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划伤收料装置,其通过在将轻薄材料由水平输送带传送至收料架的过程中,以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位于传送带末端与收料架之间的中转传送机构内的两个以上风口朝上向轻薄材料表面输送气流,使多片轻薄材料以站立状态依次通过中转传送机构,并于收料架中以站立状态叠合集中。藉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轻薄材料在收料过程中,全程表面无接触,而只用侧面引导,使轻薄材料之间不致彼此划伤或与收料架碰撞划伤,进而大幅提升良品率,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料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片材等的无划伤收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及其它精密机械装置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片材等轻薄材料进行拉丝等加工,其后统一收集,以便在后续工艺中应用。传统工艺中一般是采用人工方式收料,其效率低下,成本高。故而,其后人们广泛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此类轻薄材料的输送和收集,其虽然可大幅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轻薄材料由输送带转入收料架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轻薄材料相互碰撞划伤或与收料架撞击划伤的问题,导致轻薄材料表面损毁,从而导致良品率大幅下降,并增加厂家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无划伤收料装置,其能防止轻薄材料在收料过程中彼此碰撞划伤或与收料机构碰撞划伤,进而大幅提升良品率,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划伤收料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带和收料架,所述水平输送带和收料架之间设有中转传送机构,所述中转传送机构内设有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可输出竖直向上气流的两个以上风口;其中,所述水平输送带高于中转传送机构,并且水平输送带与中转传送机构的高度差值和相邻两道风口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轻薄材料于竖立状态时的高度;同时,最为接近水平输送带的风口设于轻薄材料在由水平输送带时转向中转传送机构时轻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输送带末端与中转传送机构之间的部分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转传送机构包括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传送带末端与收料架之间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该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水平导向轮。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料架采用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结构。一种无划伤收料方法,它是在将轻薄材料由水平输送带传送至收料架的过程中,以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位于传送带末端与收料架之间的中转传送机构内的两个以上风口向轻薄材料表面输送竖直向上的气流,使多片轻薄材料以站立状态依次通过中转传送机构,并于收料架中以站立状态叠合集中;其中,所述水平输送带高于中转传送机构,并且水平输送带与中转传送机构的高度差值和相邻两道风口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轻薄材料于竖立状态时的高度;同时,最为接近水平输送带的风口设于轻薄材料在由水平输送带时转向中转传送机构时轻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输送带末端与中转传送机构之间的部分的下方。优选的,所述中转传送机构包括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传送带末端与收料架之间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该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水平导向轮。尤为优选的,所述收料架采用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结构。藉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使轻薄材料在收料过程中,全程表面无接触,而只用侧面引导,使轻薄材料之间不致彼此划伤或与收料架碰撞划伤。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一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本优选实施例涉及的无划伤收料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带I和收料架2,所述水平输送带和收料架之间设有中转传送机构,所述中转传送机构内设有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可输出向上气流的若干风口;其中,所述水平输送带高于中转传送机构,并且水平输送带与中转传送机构的高度差值和相邻两道风口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轻薄材料于竖立状态时的高度;同时,最为接近水平输送带的风口设于轻薄材料在由水平输送带时转向中转传送机构时轻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输送带末端与中转传送机构之间的部分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转传送机构包括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传送带末端与收料架之间的第一风口 31和第二风口 32,该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水平导向轮4。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料架采用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结构。本实施例是在将轻薄材料5由水平输送带传送至收料架的过程中,以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位于传送带末端与收料架之间的中转传送机构内的两个以上风口向轻薄材料表面输送竖直向上的气流,使多片轻薄材料以站立状态依次通过中转传送机构,并于收料架中以站立状态叠合集中。进一步的讲,本优选实施例的过程为轻薄材料由输送带送往收料方向,在从输送带上落下之后,进入导向轮,导向轮旋转时,由于角度变化,增加第一风口输出的风吹到轻薄材料的面积,使轻薄材料保持站立状态通过第一风口,而后,第一风口输出的风即变成后风,不仅可防止轻薄材料后倒,也产生令轻薄材料前压的效果,但同时或稍后轻薄材料前侧就受到第二风口输出的风的作用,使得其不致完全向前倾倒以及与其他轻薄材料碰撞,在轻薄材料越过第二风口后,第二风口输出的风即变成后风,使轻薄材料倒向收料架。由于收料架是往下倾斜,在风压的辅助下,轻薄材料渐渐靠拢,并以表面站立贴合的状态集中,而不致相互碰擦形成划痕。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权利要求1.一种无划伤收料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带和收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输送带和收料架之间设有中转传送机构,所述中转传送机构内设有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可输出竖直向上气流的两个以上风口; 其中,所述水平输送带高于中转传送机构,并且水平输送带与中转传送机构的高度差值和相邻两道风口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轻薄材料于竖立状态时的高度; 同时,最为接近水平输送带的风口设于轻薄材料在由水平输送带时转向中转传送机构时轻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输送带末端与中转传送机构之间的部分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划伤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传送机构包括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传送带末端与收料架之间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该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水平导向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划伤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架采用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划伤收料装置,其通过在将轻薄材料由水平输送带传送至收料架的过程中,以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位于传送带末端与收料架之间的中转传送机构内的两个以上风口朝上向轻薄材料表面输送气流,使多片轻薄材料以站立状态依次通过中转传送机构,并于收料架中以站立状态叠合集中。藉由本技术,可使轻薄材料在收料过程中,全程表面无接触,而只用侧面引导,使轻薄材料之间不致彼此划伤或与收料架碰撞划伤,进而大幅提升良品率,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文档编号B65H29/24GK202765925SQ201220081920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7日专利技术者陈志强, 蔡为松 申请人:尼尔金属(苏州)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划伤收料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带和收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输送带和收料架之间设有中转传送机构,所述中转传送机构内设有沿轻薄材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可输出竖直向上气流的两个以上风口;其中,所述水平输送带高于中转传送机构,并且水平输送带与中转传送机构的高度差值和相邻两道风口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轻薄材料于竖立状态时的高度;同时,最为接近水平输送带的风口设于轻薄材料在由水平输送带时转向中转传送机构时轻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输送带末端与中转传送机构之间的部分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蔡为松,
申请(专利权)人:尼尔金属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