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034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7: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包括:拉线软轴总成、连杆机构总成、以及固定在变速器上的拉线软轴固定支架和中间旋转机构总成,拉线软轴总成包括拉线软轴、将拉线软轴的一端与中间旋转机构总成铰接的第一耳环接头、将拉线软轴的另一端与拉线软轴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的紧固件;连杆机构总成包括连杆、将连杆的一端与中间旋转机构总成铰接的第二耳环接头、将连杆的另一端与换挡摇臂连接的第三耳环接头;中间旋转机构总成包括旋转骨架,旋转骨架可旋转地固定于变速器;拉线软轴的轴向移动驱使旋转骨架旋转,以驱使连杆轴向移动,带动换挡摇臂移动。本申请的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减少了金属件的冲压工序及成型工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换挡位线转接装置包括换档摇臂、连杆机构总成、中间旋转机构总成、拉线软轴总成和拉线软轴固定支架。驾驶员的换档意图通过换档手柄拉动拉线软轴总成轴向移动,通过带动中间旋转机构总成的旋转,带动连杆机构总成和换档摇臂的移动来实现。换档摇臂、连杆机构总成和中间旋转机构总成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连杆机构来实现换档的。其中,拉线软轴总成和拉线软轴固定支架通过弹簧卡片结构固定;换档摇臂和连杆机构总成的安装连接孔较大;中间旋转机构总成的结构通过球销和拉线软轴总成及连杆·机构总成连接,该结构会因为样件制作问题和装配问题都会出现装配不合理,易发生翘曲现象。且拉线软轴总成、连杆机构总成以及中间旋转机构总成的连接件结构均各不相同,互不通用,因此制造现有的换挡位线转接装置需要制造多个模具,制造工艺复杂,且装配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减少了金属件的冲压工序及成型工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包括拉线软轴总成、连杆机构总成、以及固定在变速器上的拉线软轴固定支架和中间旋转机构总成,所述拉线软轴总成包括拉线软轴、将拉线软轴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旋转机构总成铰接的第一耳环接头、以及将拉线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线软轴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的紧固件;所述连杆机构总成包括连杆、将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旋转机构总成铰接的第二耳环接头、以及将连杆的另一端与换挡摇臂连接的第三耳环接头;所述中间旋转机构总成包括旋转骨架,所述旋转骨架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变速器;所述拉线软轴的轴向移动驱使所述旋转骨架旋转,以驱使所述连杆轴向移动,带动换挡摇臂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一耳环接头、第二耳环接头、第三耳环接头的结构相同。优选地,所述旋转骨架为三角形薄板,其一个端角通过固定件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变速器,另外两个端角分别与第一耳环接头、第二耳环接头铰接。优选地,所述旋转骨架的一个端角具有一通孔,所述固定件包括贴合所述通孔内壁的旋转骨架包胶、伸入所述通孔的螺栓、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变速器上的钢套、以及分别与所述钢套和旋转骨架包胶贴合的两个尼龙套。优选地,所述两个尼龙套分别自所述通孔的两侧固定于钢套和旋转骨架包胶之间。优选地,所述两个尼龙套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中填充润滑剂。优选地,所述两个尼龙套之间的间隙为1mm。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的自动换挡位线转接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减少 了金属件的冲压工序及成型工艺,且固定连接件结构相同,减少了模具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自动换挡位线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换挡位线转接装置的中间旋转机构总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自动换挡位线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包括拉线软轴总成101、连杆机构总成102、以及固定在变速器上的拉线软轴固定支架103和中间旋转机构总成104。其中,拉线软轴总成101包括拉线软轴111、将拉线软轴111的一端与中间旋转机构总成104铰接的第一耳环接头112、以及将拉线软轴111的另一端与拉线软轴固定支架103固定连接的紧固件113。连杆机构总成102包括连杆121、将连杆121的一端与中间旋转机构总成104铰接的第二耳环接头122、以及将连杆121的另一端与换挡摇臂连接的第三耳环接头123。中间旋转机构总成104包括旋转骨架141,旋转骨架141可旋转地固定于变速器。拉线软轴111的轴向移动可驱使旋转骨架141旋转,旋转骨架141的旋转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杆121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换挡摇臂移动,实现换挡动作。因此,驾驶员的换挡意图是通过换挡手柄拉动拉线软轴总成101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中间旋转机构总成104的旋转,并带动连杆机构总成102的轴向移动,以传递至换挡摇臂来实现的。在本技术的自动换挡位线转接装置中,拉线软轴总成101通过其自身的紧固结构固定在拉线软轴固定支架103上,与现有的换挡位线转接装置相比,减少了弹簧卡片的使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由于减少了装入零件,便于生产管理。由于中间旋转机构总成104固定在变速器上,而拉线软轴总成101和连杆机构总成102通过绕轴销与中间旋转机构总成104 —起旋转来实现驾驶员的换挡意图,装配上不容易出现翘曲现象。优选地,第一耳环接头112、第二耳环接头122、第三耳环接头123的结构相同。在本技术中,拉线软轴总成101和连杆机构总成102两端的耳环接头结构相同,通用性好且装配方便。优选地,旋转骨架141为三角形薄板,其中一个端角通过固定件可旋转地固定于变速器上,另外两个端角分别与第一耳环接头、第二耳环接头铰接,则拉线软轴101的轴向移动通过第一耳环接头112带动旋转骨架141旋转,以通过第二耳环接头122带动连杆121轴向移动,以带动换挡摇臂移动。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换挡位线转接装置的中间旋转机构总成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旋转骨架141的一个端角具有一通孔,将该端角固定于变速器的固定件包括旋转骨架包胶201、尼龙套202、钢套20 3和螺栓204。其中,旋转骨架包胶201和旋转骨架141包塑在一起,其贴合通孔的内壁。两个尼龙套202分别自旋转骨架141的两侧将钢套203和螺栓204压紧在通孔中,分别与钢套203和旋转骨架包胶201贴合。尼龙套202紧配合在钢套203上,钢套203通过螺栓204紧固在变速器壳体上,避免了螺栓204将两个尼龙套202压紧,从而使中间旋转机构总成104能够顺利地旋转,以便于换挡操作。两个尼龙套203之间具有Imm的间隙,其用来填充润滑剂、例如润滑脂,以保证旋转骨架141和旋转骨架包胶201 —起绕尼龙套202和钢套旋转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由上述方案可知,在本技术的自动换挡位线转接装置中,拉线软轴总成通过其自身的紧固结构固定在拉线软轴固定支架上,与现有的换挡位线转接装置相比,减少了弹簧卡片的使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由于减少了装入零件,便于生产管理。由于中间旋转机构总成固定在变速器上,而拉线软轴总成和连杆机构总成通过绕轴销与中间旋转机构总成一起旋转来实现驾驶员的换挡意图,装配上不容易出现翘曲现象。本申请的自动换挡位线转接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减少了金属件的冲压工序及成型工艺,且固定连接件结构相同,减少了模具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线软轴总成、连杆机构总成、以及固定在变速器上的拉线软轴固定支架和中间旋转机构总成, 所述拉线软轴总成包括拉线软轴、将拉线软轴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旋转机构总成铰接的第一耳环接头、以及将拉线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线软轴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的紧固件; 所述连杆机构总成包括连杆、将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旋转机构总成铰接的第二耳环接头、以及将连杆的另一端与换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换档位线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线软轴总成、连杆机构总成、以及固定在变速器上的拉线软轴固定支架和中间旋转机构总成,所述拉线软轴总成包括拉线软轴、将拉线软轴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旋转机构总成铰接的第一耳环接头、以及将拉线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线软轴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的紧固件;所述连杆机构总成包括连杆、将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旋转机构总成铰接的第二耳环接头、以及将连杆的另一端与换挡摇臂连接的第三耳环接头;所述中间旋转机构总成包括旋转骨架,所述旋转骨架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变速器;所述拉线软轴的轴向移动驱使所述旋转骨架旋转,以驱使所述连杆轴向移动,带动换挡摇臂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龙高春果汪俊
申请(专利权)人:海马轿车有限公司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