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洁车的箱体总成,包括垃圾箱和铰接在该垃圾箱后端的箱门,垃圾箱内分隔有用于收容垃圾和污水的第一腔室,用于储存污水的第二腔室和用于储存清水的第三腔室,第二腔室包括位于第一腔室两侧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装置,第一腔室包括位于垃圾箱后端的第一开口,第一区包括位于垃圾箱后端的第二开口,第二区包括位于垃圾箱后端的第三开口,所述箱门将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箱体总成的垃圾车。由于,第二腔室包括位于第一腔室两侧的第一区和第二区,能够有效提升垃圾箱的利用率,并且较大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方便过滤装置的维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洁车的箱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清洁车的箱体总成和使用该箱体总成的清洁车。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生活环境的提升,例如环卫车辆中的扫路车、洗扫车以及洗墙车、护栏清洗车等清洁车辆正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在道路清洁工作中。目前,各种清洁车辆上通常配备有转运、存储垃圾的垃圾箱,常规的垃圾箱仅完成存放或转运的工作。随着城市道路规模的越来越大,例如洗扫车等清洁车辆都需要对道路进行长时间的清洗。为了延长上述清洗车的作业时间,需要对车体空间进行有效地利用,尤其需要对垃圾箱进行改良,以充分利用垃圾箱,从而对提高清洁车辆的使用效果。另外,能够将收集的污水进行过滤后并再次用来清 洗路面,更加成为提高清洁车使用持久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车的箱体总成,该箱体总成布局合理,在充分利用垃圾箱的空间的情况下,能够较大地提升污水的处理能力。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车,该清洁车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箱体总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车的箱体总成,包括垃圾箱和铰接在该垃圾箱后端的箱门,所述垃圾箱内分隔有用于收容垃圾和污水的第一腔室,用于储存污水的第二腔室和用于储存清水的第三腔室,其中,所述第二腔室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两侧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腔室包括位于所述垃圾箱后端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区包括位于所述垃圾箱后端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区包括位于所述垃圾箱后端的第三开口,所述箱门将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封闭。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对称布置在所述垃圾箱内的底部横向的两个角落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包括第一顶壁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顶壁位于所述垃圾箱的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垃圾箱的左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区由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左侧壁围绕而形成纵长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区远离所述垃圾箱后端的一侧封闭,所述第一区靠近所述垃圾箱后端一侧开放以形成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区包括第二顶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顶壁位于所述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垃圾箱的右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由所述第二顶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右侧壁围绕而形成纵长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区远离所述垃圾箱的后端的一侧封闭,所述第二区靠近所述垃圾箱的后端的一侧开放以形成所述第三开口。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壁从所述左侧壁沿横向向内且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第一侧壁由所述第一顶壁的延伸末端朝向所述底壁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第二顶壁从所述右侧壁沿横向向内且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第二侧壁由所述第二顶壁的延伸末端朝向所述底壁向下延伸rfu 。优选地,所述箱体总成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三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前方,所述第三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分别和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隔离。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的远离所述垃圾箱后端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隔板封闭。优选地,所述箱体总成还包括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沿横向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该第一隔板沿纵向向后下方延伸到所述垃圾箱的后下端,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绕形成为收容空间。优选地,所述箱门中包括将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导流通道。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的第一出口以及与所述第三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与所述入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的污水流向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污水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流向所述第三腔室。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车,所述垃圾车包括本技术提供的清洁车的箱体总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箱体总成中的第二腔室包括位于第一腔室两侧的第一区和第二区,能够有效提升垃圾箱的利用率,并且可在两个区内均设置过滤装置,从而在较大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方便过滤装置的维护。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I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清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方式提供的清洁车的箱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4中线B-B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箱门)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清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箱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装置在工作位置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装置在非工作位置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中过滤装置的A向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I中所示的污水过滤系统的另一变形方式;图15是图11中C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6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清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B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过滤装置 5垃圾箱6箱门8清洗喷嘴9风机11 过滤部12 支承部13 过滤组件 14 框架15 吸水管路 21 第一导轨22 第二导轨 31第一滚轮32 第二滚轮 41管件42 透水过滤膜组件 43隔水套44 端板 45止挡件51 第一腔室 52第二腔室53 第三腔室 54限位件55 第一隔板 56第一顶壁57 第二隔板 58第一侧壁61 导流通道 71第一水泵72 第二水泵 91吸嘴组件14a 底架 14b顶架14c 第一侧架 14d第二侧架14e锁定件5a 污水区 5b清水区5s 顶壁 5x底壁5z 左侧壁 5y右侧壁51a 第一开口 51b出风口52a 第一区 52b第二区56a 第二顶壁 58a第二侧壁61a 入口 61b第二出口61c 第二出口 71a第一管路71b 反冲洗管路 71c进水口71d 出水口 71e阀门71r 第二工作口 71y第一工作口5b I 水槽 52al第二开口52bl 第三开口5ba 第一清水区5bb第二清水区5b2分离板5b3输送管14el基座14e2扳手14e3锁定环14e4锁定槽a第一斜面b第二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底、顶”通常是以相应附图所示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例如在图6和图7中,“左、右”即为图面所示的图面方向中的“左、右”。而“前、后”则是以本技术提供的清洁车的正常行驶方向为基准定义的。而“横向”则可以指图6和图7中的左右方向,而纵向则指的是垃圾车的长度方向,即上述的前后方向。例如,可参看图3、图4、图8、图10等所述的图面方向,其中,“前”为图面方向的左侧方向,“后”为图面方向的右侧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洁车的箱体总成,包括垃圾箱(5)和铰接在该垃圾箱(5)后端的箱门(6),所述垃圾箱(5)内分隔有用于收容垃圾和污水的第一腔室(51),用于储存污水的第二腔室(52)和用于储存清水的第三腔室(5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5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室(51)两侧的第一区(52a)和第二区(52b),所述第一区(52a)和第二区(52b)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装置(1),所述第一腔室(51)包括位于所述垃圾箱(5)后端的第一开口(51a),所述第一区(52a)包括位于所述垃圾箱(5)后端的第二开口(52a1),所述第二区(52b)包括位于所述垃圾箱(5)后端的第三开口(52b1),所述箱门(6)将所述第一开口(51a)、第二开口(52a1)和第三开口(52b1)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洲,李建华,王泽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