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杆吊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924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装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桅杆吊装设备,包括主杆头、变幅卷扬机、起重卷扬机、框架、底盘、主抱杆、副抱杆、转角滑车、底座及副杆头,变幅卷扬机及起重卷扬机分别与框架固接,变幅卷扬机的变幅钢丝绳依次通过主杆头上的滑轮、副杆头上方靠近主杆头的滑轮、最终与主杆头固定,起重卷扬机的起重钢丝绳依次通过框架上的转角滑车和副杆头下方的滑轮与吊钩相连,主抱杆通过万向节与底座相连,底座与框架固定,框架套装在底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输电线路工程架设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地、丘陵、树林、植被茂密等地区,物料单件重量较大,人工根本无法搬运,履带式起重机、汽车吊也无法到达附近,重大物料的装卸及短距离搬运的一大难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跪杆吊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吊装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桅杆吊装设备,适用于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交通不便的水区、丘陵、山地等汽车吊无法到达的塔位以及料场等地、作为吊装设备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输电线路向特高压方向发展,铁塔高度逐渐增高,塔材重量越来越大;塔位多地处崇山峻岭甚至无人区域,一些物料单件最大重量高达4吨左右。山区地形人工根本无法搬运,有些吊卸点地形或塔位履带式起重机、汽车吊也无法到达附近,重大塔材等物料的装卸及短距离搬运的成为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桅杆吊装设备。该桅杆吊装设备解决了在交通不便的山地、丘陵、树林、植被茂密等地区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架设中的运输难题,一些地形或塔位所需物料在人工无法搬运,履带式起重机、汽车吊等也无法到达的区域,可实现物料装卸及短距离搬运。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技术包括主抱杆、副抱杆、底座、变幅卷扬机、起重卷扬机、转角滑车、框架及底盘,其中底盘安装在基础上,所述框架与该底盘转动连接,在框架上设有所述底座;所述主抱杆的一端可相对转动地与底座相连,另一端设有带滑轮的主杆头,所述副抱杆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设有带滑轮的副杆头;所述底座一侧的框架上分别安装有变幅卷扬机及起重卷扬机,另一侧的框架上设有转角滑车,所述变幅卷扬机上的变幅钢丝绳依次穿过主杆头上的滑轮、副杆头上的滑轮、再折回连接至所述主杆头上,实现所述副抱杆的变幅,所述起重卷扬机上的起重钢丝绳依次通过转角滑车、副杆头上的滑轮与吊钩相连,实现被吊物的升降;所述框架上的变幅卷扬机、起重卷扬机、转角滑车、底座及与底座相连的主抱杆、副抱杆随框架旋转。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槽钢、底座转盘连接体及第一底板,该第一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槽钢,所述底座转盘连接体安装在第一底板上、并位于两槽钢之间,所述底座转盘连接体的一侧设有分别安装在所述槽钢上的变幅卷扬机及起重卷扬机,另一侧设有安装在槽钢上的转角滑车; 所述底盘包括第二底板、支撑轮及旋转内轴筒,该第二底板安装在基础上,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旋转内轴筒,该旋转内轴筒周围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支撑轮,所述框架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旋转内轴筒上,并通过各所述支撑轮支撑;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万向节连接座,所述主抱杆的一端安装有主杆连接座,该主杆连接座通过万向节与所述万向节连接座相连;所述底座的一侧面设有连接板,所述副抱杆的一端安装有副杆连接座,该副杆连接座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底座上、与安装所述连接板相对一侧对称设有两边滚轮,所述起重钢丝绳由两边滚轮之间穿过底座、绕过所述转角滑车;所述万向节为一金属块,该金属块上设有上下分布的两第一通孔,两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相互垂直;两所述第一通孔分别通过销子与主杆连接座及万向节连接座铰接; 所述主杆头的下端开有与主抱杆另一端连接的第二通孔,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缆风绳盘,所述缆风绳盘的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便于用卸扣连接缆风绳的第三通孔,所述主杆头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滑轮组的第四通孔; 所述副杆头的下端开有与副抱杆另一端连接的第五通孔,上端对称设有用于连接滑轮的吊耳。 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技术的框架可相对于底盘转动,并通过支撑轮直接人工转动,实现360°的旋转,解决了普通桅杆吊不能360°旋转的问题;本技术各部件螺栓连接,单件重量轻,安装拆卸方便,特别适用于交通不便的山地、丘陵、树林、植被茂密等区域的物料的装卸和短距离运输。 2.本技术具有结构结构简单、起重能力大,占地面积小、提升高度和工作幅度大及造价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A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主视图; 图2B为图2A的俯视图; 图3A为本技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右视俯视图; 图3C为图3A中第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技术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左视图; 图5A为本技术主杆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左视图; 图6A为本技术副杆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左视图; 图7A为本技术万向节的结构主视图; 图7B为图7A的左视图; 图8A为本技术副杆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俯视图; 图9为本技术主杆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主杆头,201为变幅卷扬机,202为起重卷扬机,3为万向节,4为副杆连接座,5为框架,6为底盘,7为主杆连接座,801为主抱杆,802为副抱杆,9为转角滑车,10为万向节连接座,11为底座,12为边滚轮,13为副杆头,14为起重钢丝绳,15为变幅钢丝绳,16为转角滑车底板,17为槽钢,18为底座转盘连接体,19为第一底板,20为螺栓,21为第二底板,22为支撑轮,23为旋转内轴筒,24为加强板,25为连接板,26为第一通孔,27为第二通孔,28为缆风绳盘,29为第三通孔,30为第五通孔,31为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A、图1B所示,本技术包括主抱杆801、副抱杆802、底座11、变幅卷扬机201、起重卷扬机202、转角滑车9、框架5及底盘6,其中底盘6固定在基础上,框架5与该底盘6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框架5上固接有底座11 ;主抱杆801的一端可相对转动地与底座11相连,另一端设有带滑轮的主杆头,副抱杆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设有带滑轮的副杆头;底座一侧的框架上分别安装有变幅卷扬机及起重卷扬机,另一侧的框架上设有转角滑车,变幅卷扬机上的变幅钢丝绳依次穿过主杆头上的滑轮、副杆头上的滑轮、再折回连接至主杆头上,实现副抱杆的变幅,起重卷扬机上的起重钢丝绳依次通过转角滑车、副杆头上的滑轮与吊钩相连,实现被吊物的升降;框架上的变幅卷扬机、起重卷扬机、转角滑车、底座及与底座相连的主抱杆、副抱杆随框架旋转。 如图4A、图4B所示,底盘6包括第二底板21、支撑轮22及旋转内轴筒23,该第二底板21为正方形,四角开有用螺栓与基础固接的螺栓孔。第二底板21的中心焊接有旋转内轴筒23,并用沿圆周方向均布的多个(本实施例为四个)加强板24加固;旋转内轴筒23周围、以旋转内轴筒23的轴向中心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本实施例为八个)固定在第二底板21上的支撑轮22。 如图3A?3C所示,框架5包括槽钢17、底座转盘连接体18及第一底板19,该第一底板19中间为圆板、两侧为平板,均开有螺栓孔;第一底板19长度方向的两侧各用螺栓20固接一条槽钢17,两条槽钢17相互平行;底座转盘连接体18通过螺栓20固接在第一底板19的中央位置、且位于两条槽钢17之间,在第一底板19及底座转盘连接体18上分别开有供旋转内轴筒23插入、且同心设置的圆孔。底座转盘连接体18 —侧槽钢长度要长于另一侧的槽钢长度,较短一侧的槽钢17上固定有转角滑车底板16,用来安装转角滑车9,较长一侧的槽钢17上分别固接有变幅卷扬机201及起重卷扬机202。槽钢17、第一底板19和底座转盘连接体18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桅杆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抱杆(801)、副抱杆(802)、底座(11)、变幅卷扬机(201)、起重卷扬机(202)、转角滑车(9)、框架(5)及底盘(6),其中底盘(6)安装在基础上,所述框架(5)与该底盘(6)转动连接,在框架(5)上设有所述底座(11);所述主抱杆(801)的一端可相对转动地与底座(11)相连,另一端设有带滑轮的主杆头(1),所述副抱杆(802)的一端与底座(11)铰接,另一端设有带滑轮的副杆头(13);所述底座(11)一侧的框架(5)上分别安装有变幅卷扬机(201)及起重卷扬机(202),另一侧的框架(5)上设有转角滑车(9),所述变幅卷扬机(201)上的变幅钢丝绳(15)依次穿过主杆头(1)上的滑轮、副杆头(13)上的滑轮、再折回连接至所述主杆头(1)上,实现所述副抱杆(802)的变幅,所述起重卷扬机(202)上的起重钢丝绳(14)依次通过转角滑车(9)、副杆头(13)上的滑轮与吊钩相连,实现被吊物的升降;所述框架(5)上的变幅卷扬机(201)、起重卷扬机(202)、转角滑车(9)、底座(11)及与底座(11)相连的主抱杆(801)、副抱杆(802)随框架(5)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桅杆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抱杆(801)、副抱杆(802)、底座(11)、变幅卷扬机(201)、起重卷扬机(202)、转角滑车(9)、框架(5)及底盘¢),其中底盘(6)安装在基础上,所述框架(5)与该底盘(6)转动连接,在框架(5)上设有所述底座(11);所述主抱杆(801)的一端可相对转动地与底座(11)相连,另一端设有带滑轮的主杆头(1),所述副抱杆(802)的一端与底座(11)铰接,另一端设有带滑轮的副杆头(13);所述底座(11) 一侧的框架(5)上分别安装有变幅卷扬机(201)及起重卷扬机(202),另一侧的框架(5)上设有转角滑车(9),所述变幅卷扬机(201)上的变幅钢丝绳(15)依次穿过主杆头(I)上的滑轮、副杆头(13)上的滑轮、再折回连接至所述主杆头(I)上,实现所述副抱杆(802)的变幅,所述起重卷扬机(202)上的起重钢丝绳(14)依次通过转角滑车(9)、副杆头(13)上的滑轮与吊钩相连,实现被吊物的升降;所述框架(5)上的变幅卷扬机(201)、起重卷扬机(202)、转角滑车(9)、底座(11)及与底座(11)相连的主抱杆(801)、副抱杆(802)随框架(5)旋转。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包括槽钢(17)、底座转盘连接体(18)及第一底板(19),该第一底板(19)的两侧分别设有槽钢(17),所述底座转盘连接体(18)安装在第一底板(19)上、并位于两槽钢(17)之间,所述底座转盘连接体(18)的一侧设有分别安装在所述槽钢(17)上的变幅卷扬机(201)及起重卷扬机(202),另一侧设有安装在槽钢(17)上的转角滑车(9)。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桅杆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6)包括第二底板(21)、支撑轮(22)及旋转内轴筒(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刘艳梅白坤刘涛刘利平袁志俭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