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移吊装行走装置,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包括:滑轨、齿条以及连接装置、主动齿轮、左齿轮和右齿轮,所述齿条上设置有用于在滑轨上滑动的燕尾槽或T型槽,在齿条正上方设置有平行的连接装置,在连接装置上均匀分布有与齿条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左齿轮及右齿轮,且主动齿轮对应齿条中间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利用齿条与齿轮配合在一起实现钢板、工字钢、H型钢、槽钢、方钢管等重物的吊装,特别适合在细长狭小空间内进行作业,齿条始终处在至少两个齿轮啮合,提高了滑移吊装行走装置行走稳定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细长狭小空间内的吊装行走装置,主要用于H型钢、T型钢、工字钢、钢板等重物的吊装。
技术介绍
目前对H型钢、T型钢、工字钢、钢板等重物进行吊装时,通常采用行车或行吊与钢丝绳套配合进行吊装。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由于行车或行吊占用空间较大,无法进行施工作业。此外,行车或行吊的租赁和使用成本较高,实际施工作业成本较高。因此,人们针对细长狭小空间对重物的吊装设计多种结构,但是受限于可以作业的空间,其吊装行走装置结构不稳定,使用寿命不长,直接影响其整个滑移吊装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滑移吊装行走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滑移吊装行走装置,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包括:滑轨、齿条以及连接装置、主动齿轮、左齿轮和右齿轮,所述齿条上设置有用于在滑轨上滑动的燕尾槽或T型槽,在齿条正上方设置有平行的连接装置,在连接装置上均匀分布有与齿条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左齿轮及右齿轮,且主动齿轮对应齿条中间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设置在滑移吊装装置上,所述滑移吊装装置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立杆、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横杆,两个横杆将四个立杆相互连接在一起,两个侧横杆将四个立杆和两个横杆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每个立杆下端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滚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每个立杆下端设置万向节,在万向节下设置有滚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相邻的立杆和横杆之间以及相邻立杆和侧横杆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齿条两端设置限制齿条移动的止挡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包括:加长导轨和多个支撑立杆,在搬运位置的末端设置支撑立杆,在支撑立杆上方设置有加长导轨,且加长导轨与滑轨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加长导轨与滑轨结构完全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还包括定滑轮,在支撑立杆远离加长导轨一侧设置有定滑轮,定滑轮向前运动的线速度低于主动齿轮转动的线速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利用齿条与齿轮配合在一起实现钢板、工字钢、H型钢、槽钢、方钢管等重物的吊装,特别适合在细长狭小空间内进行作业,齿条始终处在至少两个齿轮啮合,提高了滑移吊装行走装置行走稳定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施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工作示意图(初始位置);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工作示意图(滑移位置);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较大行程滑移吊装行走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主视图,图2为其俯视图,图3为其左视图。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立杆10、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20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横杆30,两个横杆20将四个立杆10相互连接在一起,两个侧横杆30将四个立杆10和两个横杆20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在相邻之间的立杆10、横杆20和侧横杆30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杆12,支撑杆12提高整个滑移吊装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在每个立杆10下端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滚轮11,在滚轮11的辅助作用下,可以轻易地移动整个滑移吊装装置。为了提高移动的便捷性,还可以在每个立杆10下端设置万向节,在万向节下设置有滚轮11,这样,可以在任意方向移动整个滑移吊装装置,满足不同方向的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滑移吊装装置上设置有滑移吊装行走装置,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包括:滑轨21、齿条22以及连接装置23、主动齿轮24、左齿轮25和右齿轮26,如图1~图3所示。在两个侧横杆3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滑轨21,滑轨21将两个侧横杆30连接在一起,在滑轨21上设置有可以自由滑动的齿条22,齿条22上设置有燕尾槽或T型槽,利用燕尾槽或T型槽让齿条22可以自由在滑轨21来回滑动,如图3所示。滑轨21设置在两个侧横杆30的中间位置,这样将滑轨21承受的压力均匀分摊到两个侧横杆30上,进而均与分布在整个滑移吊装装置上,避免两侧受力不均导致整个滑移吊装装置倾斜或倾覆。在齿条22正上方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连接装置23,在连接装置23上均匀分布有三个能与齿条22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24、左齿轮25及右齿轮26,且主动齿轮24对应齿条22中间位置,如图1~图3所示。由于主动齿轮24、左齿轮25及右齿轮26固定在连接装置23上仅能进行转动,因此在与齿条22配合后,迫使齿条22向一侧移动。由于齿条22可以自由在滑轨21来回滑动,因此,可以利用齿条22滑动来搬移重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滑移吊装装置,仅仅是利用齿条22向前滑动来搬移重物,而滑移吊装装置本身并不需要移动,因此特别适合在非常狭长的空间内作业。如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处在初始位置时的工作示意图,图5为其处于滑移位置时工作示意图。利用钢丝绳套等在齿条22下方吊装有较重的重物40。初始状态时,外部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带动主动齿轮24顺时针转动,主动齿轮24与齿条22啮合,促使齿条22沿左侧移动,并驱动左齿轮25沿顺时针转动,此时,齿条22逐渐脱离与右齿轮26啮合。主动齿轮24继续转动,齿条22最终向左侧继续滑动并逐渐远离右齿轮26,这样齿条22将其吊装的重物40滑移至左侧预定位置。卸下重物40后,反向转动主动齿轮24,在与齿条22啮合下最终又恢复至初始位置。本专利技术所述滑移吊装装置,齿条22始终与左齿轮25啮合或者始终与右齿轮26啮合,这是因为,主动齿轮24设置在左齿轮25和右齿轮26中间位置,齿条22无法脱离主动齿轮24而自动滑动。如果将外部驱动电机、主动齿轮24和齿条22设置成一起滑动,伸出去的齿条22形成悬臂梁结构,那么一方面齿条22无法承受重物40的重压,随时有断裂的危险;另一方面,整个滑移吊装装置很容易发生向一侧倾覆的危险。为了避免齿条22过度向一侧移动,可以在齿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包括:滑轨(21)、齿条(22)以及连接装置(23)、主动齿轮(24)、左齿轮(25)和右齿轮(26),所述齿条(22)上设置有用于在滑轨(21)上滑动的燕尾槽或T型槽,在齿条(22)正上方设置有平行的连接装置(23),在连接装置(23)上均匀分布有与齿条(22)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24)、左齿轮(25)及右齿轮(26),且主动齿轮(24)对应齿条(22)中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
包括:滑轨(21)、齿条(22)以及连接装置(23)、主动齿轮(24)、
左齿轮(25)和右齿轮(26),所述齿条(22)上设置有用于在滑轨
(21)上滑动的燕尾槽或T型槽,在齿条(22)正上方设置有平行的
连接装置(23),在连接装置(23)上均匀分布有与齿条(22)相互
啮合的主动齿轮(24)、左齿轮(25)及右齿轮(26),且主动齿轮(24)
对应齿条(22)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滑移吊装行走装置设置在滑移吊装装置上,所述滑移吊装装置包
括:四个相互平行的立杆(10)、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20)以及两
个相互平行的侧横杆(30),两个横杆(20)将四个立杆(10)相互
连接在一起,两个侧横杆(30)将四个立杆(10)和两个横杆(20)
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滑移吊装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每个立杆(10)下端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滚轮(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滑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正林,朱亦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