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870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属于设备吊装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人字桅杆由两根桅杆立柱构成人字形,桅杆立柱为钢管,两根桅杆立柱顶端之间夹有吊耳板,两根桅杆立柱和吊耳板固连且上方设有顶盖板,吊耳板为梯形板状,吊耳板底端两角处各开设有一吊耳孔,两根桅杆立柱底端分别铰链有铰套,桅杆立柱底部设有若干开有孔的桅杆铰座,所述的铰套上部设有若干开有孔的铰套铰座,所述的桅杆铰座与铰套铰座交叉相合并由圆柱销铰接,铰套开口方向与吊耳板平面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人字桅杆可快速套接在叉车上,组装简单,移动便捷,一次组装,可基本完成整个工作区域所有的吊装任务,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人字桅杆,结构合理,受力状态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设备吊装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
技术介绍
对于设备的吊装就位及物件的装卸车等吊装作业,最理想、最方便、最高效地方法是利用吊车进行。但对于狭窄的施工场地、厂房、库房、框架结构内等受限空间的设备及物件的吊运,因吊车外形尺寸较大无法进入,或者吊车臂杆无法抬起、无法旋转等情况,亦或是吊车资源缺乏的环境,利用不了吊车进行起重作业,通常只能采用竖立桅杆的方法进行吊装作业。人字桅杆,由于拆装方便、横向稳定性好、所需稳定缆风绳较少、起重量大、坚实耐用、对狭窄、操作空间受限的施工场地适应性强的特点,所以人字桅杆较其他形式的桅杆更广泛的运用于吊装作业中。传统的人字桅杆吊装,一般是吊装现场利用两根钢管顶部交叉放置,利用钢丝绳多圈缠绕,交叉处披挂吊索,用于系挂起重葫芦或者滑车组等提升装置,桅杆竖立后,前后方均需拉设缆风绳,如图1所示。这种吊装方法有以下几点缺点:(1)传统的人字桅杆,立柱钢管因交叉设置,吊装负荷对其造成偏离轴心的压力,钢管受力状态不佳;(2)传统的人字桅杆,立柱钢管底部直接搁置于垫木上,两根钢管只是内侧两点受力(图1底部两箭头所指示地方),造成钢管承受偏心压力,进一步使钢管受力状态不佳;(3)传统的人字桅杆,在较多设备待吊装时,往往是吊装完成一台设备后吊装另外一台设备时,需拆除桅杆,再重新安装,过程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该人字桅杆可快速套接在叉车上,组装简单,移动便捷,一次组装,可基本完成整个工作区域所有的吊装任务,且其结构合理,使用过程中受力状态良好,与传统人字桅杆相比,相同的材料和规格,可以吊装更重的设备。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人字桅杆由两根桅杆立柱构成人字形,两根所述的桅杆立柱顶端之间夹有吊耳板,两根桅杆立柱和吊耳板固连且上方设有顶盖板,所述的吊耳板为梯形板状,吊耳板底端两角处各开设有一吊耳孔,两根所述的桅杆立柱底端分别铰链有铰套,铰套开口方向与吊耳板平面方向平行。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桅杆立柱底部设有若干开有孔的桅杆铰座,所述的铰套上部设有若干开有孔的铰套铰座,所述的桅杆铰座与铰套铰座交叉相合并由圆柱销铰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桅杆立柱为钢管。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吊耳孔两侧均设有加强圈。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可一次性制作成型钢管人字桅杆,人字桅杆通过铰套套接在叉车前部支叉根部,移动过程中,中部通过扶持链条连接叉车门架,扶持链条处于绷直状态保持人字桅杆呈倾斜状立于叉车前部,便于随随叉车一体移动,能够到达一般大型吊车到不了的施工现场,且人字桅杆不需要复杂的缠绕钢丝的过程,安装便捷且一次安装就可连续进行多台机械设备的吊装,避免不同位置的设备吊装需对桅杆系统反复拆卸安装,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设备吊装方式。(2)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桅杆立柱设置在同一平面内,通过吊耳板及顶盖板固连为一体,消除了传统两根桅杆立柱交叉的固连模式带来的偏心受力,使得吊装负荷对人字桅杆的压力为轴心压力,钢管受力状态最佳。(3)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人字桅杆底端与铰套水平铰轴连接,使桅杆倾斜或者直立吊装时,负荷对立柱钢管的压力均为轴心压力,钢管受力状态最佳。(4)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人字桅杆的顶部与底部受力均为轴心压力,消除传统方式的偏心受力无形中使桅杆立柱产生的肉眼看不见的,想变弯曲的趋势,使得在面对相同的吊装负荷时,因承受轴心压力时受力状态大大优于承受偏心压力时的状态,桅杆立柱在制作材料选用上规格型号要小于承受偏心压力状态下的材料选用,节省了材料费用的投入,减轻了吊装系统的自重。(5)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在叉车无法进入的区间,可单独人工树立人字桅杆,人工竖立桅杆前、后方均拉设缆风绳,作为普通人字桅杆使用,以适用于更狭小的空间。(6)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一次制作成型可长久使用,利用率高,因其外形尺寸较小、自重轻,运输时放置呈水平状态,占用空间小,方便转运到其他作业场所。(7)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人字桅杆的使用情况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成吊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A部分主视图,(b)是A部分侧视图;图5为图3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c)是B部分主视图,(d)是B部分侧视图;图6为图2中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吊装系统移动过程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叉车;11、叉车门架;111、门架钩;2、桅杆立柱;21、桅杆钩;22、桅杆铰座;3、顶盖板;4、吊耳板;41、吊耳孔;5、铰套;51、铰套铰座;52、圆柱销;6、扶持链条;7、电动葫芦;8、缆风绳。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由两根桅杆立柱2构成人字形(图3所示),所述的桅杆立柱2为钢管。两根所述的桅杆立柱2顶端之间夹有吊耳板4,两根桅杆立柱2和吊耳板4固连且上方设有顶盖板3,两根桅杆立柱2夹有吊耳板4通过顶盖板3固连在一个平面内,设备负荷对人字桅杆的力是均匀的轴心力。所述的吊耳板4为梯形板状,吊耳板4底端两角处各开设有一吊耳孔41,所述的吊耳孔41两侧均设有加强圈(图4所示),提高吊耳孔41的局部载荷能力。两根所述的桅杆立柱2底端分别铰链有铰套5,所述的桅杆立柱2底部设有若干开有孔的桅杆铰座22,所述的铰套5上部设有若干开有孔的铰套铰座51,所述的桅杆铰座22与铰套铰座51交叉相合并由圆柱销52铰接;铰套5开口方向与吊耳板4方向平行(图5所示),这样人字桅杆负荷重力时,桅杆立柱2底端受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其特征在于:人字桅杆由两根桅杆立柱(2)构成人字形,两根所述的桅杆立柱(2)顶端之间夹有吊耳板(4),两根桅杆立柱(2)和吊耳板(4)固连且上方设有顶盖板(3),所述的吊耳板(4)为梯形板状,吊耳板(4)底端两角处各开设有一吊耳孔(41),两根所述的桅杆立柱(2)底端分别铰链有铰套(5),铰套(5)开口方向与吊耳板(4)平面方向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人字桅杆,其特征在于:人字桅杆由两根桅杆立柱(2)构成人字形,
两根所述的桅杆立柱(2)顶端之间夹有吊耳板(4),两根桅杆立柱(2)和吊耳板(4)固连
且上方设有顶盖板(3),所述的吊耳板(4)为梯形板状,吊耳板(4)底端两角处各开设有
一吊耳孔(41),两根所述的桅杆立柱(2)底端分别铰链有铰套(5),铰套(5)开口方向与
吊耳板(4)平面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