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俊达专利>正文

载运型容器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650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载运型容器的定位结构,主要指载运型容器于一表侧面设置有对应的二固定器,固定器分别具有定位部,且定位部的上方具有限位组件,又在二固定器之间具有连通于二固定器的凹槽部;据此,由一杆体穿过二固定器而承载于定位部与纳置于凹槽部,且由限位组件向下限制杆体,而使载运型容器被定位于杆体,以避免载运型容器因外力晃动而倾斜的情形发生,而提供坚实稳固的定位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载运型容器的定位结构,尤指有关于提供一杆体穿组而使载运型容器能稳固的定位于该杆体的载运型容器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载运型容器是用以盛装物品(如油品、衣物..等)的包装体,其可是用以盛装油料的油箱,或是用以盛装衣物的置物箱、行李箱..等。而油箱或置物箱、行李箱等类或相同用途的载运型容器,其于使用时,时常会有由移动对象(如车辆、推车)载运而移动的时候,为使其放置在车辆上能稳固,现有的是在车辆(尤指货卡车)的货台10上设置有可撑持于货台侧壁101的杆体20 (Cargo Bar,如图I),其是利用杆体20抵紧于置物箱30 (图中以置物箱为例,另如油箱或行李箱)的侧边,而达到稳固定位的作用,以免其因车辆行驶而倾倒。 然而,因为各种置物箱30 (或油箱、行李箱)的大小尺寸并不相同,故无法做到以单一杆体20而能使并排的各种置物箱30 (或油箱、行李箱)都能被抵紧定位,再者,杆体20抵紧于置物箱30 (或行李箱)的侧边是仅能使置物箱30 (或行李箱)不能内外移动而已,而置物箱30 (或行李箱)仍会有左右滑移的可能,且若置物箱30 (或油箱、行李箱)在车辆行驶中造成倾倒,将可能造成内容物溢出或散出,甚至造成危险,因此,实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承上所述,可知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载运型容器具有的无法被杆体稳固定位的缺失,因而会造成内容物可能溢出或散出,或是各容器间彼此碰撞的缺陷,而欲提供一种有效的改善技术结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运型容器的定位结构,是用以提供一杆体穿组而使该载运型容器定位于该杆体;其中该定位结构是于该载运型容器的一表侧面至少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两固定器,该两固定器分别至少具有提供该杆体承载的一定位部,且该定位部的上方各具有能提供向下限制该杆体的至少一限位组件。其中该表侧面为该载运型容器的上表侧面或侧表侧面。该表侧面于该两固定器之间具有一凹槽部,且该凹槽部连通于该两固定器之间。该表侧面为该载运型容器的上表侧面时,在该二固定器之间具有一提把,且该提把横跨该凹槽部。该载运型容器为油箱、一置物箱或一行李箱。该两固定器分别具有两侧架,而该定位部连设于该两侧架之间,且该限位组件组接于该两侧架之间。该二侧架分别对应设有数组具有高度差的定位孔,而该限位组件即穿过该对应的一组定位孔而组接于该两侧架之间。该两固定器分别枢接于该载运型容器的该表侧面,而该两固定器与该载运型容器之间还分别具有至少一迫定组件,所述迫定组件固设于该载运型容器上,以借助该迫定组件而能使该两固定器分别组接定位于该载运型容器的该表侧面。该迫定组件包含能互相迫卡的一凸部及一凹部,该凸部设于该两个固定器的该侧架的外侧,而该凹部对应的设于该载运型容器的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载运型容器,其具有的定位结构能提供一杆体穿组而使载运型容器能稳固地定位于该杆体;其具有的固定器的定位部是提供该杆体穿过固定器而承载之用,且定位部上方的限位组件能提供向下限制该杆体的限位作用。据此,借助载运型容器设置有固定器及限位组件,使杆体能穿组于载运型容器的固定器,且由限位组件予以下压限制,而达到稳固定位之作用。其中,该二固定器之间具有的凹槽部连通于该二固定器之间,以供杆体穿组纳置 之用;再者,在二固定器之间具有的提把横跨该凹槽部,以供提拿之用。另外,组接于该两侧架之间的限位组件穿过对应的定位孔而组接于该二侧架之间,据以改变限位组件的高度而适用不同杆径的杆体。再者,该二固定器与该载运型容器之间分别具有的至少一迫定组件,能使该二固定器分别组接定位于该载运型容器的该表侧面,若未迫定,则可使二固定器向下折收于该载运型容器。因此,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载运型容器的定位结构,其主要使载运型容器的一表侧面可由一杆体穿设且定位,而使载运型容器被定位于杆体,以避免载运型容器因外力晃动而倾斜的情形发生,而提供坚实稳固的定位结构,据以改善传统的载运型容器因定位性差而造成碰撞或内容物溢出或散出的缺憾。附图说明图I为一现有载运型容器被限位于车辆货台上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参考图。图3为图2提供杆体穿组定位的实施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被定位于车辆货台上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器枢接于载运型容器的立体结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用途实施例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现有技术实施例)10····货台101····货台侧壁20....杆体30. · · ·置物箱(本技术实施例)I ....表侧面2 ....固定器21....定位部22....侦彳架22 I ·...定位孔23...·限位组件3....凹槽部4....提把5....迫定组件51····凸部52····凹部A....载运型容器A I ·...耳部A 2 ·...倒油管B....杆体C····货台F····定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载运型容器A(图中以油箱为例),其具有一定位结构F,该定位结构F是指载运型容器A的一表侧面I (图中以上表侧面为例)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二固定器2,该二固定器2是能提供一杆体B穿设(另如图3),且其能达到使载运型容器A与杆体B间的定位效果。其中各固定器2,分别具有一定位部21、二侧架22及一限位组件23 (如图2);而定位部21是可与二侧架22 —体制成(如可为金属制或塑料制),定位部21是提供该杆体B穿过固定器2而承载之用,定位部21可为一圆弧槽状,而二侧架22连设于定位部21的二侧边,且限位组件23 (可为螺栓组件)即是枢接于二侧架22之间,且位于定位部21的上方,而二侧架22分别对应设有数组定位孔221,且各组定位孔221之间具有高度差,以使限位组件23能穿过对应的定位孔221而组接于二侧架22之间,且可穿过不同组的对应的定位孔221而能改变限位组件23的高度以适用不同杆径的杆体B,并使限位组件23能提供向下限制该杆体B的限位作用(另如图3)。此外,载运型容器A的表侧面I于二固定器2之间可具有一凹槽部3,凹槽部3是连通于二固定器2之间,以供杆体B穿组时纳置之用(如图3)。再者,在二固定器2之间具有一可提把4,且提把4横跨该凹槽部3,以供提拿之用。另外,表侧面I可为载运型容器A的上表侧面或侧表侧面。而载运型容器A可为一油箱(如图2)、置物箱、行李箱或其它等效作用的载运型容器均可。承上所述的构件组成,实施时使载运型容器A置放于车辆的货台C上(如图4),且由杆体B依序穿过二固定器2,若设有提把4,则同时穿过提把4,此时杆体B即纳置于定位部21与凹槽部3 (另如图3),接着再视杆体B的杆径而使限位组件23下移至适当高度的定位孔221,且使限位组件23向下压制杆体B,而使载运型容器A与杆体B之间形成稳固的定位作用,以使载运型容器A不会移位。另外,如图5所示,二固定器2也可为分别枢接于载运型容器A的表侧面I的构造型式(图中仅以一固定器为例),而二固定器2与载运型容器A之间更分别具有至少一迫定组件5,迫定组件5包含一凸部51及一凹部52,其间能互相迫卡,凸部51可设于二固定器2的侧架22的外侧,而凹部52即设于载运型容器A的外侧(例如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运型容器的定位结构,是用以提供一个杆体穿组而使该载运型容器定位于该杆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是于该载运型容器的一个表侧面至少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两个固定器,该两个固定器分别至少具有提供该杆体承载的一个定位部,且该定位部的上方各具有能提供向下限制该杆体的至少一个限位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俊达
申请(专利权)人:邱俊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