表面带有图形结构,将该滚轮设置在导光体上方;将滚轮表面加热到转印的预定温度和/或使导光体表面的温度达到转印的预定温度;控制滚轮在导光体表面进行滚压,使滚轮表面金属模仁片的图形结构或滚轮表面的图形结构转印到导光体表面。加工装置,包括有用于定位导光体的定位机构和滚轮机构,滚轮机构的滚轮表面设有图形结构;所述滚轮机构连接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滚轮表面与导光体表面按照预定压力进行滚压,在导光体表面形成转印图形结构。生产成本低,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导光体
,尤其是在导光体表面实现光学图形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的注塑或者印刷方式是实现导光体表面光学图形的主要方法,但是,注塑方式对不同尺寸的导光体需要开发相应的模具,成本高昂,开发周期较长,且大面积超薄型的导光板所需要的注塑设备一般都为日本进口,价格昂贵。而印刷方式的导光板厚度较厚,一般在2mm以上,油墨的光学网点较大,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光学元件面积的上百倍,油墨的使用对生产环境的影响加大,气味较重,影响员工的健康。 现有技术中有人在一个透明导光体上涂布一层透明的UV固化光敏胶,将带有图形的滚轮在上面做一次均匀的压印,使得图形转写到UV胶上,然后将此膜片用UV光照射,使得光敏胶硬化,从而得到带有图形化的导光体,但是此方式的良率较低,成本也较高。专利公开号CN200610081049.X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加工方法,其具有如下特点I、该专利方法所用的原料是粒子状态,通过挤出机进行熔融和挤压过程得到的是无限长度的导光板素材。缺点是设备投资大,能耗大,无法实现小批量加工。2、此方法所使用的滚轮组为两个,相互对夹导光板而使得滚轮微结构转写。由于此系统与挤出机联为一个整体,所以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停机,其已经挤出的导光板素材由于迅速冷却硬化而不得不报废。3、该专利方法所使用的滚轮为一体结构,其微结构是加工在滚轮外围的表面上的。这样的滚轮成本很高,需要在表面镀铜或者镀镍,然后再用精密昂贵的CNC系统进行雕亥IJ,实现凸点型的微结构难度十分大,所以开发周期长,价格贵,维护保养困难。4、该方法生产出的是连续的素材,需要在后段进行裁切,且裁切前还有必要的冷却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快速,低能耗,无污染,使用一个可更换图形的滚轮,直接在片状的导光体表面滚动,滚动过程中压力速度温度可控,使得滚轮表面的图形微结构转写到导光体表面,形成光学图形的光学图形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在导光体表面实现光学图形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固定导光体;步骤二 在滚轮表面贴有带图形结构的金属模仁片,或者在滚轮表面加工使得滚轮表面带有图形结构,将该滚轮设置在导光体上方;步骤三将滚轮表面加热到转印的预定温度和/或使导光体表面的温度达到转印的预定温度;步骤四控制滚轮在导光体表面进行滚压,使滚轮表面金属模仁片的图形结构或滚轮表面的图形结构转印到导光体表面。带有图形的滚轮配合坚硬平台来挤压导光体表面,使得导光体表面转写上滚轮的图形,此工艺是简单高效低成本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应用上述方法的在导光体表面实现光学图形的加工装置,包括有用于定位导光体的定位机构和设置在导光体上方的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的滚轮表面设有图形结构,所述图形结构为贴在滚轮表面的金属模仁片或通过在滚轮表面直接加工得到的图形结构;所述滚轮机构连接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滚轮表面与导光体表面按照预定压力进行滚压,在导光体表面形成转印图形结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平台、卡板和挡板,所述导光体一端靠在挡板上,另一端由卡板卡接。所述定位平台还与抽真空设备或加热设备连接。通过抽真空使得导光体表面更加洁净,没有杂质,方便图形结构的转印,而加热设备能软化导光体表面,使得图形结构更容易转印到导光体表面上。所述滚轮机构还包括支架,支架与控制系统连接,滚轮两端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具有给滚轮表面温度加热到预定温度的温控模块。本专利技术中的金属模仁片为本申请人根据2012年6月27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210217175. 9、为“一种用于制作出带有光学元件图形结构的金属基板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碰撞过程的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制作方法得到,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制作带有光学元件图形结构的金属基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基板置于平台上,在信息处理系统中预设碰撞图案;步骤二 根据信息处理系统中形成预设碰撞图案的坐标位置和大小,控制碰撞振荡装置和基板的相对运动,并使碰撞振荡装置撞击基板,在基板上得到符合预设碰撞图案的碰撞单元结构;或将波长大于335纳米的激光器与信息处理系统连接,根据信息处理系统中形成预设碰撞图案的坐标位置和大小,控制激光器和基板的相对运动,并使激光器以高于15KHZ的脉冲频率轰击基板表面,一个或者多个脉冲生成一个或多个微小结构,在基板上得到符合预设碰撞图案的碰撞单元结构;步骤三通过金属沉积工艺将基板的表面沉积金属,达到预定厚度后,进行金属层与基板的分离,得到基板的金属复制品或者金属镜像复制品,该基板的金属复制品或者金属镜像复制品表面形成有与碰撞单元结构相对应的光学元件阵列。上述基板的金属复制品或者金属镜像复制品即为本专利技术申请的金属模仁片。与CN200610081049. X专利相比,本专利技术专利具有如下特点I、本方法用的原料是是现成透明的板材,不必加热熔融,并且外形已经裁切好,使用简单,产量可多可少,不受限制。2、本方法是导光体放于一个平台上固定,滚轮的动作是靠近导光体,开始滚压,离开导光体,并且一直循环。这样的好处是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随时停机进行故障的排除,没有物料的损失。3、本方法滚轮与微结构层本身是分离的,在使用的时候将带有微结构图形的金属层通过特别的方法包裹与滚轮的外围,相对于整体的滚轮,图形换版速度快,图形实现方式成本低,实现凹凸型的微结构非常容易,所以开发周期短,价格低,维护方便。4、本方法使用的原料是已经裁切好的板材,所以经过滚轮后即成为成品,也没有冷却的必要。综上的话,由于制造方式的不同,CN200610081049. X专利可以适应大量单一规格的产品生产,现实中至少是上万片的生产才能抵消成本,设备投资昂贵。本工艺方法相对从物料到流程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且设备简单投资小,适应性强,从上万片的生产到几百甚至几十片的生产都可以轻松的适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设备相对注塑机台简单,开发不同尺寸的产品成本低廉,开发周期短,产品灵活性强,不需要增加其他的原物料,生产成本底,能耗 低。附图说明图I为导光体与滚轮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工装置对导光体表面进行滚压之前的示意图;图3为滚轮滚压到导光体表面示意图;图4为滚轮表面的图形转印到导光体表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导光体表面实现光学图形的加工方法,通过在导光体大平面上做出图形结构,使得大平面上出现发光的图形,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固定导光体3 ;步骤二 在滚轮11表面贴有带图形结构111的金属模仁片,或者在滚轮表面直接通过机械加工使得滚轮表面带有图形结构111,将该滚轮11设置在导光体3上方;步骤三将滚轮11表面加热到转印的预定温度和/或使导光体3表面的温度达到转印的预定温度;步骤四控制滚轮11在导光体3表面进行滚压,使滚轮3表面金属模仁片的图形结构111或滚轮表面的图形结构111转印到导光体表面形成转印图形结构31。本实施例步骤二中的金属模仁片为本申请人根据2012年6月27日申请的专利号为201210217175. 9、为“一种用于制作出带有光学元件图形结构的金属基板的方法及实现改方法碰撞过程的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制作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导光体表面实现光学图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固定导光体;步骤二:在滚轮表面贴有带图形结构的金属模仁片,或者在滚轮表面加工使得滚轮表面带有图形结构,将该滚轮置于导光体上方;步骤三:将滚轮表面加热到转印的预定温度和/或使导光体表面的温度达到转印的预定温度;步骤四:控制滚轮在导光体表面进行滚压,使滚轮表面金属模仁片的图形结构或滚轮表面的图形结构转印到导光体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耕,何志能,
申请(专利权)人:田耕,何志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