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695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包括:一延伸平台,设置于所述钻井平台的艏部管甲板中心线区域;一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固定于所述延伸平台上;一桅顶灯杆,枢接于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上,且在所述钻井平台前进方向的垂直面内于放倒与立起位置之间枢转,其一端部设置有一前桅顶灯,所述前桅顶灯正常工作时的高度高于所述钻井平台主甲板12米。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可以在航行时桅杆立起,在钻井工作时桅杆放倒,同时满足规范要求和作业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桅顶灯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前桅顶灯灯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根据《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以及其他相关规范要求,本着海上安全的原贝U,相关船舶要配置要求的号灯、号型或信号。但是,由于船舶种类繁多,结构各不相同,在号灯的配置上面可以满足要求,但是由于船体结构的特殊,出现号灯安装位置与船舶作业干涉冲突的现象,如何协调解决号灯安装位置并解决船舶作业问题,需从设计入手,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遵守号灯的数量、位置、能见距离或弧度的配置和特征方面尽可能的满足规格对该船要求的规定。一般船舶和钻井平台艏部主甲板以及居住区会依据实际需求而设计,常见的主甲 板以上为居住区,大概2飞层不等,针对船体特殊结构,居住区位于主甲板以下的情况,主甲板上一层为应急发电机和部分机械区,上一层顶部为为管架甲板,储放钻井管线。由于,桅顶灯安装位置为船的首位中心线,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而吊机在作业时左右摆动,桅顶灯杆会与吊机干涉,影响钻井作业。因此,要解决此设计问题。《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和各船级社规范等,对于桅灯的定义和要求,也非常具体明确。其定义是指"桅灯"是指安置在船的首尾中心线上方的白灯,在225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的灯光,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的正前方到每一舷正横后22. 5度内显示。而且长度超过50米的船舶,应配置两盏桅灯。对于桅灯的安装位置,也有要求,号灯的垂向距离和间距要求是(I)长度为20米或20米以上的机动船,桅灯应安装如下①前桅灯,如只装设一盏桅灯,则该桅灯在船体以上的高度应不小于6米,如船的宽度超过6米,则在船体以上的高度应不小于该宽度,但是该等安装在船体以上的高度不必大于12米。②当装设两盏桅灯时,后灯高于前灯的垂向距离应至少为4. 5米。(2)机动船的两盏桅灯的垂向距离应是这样即在一切正常吃水差的情况下,当从距离船首1000米的海面观看时,应能看出后灯在前灯的上方并且分开。号灯的水平位置和间距要求是当机动船按规定有两盏桅灯时,两灯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船长的一半,但不必大于100米。前桅灯应安置在离船首不大于船长的四分之一处。此情况的前桅灯的安装位置要在船首不大于船长的四分之一的首位中心线处,那就是艏部救生艇区域和管支架甲板区域,桅杆的高度按照规范要求应高出主甲板12米。如图I所示。因此,前桅顶灯杆的安装位置与吊机碰撞干涉,影响钻井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特殊结构的钻井平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可以在航行时桅杆立起,在钻井工作时桅杆放倒,同时满足规范要求和作业需求。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包括一延伸平台,设置于所述钻井平台的艏部管甲板中心线区域;—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固定于所述延伸平台上;一桅顶灯杆,枢接于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上,且在所述钻井平台前进方向的垂直面内于放倒与立起位置之间枢转,其一端部设置有一前桅顶灯,所述前桅顶灯正常工作时的高度高于所述钻井平台主甲板12米。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还包括至少一桅顶灯杆支撑,设置在桅顶灯杆的枢转方向上,用于支撑并固定放倒后的所述桅顶灯杆。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桅顶灯杆支撑包括支撑座、支撑架以及卡套,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延伸平台上,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卡套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立式梯形构件,并两立式梯形构件之间为所述桅顶灯杆的枢转方向,在所述立式梯形构件的顶部安装有穿设所述前桅顶灯杆的枢转轴,枢转立起后的所述前桅顶灯杆夹持定位在所述两立式梯形构件中间。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还包括第一定位固定件和第二定位固定件,所述第一定位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的底部,固定所述桅顶灯杆于立起位置;所述第二定位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的侧面水平延伸的一悬臂式水平支撑件,固定所述桅顶灯杆于枢转放倒位置。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固定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两立式梯形构件之间和所述桅顶灯杆底部的固定板以及连接两固定板的一销轴;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悬臂式水平支撑件和所述桅顶灯杆上的凸耳以及连接两凸耳的板件和固定螺栓。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卡套包括两对应的半圆管以及分别于所述半圆管两侧延伸的结合部,所述两半圆管两侧的结合部分别通过螺栓或销轴固定连接。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结合部为对应设置的延伸壁或多个凸耳。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桅顶灯杆支撑包括两个,于所述桅顶灯杆的枢转方向上等距设置。上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艏部管甲板高于所述主甲板3米,所述桅顶灯杆为9米。本技术的功效在于,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可以在航行时桅杆立起,在钻井工作时桅杆放倒,同时满足规范要求和作业需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用于钻井平台的设置位置图;图2本技术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结构图;图3a桅顶灯杆立起位置定位固定结构图;图3b桅顶灯杆放倒位置定位固定结构图;图4、图4-1桅顶灯杆支撑结构图;图4a、图4b卡套结构图;·图4c卡套制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 钻井平台101 主甲板102 管架甲板103 救生艇I延伸平台2桅顶灯杆3 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31 立式梯形构件32 枢转轴33 第一定位固定件(于桅顶灯杆立起位置固定)331 第一固定板332 第二固定板333 销轴34 第二定位固定件(于桅顶灯杆放倒位置固定)341 第一凸耳342 第二凸耳343 连接板件344 固定螺栓35 悬臂式水平支撑件4桅顶灯杆支撑41 支撑座(支撑架加强板)42 支撑架43 卡套431 半圆管432 凸耳4321 固定孔4322 销轴433 延伸壁4331 固定孔4332 螺栓5 前桅顶灯F 钻井平台前进方向 P 桅顶灯杆枢转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在图I、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揭示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以便使钻井平台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如图所示,钻井平台100包括主甲板101、管架甲板102、救生艇103,其中,管架甲板102位在高于主甲板101以上3米的位置。进一步地,于艏部救生艇103中心线区域,由管甲板102区域延伸固定有一延伸平台1,前桅顶灯安装结构设置于延伸平台I上。如图2所示,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还包括桅顶灯杆2、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3、桅顶灯杆支撑4、前桅顶灯5。所述延伸平台I设置于所述钻井平台100的艏部管甲板中心线区域;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3,固定于所述延伸平台I上;所述桅顶灯杆2,枢接于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3上,所述桅顶灯杆2在所述钻井平台前进方向F的垂直面内P方向,于放倒与立起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桅顶灯杆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前桅顶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延伸平台,设置于所述钻井平台的艏部管甲板中心线区域;一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固定于所述延伸平台上;一桅顶灯杆,枢接于所述桅顶灯基座导向支撑上,且在所述钻井平台前进方向的垂直面内于放倒与立起位置之间枢转,其一端部设置有一前桅顶灯,所述前桅顶灯正常工作时的高度高于所述钻井平台主甲板12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奎英于长江姜波徐刚李鹏张妍妍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